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锅店老板老张蹲在店门口,紧紧地盯着刚换上的绿底招牌,不住地叹着气。“顾客远远地瞧上一眼,那模样跟奶茶店完全一样,进来之后,才发觉是涮羊肉,立马就转身走掉了。”对面蜜雪冰城的小王,情绪降至低谷——原本的红底招牌,竟被强行改成灰绿色。顾客通过美团一查询,看到差评后,都开始抱怨:“还以为是家冒牌店呢,这奶茶喝着,竟有洗洁精般的味道!”
而在三公里之外的儿童医院里,抱着孩子焦急地挂急诊的李大姐,竟然差点没认出那座门诊楼;那楼顶原本闪烁着的、救过无数人性命的红十字,居然在一夜之间悄然变为了荧光绿。
一、颜色规矩比红绿灯还霸道?
三河市此次推行的“颜色革命”,比网红直播间的美颜特效厉害不少呢。你看红色那鲜艳的红色,蓝色那深沉的蓝色,黑色那神秘的黑色,这三种基本色调,竟直接被“去掉”了;整个城区的商铺都得变为灰色、绿色、浅咖色这些所谓的“高级”色彩。其实这种做法着实让人感觉颇为怪异。难道他们只是想通过这般方式来改变城市的模样吗?
但这事儿荒诞就荒诞在:
星巴克那绿色的招牌,是可以保留的;而蜜雪冰城那红色的招牌,就必须要更改——这所谓的规矩,难道不是在搞“双重标准”吗?外来的店铺似乎更容易被认可,可本地的品牌,就非得要改变形象吗?
五金店的黑色底招牌不准悬挂,不过城管执法车的,那黑色轮胎依旧在转动——说来奇怪,这颜色禁令,仿佛只是针对老百姓的,却约束不了官家的车轱辘?
医院的红十字涂成绿,全世界救护车的红灯要不要都改LED彩虹灯?
有商户偷偷地算账:改个招牌,少说呀3000块,这抵得上呀,白卖500碗炸酱面呢。可当领导们在空调房里定颜色的时候,大概呀没想过——在老百姓眼中,招牌颜色并非仅仅是审美问题,而是实实在在的饭碗问题呢。
二、涂改招牌就像给人P证件照
想象一下,你去拍身份证照片,而且民警忽然说道:“你这黑头发不符合规定,得把它P成绿的!”你定然会觉得这人简直疯了。可如今三河城管做的就是这般事儿——他们拎着那拥有权力的PS软件,便给整条街的商铺来了个一键换装。
更魔幻的是这套“颜色玄学”:
卖小龙虾的店招牌不能红,说是“太血腥”;寿衣店不让用黑底,要求改成“温馨粉”;就连医院用于救命的红十字,都变成了那种仿佛“辣眼睛”般的荧光绿;这种荧光绿实在是过于显眼,让人不禁多看几眼;而且这样的颜色变化,着实让人有些疑惑,不知道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原因。
要我说这哪里是城市规划,分明是给城市办“阴间滤镜”——灰扑扑的街道,配上绿油油的招牌,不知道的,还以为进了《西游记》里的妖精洞府。
三、老百姓的“土味反抗”亮了
但老百姓从来不是任人摆布的NPC:卖羊肉汤的老刘,将那绿招牌给拆除了,紧接着便挂上了红底的毛笔字,他还说道:“城管要是来了,就讲这是春联’。”
奶茶店小妹在那绿色的底面上,贴了一些红色的装饰条,远看过去呢,就好像是一杯“翡翠镶嵌着红豆”一样;最绝的是,修车铺老赵,他把招牌做成了双面翻转式的,而且城管检查的时候就转成灰色,而当城管走了之后,立马又翻回那经典的黑红配。
这些“土味智慧”背后藏着这样一句大实话:老百姓过日子,其实不需要颜色来进行指引;就好像大厨炒菜,根本不需要外人来指挥去放置调料。二十年前,深圳华强北那闪烁着的霓虹招牌,成都宽窄巷子那朱红色的木门,上海弄堂口那金色的匾额,哪一个是被规划出来的呢?
四、城市的颜色该谁说了算?
看人家重庆是怎样做的——洪崖洞那“千与千寻般的红”,以及解放碑的LED霓虹灯,还有居民楼外墙那涂鸦的彩虹梯,这些都成为了网红打卡点;再反观某一地方,在统一成“殡葬风格”的招牌之后,整条街竟然在半年内就有八家店倒闭了。
城市就该像火锅一样,红汤清汤鸳鸯锅都有,才叫热闹。假如全中国的招牌都统一成灰绿色,那故宫的红墙难道说不是也得刷上一层阴间色吗?
结语:留点颜色给人间
三河这场闹剧,最让人后怕的是,今天他们能够涂改招牌的颜色;明天或许就会规定你穿衣服不能过于花哨。当权力甚至连街边小店的油漆桶都要去管控,我们离那“呼吸都得打报告”的日子难道说还很远吗?
说到底, 城市的温度不在统一的色卡上,而在五花八门的烟火气里。与其折腾招牌颜色,不如多操心操心菜价油价——毕竟老百姓真正在乎的,从来不是招牌红不红,而是日子火不火。
圣风之痕6
顶一下
悠悠岁月
脑袋被驴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