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追求健康长寿的道路上,运动被誉为最有效的良方之一。
然而,是高强度运动更有益,还是低强度运动更可持续?却是一个备受争论的话题。
最近,Fabian Schwendinger等人在《Europe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Cardiology》上发表的研究《Intensity or Volume: The Role of Physical Activity in Longevity》为这一问题提供了新视角。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dab3de88896487ca2d847b915fb3f8c.jpg)
这项研究利用了2011-2014年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调查(NHANES)的数据,涵盖7518名参与者,探讨了运动强度与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CVD)死亡率之间的关系。
参与者在为期7天的监测中佩戴了加速度计,以记录他们的身体活动(PA)数据。
研究人员关注了多个指标,包括:
平均加速度(AvAcc):代表24小时内的加速度平均值。
强度梯度(IG):反映24小时内高强度活动的分布。
总身体活动量(TPA):超过特定阈值的活动时间。
MXRATIO:评估活动的碎片化程度。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3f3a6d761de49a141ed7874f65abb27.jpg)
研究发现,在随访期间,共有718例死亡事件。
通过加权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研究人员分析了不同运动指标与死亡风险之间的关系。
结果显示,高强度的运动比低强度的运动更能有效降低死亡风险。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f2621feae89e6c87e6cafa48591615a.jpg)
具体来说,当将平均加速度(AvAcc)和强度梯度(IG)纳入模型时,预测全因死亡率的准确性显著提升。
其中,IG的表现略优于AvAcc,这表明高强度运动的效果更显著。
研究发现,随着IG和AvAcc的增加,死亡风险呈现非线性下降的趋势,达到一定水平后效果趋于稳定。
在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预测方面,IG同样展现出明显的优势。
这些发现表明,高强度的活动不仅有助于改善心脏和肺部的健康状况,还能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少体内的炎症反应,从而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751fc43e9d1677851fb1a305d0833c5.jpg)
MXRATIO指标用于评估身体活动的碎片化程度。
结果表明,运动的碎片化与全因死亡率呈负相关,尤其是在结合强度梯度(IG)时,预测准确性有所提高。
这意味着,进行至少5分钟的连续高强度活动比将相同时间的高强度活动分散在一天中更能降低死亡风险。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3785200cbb83df177cf1348a1b30ee1.jpg)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告诉我们,运动是提升健康和延长寿命的重要因素,其强度和形式对运动效果有着显著影响。
通过理解运动的科学原理,我们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设计自己的锻炼计划,以达到更好的健康效果。
参考文献:
DOI: 10.1093/eurjpc/zwae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