刘备托孤前身边没了2个顶级谋士,若还在,托孤轮不到诸葛亮和李严。
翻开正史会发现,李严是刘备在公元222年破格提拔上来的谋士,《三国志》记载:章武二年,先主征严诣永安宫,拜尚书令。在李严被册封尚书令之前,李严的官职只是犍为郡太守、军职只是兴业将军、辅汉将军。变相说明,刘备白帝城托孤提升李严为副,是刘备经过再三考虑的。
蜀汉政权复杂,一群刘备部下、一群刘璋部下和益州本地官员在益州一块地盘抢饭碗吃。蜀汉要长治久安,诸葛亮是必须为主的,但刘备也害怕诸葛亮将来独断专行,必须要设立一个为副,以此来制约诸葛亮。其实在刘备临终前,接连丢失了2个顶级谋士,比李严更适合,一个是黄权,一个是刘巴。
刘备的A计划:诸葛亮+刘巴
《三国志》记载:建安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刘巴为尚书,后代法正为尚书令。要知道公元220年,法正死后,是刘巴代替了法正成为了尚书令,那会李严并不在刘备的考虑之中。而直到刘巴死于公元222年,也就是刘备死前几个月刘巴没了,这让刘备不得不考虑李严这个C计划。刘巴和李严的功能类似,都是荆州人跑到了益州,成为了刘璋的原部属,刘巴若没去世,刘备的A计划必然是:诸葛亮+刘巴组合托孤。
刘备的B计划:诸葛亮+黄权
黄权其实是个被严重低估的谋士,甚至可能是个帅才。因为黄权投奔曹魏后,竟然在曹魏混到了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三国志》记载:冬十月,以镇南将军黄权为车骑将军。一个降将竟然能在敌国爬得如此高,黄权的能力绝对不容小觑啊。而且黄权也是原刘璋部属,也和李严类似。
比较可惜的是,夷陵兵败后黄权的直属军队被吴军阻断了道路,不得已之下黄权去给曹魏打工了。黄权在刘备帐下,担任益州牧治中从事,军职上护军、镇北将军+有实际兵权。在当时一对比,职权+兵权甚至比李严更多。若黄权能够返回永安或成都,刘备的B计划必然是:诸葛亮+黄权。
诸葛亮是必然要为主的,论足食足兵理政治国,法正、庞统都不是诸葛亮的对手,更何况刘巴、黄权和李严呢。但刘备临终前,没D计划E计划了,手里没人了,黄权投魏,刘巴逝世,让刘备不得不拔李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