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入主中原,是捡了明末的便宜吗?这有点言过其实

梦沉古道 2025-04-10 20:00:36

现在有一种观点就是清朝能够入主中原,成功建立大一统王朝,完全是捡漏。的确清朝入主中原,有明朝疲于奔命,不断应对李自成、张献忠等势力有关,但说清朝捡漏就有点不对了。这里有五方面原因阐述。

其一:明清体量差异太大。清朝在关外的时候相对明朝而言,体量小很多。没有点战斗力,根本就不敢入主中原。试想一下,遇到大规模的抵抗,清人还敢留在中原吗?说明,抵抗的有的,局部甚至有可能很激烈,但因为清兵太能打,实际上是打不过。这点不要不服气,清兵在初期确实能打,后面很多强敌实际都是打不过清兵的。后来,南明还有反清的各方势力,结合在一起都打不过清军,这也说明清军有实力。在体量小的情况下,更有实力,说明清朝的天下不是捡来的。

其二:明朝丢了北面的国都就亡了,很说明问题。明朝的国都非常靠北,非常不安全 ,由于这种特殊情况,明朝皇帝就是拼死守北方门户,由于北宋南渡后的教训,明朝皇帝害怕南迁,明朝大臣也硬刚皇帝,不允许南迁,又不愿意为了守卫国都,付出手中的财富。说明,明朝的大臣们已经不管明朝死活,这样的王朝,还值得同情吗?

其三:天灾和义军出现,不能简单的说明朝“点背”。如果认真读明朝历史就有一种感觉,那就是明朝作为一个王朝真的有点“累”,前期对付蒙元残余势力,中期对付瓦剌部以及东南沿海的倭寇,后期对付辽东和李自成、张献忠,明朝一直在打仗 。其实,明朝本可以缓和矛盾,但是明朝在处理这些问题和危机时,其实不够柔和,导致后续问题不断发酵,最后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其四:明朝已“病入膏肓”,灭亡只是时间问题。明朝末年已经民不聊生了,老百姓不得不反,而且义军声势浩大。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明朝和清朝不是顺接,明朝灭亡于李自成军,清军和吴三桂的关宁铁骑又把吴三桂赶走,而后入主中原。天下谁有实力是谁的,清军有实力,清朝入关得天下,这就是实力。历史给了李自成机会,李自成不中用,被打败,让清朝坐稳了天下。退一步说,清军入关也相当于应明朝将领吴三桂“邀请”给明朝皇帝报仇,只不过报完仇,没有明朝皇帝就不走了。

其五:清朝能够坐稳天下,是和汉族地主阶层实现了共同掌权。为何人口数量少的清朝统治阶层能够处于庞大国家的核心位置?根本原因是得到了汉族地主阶层的支持,说通俗点,清朝廷和汉族地主阶层进行了权力分配。名义上,清朝是满族贵族统治,实际上在下面还是原来的汉族地主说了算,这就是一种利益交换。如果仔细看清朝的历史就会发现,在清朝稳定局面后,汉臣对清朝的忠诚不亚于其他汉族王朝。忠诚的背后是利益,说明清朝满足了汉族地主阶层的利益,地主阶层才支持他们。这其实届时一个道理,封建王朝天下能不能坐稳,不管是什么人坐在皇帝位置上,要看他们能够满足谁的利益,获得谁的支持,这是一个王朝生存的根本。

历史有必然,也有偶然,必然是主线,偶然也能改变历史进程。清军入关其实是一系列偶然造成的,但假如清军实力不够,肯定是守不住,更不能建立大一统王朝,所以说,清朝不是捡漏,是货真价实的王朝。

0 阅读:55
梦沉古道

梦沉古道

爱家、爱国、爱己、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