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实施之后,你们和孩子都过得怎么样了?周末看到很多家长发朋友圈:好久没有试过自然醒了,孩子们也纷纷表示:终于体验到什么才是周末该有的样子。
但快乐了两周后,家长又开始焦虑起来了,觉得这样不补习,不做作业,不刷题的生活,孩子容易没了方向,失去了目标,家长担心会不会就这样把孩子给养废了。
家长有这样的心态也是很正常,毕竟以往满满当当的日程,现在变成无所事事,担心孩子不够自律了,同时也觉得没了试卷和可视化的成绩,自己对孩子的教育,也会失去安全感。
其实这份不安全感就是源于你和孩子都没有建立目标感,这里说的目标感,不是说孩子要完成多少张试卷,考试要考什么分数,排在班级第几名,这里说的目标感是可以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他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为这个世界作出改变。
可能有的家长会觉得,这么大的理想,不是现阶段的孩子应该想的,他们要做的就是把成绩考好了,等上了好大学,日后他想怎么改变世界都可以。
但要是家长有这样的想法,就容易局限了孩子的格局,要知道,只有当孩子有一个宏观的目标,才能帮助他校准当下的行动,赋予他人生的意义。
这样他才会知道原来自己读书,学习是为将来的目标做加持,他就不会觉得这些事情是无聊的,没有意义的。
下面我们来看看,孩子对目标感的认知,都分了哪些类型1、没有目标
这类型的孩子,在他的脑海里面就没有一个明确目标,他们不知道目标意味着什么。
生活中,家长让他做什么就是什么;学习上,老师教什么,他就学什么,没有找到一个目标和方向。
这样的孩子长大,可能就会变成啃老族,因为他们对生活,工作没有目标,觉得反正做不好,还有家人帮自己兜底,不必让自己活得那么辛苦。
这类型的孩子,一定要让他们及时意识到危机感,让他们认识到目标感的重要性。
2、停留在空想阶段
比第一种孩子,这类型的孩子要多了一点方向感,他知道自己要完成什么目标,可是这都停留在空想阶段,他们并没有为这个目标付诸行动。
3、初步尝试
当孩子在有了目标后,愿意踏出第一步,不过他们更多的就关注眼前的利益,不知道这个目标会对未来有什么样的影响,而且只要遇到困难或者挑战,就很容易被击倒,容易放弃。
4、有明确目标
孩子对自己未来有了明确方向,清楚自己要做什么才能完成定下的目标,而且还会把长远的目标分成一个个小目标,然后逐个击破。
他们知道自己可以为这个社会做出贡献,可以尽自己一点力量,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不过单靠孩子是很难有这样的觉悟,所以要想帮助孩子建立强大的目标感,还需要从家庭、学校和社会各个维度入手。
那下面就看看该如何帮助孩子建立目标感1、家庭
作为家长应该是最了解孩子的人,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家长应该都会知道。
但如果孩子还小,他喜欢的领域还没被挖掘出来怎么办,这都不要紧,我们可以慢慢观察和发现,但我们要记得,不要因为自己情绪,影响到孩子目标感的建立。
很多家长都会不经意在孩子面前抱怨自己的工作或者同事,这些抱怨孩子听多了,会对工作产生负面影响,觉得工作没有意义,只会让人感到疲惫。
所以我们要给孩子带来一些正向的引导,可以跟孩子多分享你工作的乐趣,例如,你的工作可以帮助到什么人,你为什么选择这份工,工作时可以锻炼到什么能力等等,这些信息都会让孩子感受到工作会给人带来的好处。
孩子也会慢慢想,自己长大想做什么,可以怎么做,需要具备什么能力,这个时候,就是孩子逐渐建立目标感的过程。
2、学校
学校对孩子影响也很大,一个好老师正向引导,能让孩子爱上某个科目,也会让他在学习上养成良好的习惯。
当孩子喜欢某个科目,就会有自己特长,例如喜欢语文,可能连带喜欢阅读、古诗词,只要孩子对某个领域产生兴趣,那就能挖掘他的爱好,兴趣,从而帮助他建立目标感。
3、社会
现在网上往往能引起大家关注的,都是一些公众人物或者巨头公司的丑闻,而且在这些丑闻下面都会有大量负面评论,如果孩子看多了这类型信息,就容易对生活失去兴趣,觉得这个社会都是由这些不好的人事物组成。
所以无论是媒体还是我们家长,都应该在网络上,传播更多正能量的东西,多让孩子们感受这个世界的美好,才能帮助孩子在找寻人生目标的道路上,有值得参考的方向。
总结通过以上三个渠道,孩子可以从中了解到这个社会的初步运营模式,以此来找到他愿意为之努力发展的方向。
这个过程需要结合各方的努力去完成,希望家长和孩子都有这个认知,目标感并不是一张待办事项,而是一个指引孩子前进的罗盘,只有孩子有了这个目标感,才能让他有坚定的方向,让他每一步的行动,都靠近目标一点点。
所以别再纠结孩子有没有刷题,当他建立明确的目标感,他自己就会想方设法去完成,那个时候,你还需要担心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