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容容 通讯员 未己 刘婷
以文化人,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2024年,湘潭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全力推进湖湘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一年来,莲城文艺之花绚烂绽放,文化之树根深叶茂,文艺工作一路高歌前行。
在守正创新中实现文艺精品创作新突破
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都离不开文艺。
湘潭以参加第八届湖南艺术节为抓手,遴选具有中国精神、时代特征、湖湘气韵的作品,文艺创作交出亮眼成绩单:我市38件作品入选艺术节美术书法摄影展,其中美术作品20件,位列全省第一;由省演艺集团、省科学技术协会与湖南科技大学共同出品的话剧《深海养牛人》荣获多项田汉奖;市艺术剧院创排花鼓小戏《主席的衬衣》获“田汉小剧目奖”。
在第十四届全国美展中,湘潭市16件作品入选(含3件进京作品),入选及进京作品数量位居全省各市州之首。
值得一提的是,湘潭市艺术创作研究所狠抓文艺评论,为各类参赛作品鼓与呼,发表《一种精神的传承——评湘潭花鼓小戏主席的衬衣》《历史旋律与现代和声的完美融合——金枫子开红花创作谈》等文艺评论20余篇,还围绕重点作品和重点文艺活动,推出特邀评论、撰写推介文章,在人们心中唤起强烈共鸣,真正让文艺作品实现“叫好又叫座”。
在深化改革中焕发优质文化供给新活力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
湘潭锚定“长株潭一体化”这一国之大者、省之大计、民之所向,印发《长株潭文化艺术高质量发展共建共享提升项目实施方案》《长株潭文化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等文件,并全力推动改革举措落实落地,成功举办了长株潭文化共建共享高质量发展启动仪式,同步开启为期3天的长株潭非遗(直播)购物节,汇聚三市46个非遗项目,带给市民游客沉浸式体验,线下销售金额累计150万元,进一步推进长株潭文化融合发展,助力长株潭一体打造特大城市。
着眼文博事业发展,推进博物馆“省市联动”体系改革,举办“天下事,少年心——湖湘文化暨刘锦棠诞辰180周年纪念展”,与省文旅厅、省文物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揭牌成立湖南博物院湘潭分馆。湘潭市成为全省首个“省市联动”博物馆体系改革试点城市,湘潭市民在家门口共享湖南博物院藏品和专家资源的愿望变为现实。
坚持传承与创新并蓄,精心举办老潭州纳凉季系列活动暨“月秀越开心”2024年湘潭市群众文艺活动雨湖专场、“相约长株潭·融城梦扬帆”暨“月秀越开心·莲城大舞台”等20余场湘潭市群众文艺团队展演活动,吸引400余支民间文艺团队积极参与,涌现100多个新创文艺作品,屡获项目类“三湘群星奖”,获奖数量全省第一,持续擦亮“月秀越开心”活动品牌,迭代升级基层文化供给。
在赓续文脉中展现湖湘文化传承新风貌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只有传承历史韵味、坚守文化品位的城市,才是具有蓬勃生命力的城市。
湘潭聚焦优势文化资源,组织200余批次、30余万名师生参与“我的韶山行”红色研学活动,示范带动社会化研学140万余人次,受中宣部肯定、教育部推介;深入开展文物“四普”工作,复核陈赓、谭政、黄公略、罗亦农故居等全域100余处革命历史旧址,进一步擦亮“伟人故里、红色热土”名片。
努力向上争取支持,成功推动雨湖区脑髓卷非遗工坊、窑湾历史文化街区、湘乡市虞唐镇3家单位,分别入选2024年湖南省非遗工坊、非遗街区、非遗村镇示范点,同时积极做好2025年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项目申报工作,进一步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宝贵历史文化遗产。
做好文旅融合文章,以打造“湖湘文化第一村”为核心理念,组织师生赴湘潭县碧泉村开展研学,探寻碧泉书院遗址和湖湘学派发源地;持续深化“旅游+”模式,探索非遗保护与文物保护、项目建设、文旅产业等有机结合,激发消费市场新活力。今年前三季度,雨湖区77家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收达15.15亿元,极具湘潭特色的窑湾历史文化街区入选第二批省级夜间消费聚集示范区,成为“老湘潭”的新秀场。
在整合资源中推动文艺工作再上新台阶
繁荣文艺创作、推动文艺创新,必须有大批德艺双馨的文艺名家。
我市把文艺队伍建设作为文艺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通过举办大节大展搭建平台,不断挖掘和培育文艺新势力。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上,湘潭涌现了陈治康、沈磊、姜向东等一批优秀中青年画家。在由中国画学会、湖南省美术家协会和湖南科技大学联合主办的第五届齐白石大学生文化艺术节期间,我市在校学生潘梦莎、许英姿,指导老师唐亮、邹正洪等青年艺术人才携作品入展,面向全国集中展示了驻潭高校中国画教育成果。
与此同时,充分发挥湘潭文艺组织多、高校资源密集优势,深入推进“强基工程——文艺助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行动”,整合各级文艺家协会、院团和高校文艺队伍等,组建50支“艺动莲城”文艺志愿服务队,打造“莲城艺能量”特教公益品牌,累计开展艺术疗愈2000余课时,2.38万人次受益。湖南科技大学音乐教授、“心与馨”文艺志愿支教服务项目领衔人王育霖,获得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
统筹安排,团结动员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紧紧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从人民群众丰富的实践中汲取营养,创作记录乡村振兴、描绘人间烟火的花鼓小调《村规民约》、小品《心愿》等1000余件文艺作品,开展各类文化文艺活动800余场次,参与的文艺骨干累计3000余人次,真正以实际行动和一部部好作品向人民汇报,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广大群众,用优质文化成果丰富百姓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