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外出巡查,遭一老妇破口大骂,朱元璋:“敢问您儿子是?”

扁舟羌管弄晴 2025-02-20 15:31:10

【前言】

朱元璋是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他那充满传奇色彩的经历以及开创盛世的壮举,一直为后人所传颂。不过呢,要真正成就一番传奇伟业,少不了那些有眼光的人给予的赏识和帮助。现如今的繁荣昌盛,也只有怀着感恩之心的人,才能让其长久延续下去。

【一、马脸皇帝巡行记】

洪武三十年的某个清晨,紫禁城热闹非凡,一片繁忙。这一天,是朱元璋皇帝南巡的日子,工部的大臣以及司礼监的太监们从黎明那会起,就着手进行精心的准备工作了。

“陛下到啦!”一声颇具威严的高喊传来,所有人立马停下正在干的活儿,纷纷跪地相迎。只见朱元璋迈着大步快速走来,脸上满是冷峻之色。他那极具标志性的长脸在朝阳的映照下愈发显得严肃,双眼好似闪电一般。他便是那传闻中出身平民,历经无数艰难险阻,最终实现天下统一的洪武大帝。

朱元璋登上早已备好的御驾,那一身黑色朝服把他的身形映衬得愈发高大威猛。好几十名武将骑马跟在后面,下方的文武官员分于两侧为其护行,那场面真是宏大壮观得很。出了城门,就见一条又宽又直的官道,得知消息的百姓们纷纷赶来,齐刷刷地跪在路边观看,那人群多得像海一样,像山一样。

朱元璋心里偷着乐呢,自打当上皇帝,他就没像这样在民间溜达过了。这趟到江南南巡,就是想瞧瞧老百姓是不是还记着皇上他呢。他盼着能亲眼瞅瞅自己创下的了不起的功绩,感受一下天下百姓对他的尊崇和敬仰。

一伙人热热闹闹地向前走着,一路上,村镇里的农户们听到动静,都赶忙跪地叩头行礼,热烈的呼喊声接连不断。朱元璋的一举一动,再也没了往昔那风餐露宿的悲怆与坚毅,转而呈现出的是一种威严和傲慢。他沉浸在臣民的朝拜之中,体会到了许久未有的精力充沛之感。

【二、韩成赴死报国事】

实际上,朱元璋可不是没资本傲气十足。要讲他那充满传奇色彩的经历,那得从他的发迹之路开始谈起。

朱元璋打小出生在一个平常的农家,家里穷得叮当响,父母早早地就过世了,他只好去给人家放牛来维持生计,日子过得那叫一个艰难。朱元璋这人天性机灵,还很好学,可无奈生在了乱糟糟的世道,也仅仅能勉强填饱肚子。后来,到处闹灾荒,他实在没办法,只好去当和尚混口饭吃。

当红巾军起义爆发后,朱元璋这才迎来了改变命运的契机。他投身红巾军,靠着自己的机敏和智慧,迅速赢得了众人的信赖,从一名普通小兵一路晋升为队长。而后,他还娶了义女马氏,就此开启了他的传奇人生旅程。

在乱世中站稳脚跟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后来朱元璋独自率领军队,和各路豪强展开了拼死的较量。他接连打败了张士诚、陈友谅等各方势力,渐渐地把江南地区给统一了。

有一天,朱元璋带领军队去攻打陈友谅,没承想在半道上遭到了埋伏,大军被拖进了艰难的战斗中。朱元璋伤得很重,生命垂危。敌军从四面围过来攻打,情况特别危险紧急。

就在这当口,有个和朱元璋特别相像的年轻军官站了出来,这人便是韩成。韩成主动要求假扮朱元璋,顺利地将敌军的注意力吸引过去,使得朱元璋能够带领残余部队撤离。此后,韩成奋勇抗击敌军,从黎明一直战斗到黄昏,最终英勇牺牲,在朱元璋的心中,他成了永远的知己。

要不是韩成那番舍生忘死的义举,救下了朱元璋,那现如今,朱元璋也不可能坐在这御驾之上,成为这天下之主。每回想到这儿,朱元璋都禁不住热泪盈眶。

【三、老妇人口角之谜】

一行人一路向南不断行进,当抵达镇江的时候,朱元璋猛地记起,韩成的老母亲就住在这儿呢,也不知道她是不是还活着。

朱元璋在心里琢磨着,要是那老妪还活着,自己肯定会好好照料她,以此来报答当初的那份恩情。

就在这时,御驾来到了南京城门前的一个街道拐角那儿,一个穿着破破烂烂的老妇人猛地冲了出来,使劲地把马给拦住了,这一下子让整个队伍都乱了套。

“我得见皇上!我得见皇上!”那老妪扯着嗓子拼命喊叫,唾沫星子都四处飞溅。

“太无礼了!把她拿下!”话音刚落,左右的侍卫赶忙冲上前去,打算将老妪架走。

“停下!”朱元璋大声喝道,“你是何人?到此有何事?”

老妪瞅清楚朱元璋的面容后,扯着嗓子叫嚷道:“我是韩成的娘!你这没良心的皇帝!我儿子替你丢了性命,你不但不给我养老送终,如今连我都不认了!”

大伙听了,都惊得不行。谁能想到,眼前这个穿着破破烂烂的老太太,竟然是当年让朱元璋一直记在心里的韩成的母亲呢!

朱元璋这下子算是彻底明白了,自从当上皇帝之后,一门心思忙着巩固政权,把以前的故人都给忘得一干二净了。没成想,今儿个在视察百姓的时候,居然碰到了老恩人的母亲!这难道不是上天的安排吗?

【四、皇帝泪洗人品】

朱元璋赶忙下了马,把老妪扶起来说道:“哎呀,这是韩成的母亲啊,我这儿太失礼啦!”

他赶忙连声道歉,旁边的官员也都纷纷过来安抚询问。现场呈现出一片混乱的景象。

朱元璋那心里头激动得不行,想当年韩成那可是毫不畏惧、舍身救他,这事儿他一直记着呢。现今居然能碰到韩成的老母亲,这就是老天的安排啊!这毫无疑问给了朱元璋一个再次审视自己的契机。

这下子,朱元璋亲自把韩成的母亲接到身边抚养,还封她做了一品诰命夫人,让她住进皇宫里,对她的恩待很是优厚。朱元璋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不停地想起当年韩成临终前的托付,心里头满是懊悔。

这可给朱元璋提了个醒儿,他刚登基那会儿,就下过诏书说不能忘本。可后来呢,功也成了,名也有了,威风得很,居然把当初的恩情给抛到脑后了。好在今天能有机会弥补,朱元璋打定主意,要把那颗懂得感恩、回报的心给重新找回来。

这一趟南巡,给朱元璋带来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他对自己的为人进行了重新的考量,将自己许久未加磨砺的品格加以涤荡。朱元璋深刻地意识到,皇帝这个位置看似风光无限、荣华富贵,实际上却肩负着重大的责任。绝对不能忘记根本,而且必须懂得感恩和回报。只有群臣忠心效力,百姓才会真心拥护。

或许,一位君主若想赢得百姓的真心拥戴,凭借的正是那股感恩之心以及知遇之情。此乃国家长治久安的关键所在。朱元璋暗下决心,要把这个教训铭记一辈子。

【结语】

朱元璋从一介平民成为皇帝,这堪称传奇。然而,他最终能够开创大明盛世,离不开一路上诸多有识之士的协助与支持。这也给后世的君主提了个醒:不忘旧情,才可心怀感恩、知晓际遇,从而实现长久的安稳。

朱元璋在其人生的各个时期,都有幸得遇知音良师,助他成功摆脱困境。其中,韩成舍生忘死的救命之恩,让他刻骨铭心,永生难忘。这些事迹都表明,君主需怀有仁爱之念,臣子应回报知遇之恩,百姓要真心拥护,如此,国家方可达成长久的安定繁荣。

0 阅读:38
扁舟羌管弄晴

扁舟羌管弄晴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