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翎谕
本文声明:本文为短篇小说,内容纯属虚构,请理性观看,如果喜欢文章,可以评论,关注!
伊琳娜是一个非常漂亮的俄罗斯女孩,倍受父母宠爱。
因为喜欢中国文化,选择来中国留学,认识了现在的中国丈夫。
但是婚后却忍不住跟自己的父母抱怨“在中国生活,有2件事情,真的让我难以理解!”
是什么事情让俄罗斯女孩如此困扰?这些问题能解决吗?
01
我叫伊琳娜,出生在莫斯科。作为家里最小的孩子,我总觉得自己特别幸运。
爸爸在一家大型机械厂担任工程师,妈妈是当地一所中学的音乐老师,他们的工资在当地算是中上水平。
两个姐姐和一个哥哥都把我当成小公主一样宠爱,这让我从小就养成了开朗活泼的性格。
“伊琳娜,你又在看什么呢?”妈妈经常这样问我。因为在我们家,经常能看到我抱着各种各样的书籍,或者捧着平板电脑认真地看着什么。
我对新鲜事物总是充满好奇,小时候学过芭蕾舞、钢琴,还参加过美术班。
虽然这些兴趣班都没有坚持太久,但每次体验新事物的过程都让我兴奋不已。
记得在我十二岁那年的冬天,一个难忘的经历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那天,我在家里整理书架时,偶然发现了姐姐珍藏的一盒日本动漫光碟。
出于好奇,我偷偷放进了DVD机里观看。那是我第一次接触亚洲文化,银幕上那些充满东方韵味的画面深深吸引了我。
从那以后,我开始疯狂地迷恋上了亚洲文化。我省下零花钱买了很多动漫周边,在网上结识了一群同样喜欢亚洲文化的朋友。
渐渐地,我的兴趣从日本动漫延伸到了韩剧,然后是中国的武侠剧。那些充满东方神秘色彩的故事,总能让我沉醉其中。
高中时期是我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我们学校新开设了语言特色班,可以选修外语。
当时的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汉语,因为在我看来,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神奇国度,它的语言一定蕴含着无穷的魅力。
我永远记得第一堂汉语课的情景,我们的老师是一位来自中国的志愿者,叫李明。他不仅教我们汉语,更多的是向我们介绍中国文化。
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他带来了一套书法工具,在讲台上现场展示中国书法。当看到那些优美的汉字在他笔下流淌而出时,我完全被震撼了。
“伊琳娜,你的汉字写得很有灵气。”李老师经常这样夸我。慢慢地,我发现自己不知不觉爱上了这门语言。
每当我写出一个漂亮的汉字,或者能够准确说出一个中文词语时,那种成就感让我非常兴奋。
课余时间,我开始大量观看中国的电视剧和电影。从古装剧到现代剧,从武侠片到都市剧,我想通过这些作品更深入地了解中国。
有时候,我会在网上和中国的网友聊天,虽然经常会闹出很多笑话,但这反而让我更有学习的动力。
李老师见我对中国文化如此着迷,就经常给我讲一些关于中国的故事。他告诉我,中国的茶文化、中医药、京剧等都是非常有特色的文化瑰宝。
通过他的讲述,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东方大国在我心中渐渐清晰起来。
“老师,我一定要去中国看看。”在一次课后,我认真地对李老师说。他笑着点点头,说:“我相信你一定能实现这个梦想。”
那一刻,我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亲身体验那个让我如此着迷的国度。
在准备高考的过程中,我就开始留意中国的大学信息。每当遇到不懂的问题,我都会第一时间请教李老师。
他不仅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还给我介绍了很多关于在中国留学的实用信息。就这样,我的“中国梦”越来越清晰,也越来越坚定。
02
2017年的九月,我终于踏上了中国的土地。当飞机降落在北京首都机机场的那一刻,我的心情既激动又忐忑。
虽然我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但真正置身于这个陌生的国度时,还是感到一丝不安。
“欢迎来到中国!”机场里志愿者热情的问候,让我紧张的心情稍稍缓解。
我选择的学校是北京一所知名的商贸类院校,专业是商务汉语。开学第一天,我就被中国高校严谨的教学氛围所震撼。
每天早上八点半的早课,下午密集的专业课程,晚上还要参加各种语言实践活动,这样的学习强度远超我的想象。
最让我措手不及的是饮食差异,记得刚来中国的第一周,我几乎每顿饭都在适应中。
在俄罗斯,我习惯了土豆、面包和各种肉类,还有甜甜的奶制品。但在中国,餐桌上总是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炒菜,还有我从未尝试过的豆制品。
食堂里的米饭和面条倒是很容易入口,但是一些特别的调味料和香料,总是让我喘不过气来。
“伊琳娜,你得试试这个麻婆豆腐,这可是四川的名菜!”我的室友小林总是这样怂恿我。
说实话,第一次尝试麻婆豆腐的感觉简直难以形容,又麻又辣,我差点喝掉了一整瓶矿泉水。
但随着时间推移,我渐渐爱上了这些味道浓郁的中国菜,甚至开始想念它们独特的风味。
然而真正让我感到文化冲击的是一次特别的经历,那是我在中国过的第一个生日,我按照俄罗斯的习惯,邀请了几个要好的中国同学去火锅店庆祝。
吃完饭后,我正准备付款,却发现他们已经悄悄把账结了。在俄罗斯,过生日的人一定要请客,但在中国,朋友们却觉得应该由他们来请我。这种文化差异让我既感动又困惑。
在适应中国生活的过程中,学校的“语言搭档”项目成为了我最大的助力。
这个项目的初衷是让中国学生和外国留学生互相学习对方的语言。就是通过这个项目,我认识了于洋。
第一次见到于洋时,他正在篮球场上打球。一米八多的个子,修长的身材,还有那股独特的运动阳光气质,让他在人群中特别显眼。
更让我惊喜的是,他的英语说得特别好,这让我们的交流一开始就非常顺畅。
“要不要去打篮球?”这是于洋第一次约我。虽然我从来没打过篮球,但鬼使神差地就答应了。
那天下午,我们在球场上笑作一团,我笨拙的投篮动作逗得于洋直乐,而他认真教我投篮的样子,却让我的心跳不已。
随后的日子里,于洋带我走遍了北京的大街小巷。他带我去什刹海划船,带我去南锣鼓巷品尝小吃,带我去故宫感受中国的历史文化。
每一次出游,他都会细心地为我讲解各种中国文化知识,让我对这个国度有了更深的了解。
记得有一次,我们去参加学校的新年联欢会。于洋特意借了一套汉服给我,还请他学美术的表妹给我化妆。
当我穿着绚丽的汉服出现在晚会现场时,所有人都惊呆了。于洋看着我的眼神里满是柔情,那一刻,我感觉自己就像个真正的中国古装剧里的女主角。
“小伊,我教你包饺子吧?”在一个周末,于洋突然提议。原来快到中国的春节了,包饺子是中国人过年的传统。
在他的指导下,我笨手笨脚地学着擀皮、包馅,虽然包出来的饺子歪歪扭扭的,但于洋却说这是他吃过的最好吃的饺子。
我发现自己已经离不开这个温暖又体贴的大男孩了,他不仅帮我提高了汉语水平,更让我真正爱上了中国的文化。
有时候我会想,也许正是这片土地的神奇,让我在异国他乡遇到了此生挚爱。
“要不要跟我回家看看?”在我们相恋一年后的某天,于洋突然这样问我。我的心猛地跳了一下,在中国的传统里,带对象回家可是件大事。
但看着于洋真诚的眼神,我毫不犹豫地点了点头。那一刻,我知道我们的感情即将迈入一个新的阶段。
03
当我告诉父母我要嫁给一个中国男人时,他们的反应正如我预料的那样充满诧异。
妈妈握着我的手,眼里满是担忧:“伊琳娜,你确定吗?异国婚姻会面临很多困难的。”爸爸则皱着眉头,一言不发地抽着烟。
我知道他们的担心不无道理,但于洋似乎早就想好了该如何赢得我父母的心。
第一次见面,他就带了精心准备的礼物:给妈妈的是一幅精美的苏绣,那是他特意从苏州请人定制的;给爸爸则是一瓶珍藏版的茅台酒,这让爸爸眼前一亮。
“伊琳娜说您喜欢下棋,”于洋用不太流利的俄语对爸爸说,“我带了一副中国象棋,您愿意和我切磋一下吗?”那个周末,他们俩在棋盘前坐了整整一下午。
虽然语言不通,但棋盘成了他们交流的桥梁。看着爸爸脸上逐渐展露的笑容,我知道于洋已经悄悄地敲开了这扇门。
妈妈则被于洋的细心打动。他会帮妈妈收拾餐具,陪妈妈逛超市,还教妈妈用微信和视频通话。
“这孩子很懂事,”某天晚上妈妈悄悄对我说,“最重要的是,我看得出他是真心爱你的。”
然而真正的考验是在我们去中国办婚礼的时候,于洋的家人准备了隆重的中式婚礼,他们甚至为我订制了一套精美的中式嫁衣,但是有一个特别的习俗让我始终无法释怀。
那天婆婆拿出一个巨大的竹盘,上面放了一个小凳子,要求我坐上去保持不动。
“这是我们这里的传统,”婆婆笑着解释,“代表新媳妇要安分守己。”每当我想动一动,周围的长辈就会出声制止。那种被束缚的感觉让我非常不舒服。
幸好于洋及时发现了我的异样。他二话不说就把我拉了起来,坚定地对父母说:“这种陈旧的习俗不能再继续了,我不允许你们这样对待伊琳娜。”看着于洋坚定的眼神,我的心里涌起一股暖流。
结婚两年了,我和于洋的感情越来越好,但是有些文化差异依然让我感到困惑。
最明显的就是中国式的家庭关系,特别是在我们回老家探亲的那半个月里。
婆婆总是觉得我的穿着太开放,“在家里穿短裙不太好,”她会委婉地提醒我,然后递给我一条保守的长裙。
我知道这是出于好意,但还是觉得有些不自在。在俄罗斯,我们更注重个人的着装自由。
更让我不适应的是,每当我和于洋在家里自然地表达亲密,比如拥抱或者轻吻,公公就会不自在地咳嗽几声,或者突然找借口离开。这种压抑情感表达的氛围,与我成长的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伊琳娜,你们什么时候要孩子啊?”这个问题,婆婆几乎每天都要问一次。
虽然我也喜欢孩子,但我觉得这应该是我和于洋两个人的决定。每当我表达想再等等的想法时,婆婆就会失望地叹气。
有一次,我实在忍不住,把这些困惑都告诉了远在俄罗斯的父母。视频那头,妈妈温柔地说:“亲爱的,每个文化都有它的特点,重要的是你和于洋之间的理解与信任。”
确实尽管有这些文化差异,但于洋始终站在我这一边。他会在家人面前维护我的想法,会耐心地跟父母解释我们的决定,也会在我感到压力时给予支持和理解。
记得有一天晚上,我们躺在床上聊天,我问于洋:“你会不会觉得我太倔强,不够懂事?”
他搂住我说:“我爱的就是这个真实的你。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我们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相处方式。”
这段婚姻让我明白,跨文化的爱情需要更多的包容和理解。就像煮一锅美味的汤,需要不同的食材相互调和,最终才能产生独特的味道。
我和于洋的婚姻也是如此,我们在不断调整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方式。
不过我的那两个疑问有没有能帮我解答一下?为什么新娘子要坐在那里一动不动?中国父母很爱插手孩子的事情吗?
如果喜欢本文章,或者有什么观点可以发表在评论区一起交流,同时可以点点关注,账号会持续更新精彩故事,你的评价和关注是我写作的动力!
本文声明:本文为短篇小说,内容纯属虚构,请理性观看,配图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