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我国的东北地区,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合称东北三省。东北地区有着非常独特的方言——东北话,不那么难听懂但却有着独特的腔调。东北菜也自成一系,鲜明浓郁,有大量的肉食、腌制和熏制的食品。
但在东北三省的最南端,却有这样一座城市,与东北的整体风格有些格格不入。
这里的人说着与山东相近的方言,食物也充斥着大量的海鲜,菜品并不重口,讲求食材的鲜美本味。相信不少人能够猜到,这就是东北著名的港口城市,辽宁省的大连市。
远古时期,大连地区地广人稀。直到春秋战国时期,大连一带才迎来了成规模的移民。秦朝之后,这片地区长期属于辽东郡管辖。自辽金开始,大连地区南北分属不同州府行政单位,仍然没有建立起完整的行政建制。
清末,大连地区先后遭受沙俄的殖民租借和日本的侵占。民国时期在这里设置了二到三个县。解放军控制这里之后,设旅大行政公署,辖大连市、旅顺市、金县、大连县。建国之后,依样设置旅大市。
1981年,旅大市更名为大连市。之后,大连又先后取得了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等地位。
要考究大连在东北显得如此与众不同的原因,就不得不追溯这里人口的来源。地理上,大连所处的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隔着渤海相望。自上古时期,这里的人口就主要来自于山东方向的移民。
清代,由于黄河泛滥等原因,山东地区的人民生活十分困苦,因此兴起了“闯关东”的移民运动,即前往东北地区谋生计。这一移民从清初一直持续到民国时期。
其中,作为与山东直线距离最近的大连地区,成为了移民的海上航线的重要港口。山东移民留在这里的人数也相当多。有数据显示,现在大连的人口中,有超过一半都是山东人的后裔。
人口的大批迁移势必也会带来自己的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以山东移民为主体的大连,自然也在文化上表现出了与山东的相似性。
大连口音与山东的胶东话十分接近,大连菜也融合了鲁菜与东北菜的特点,自成一脉。
大连又是沿海城市,加上纬度较低,气候温和,海产十分丰富,因此,海鲜也成为了大连人饭桌上的常客。
在文化风俗、饮食习惯等方面,大连几乎是东北的一个“异类”。但在经济发展上,大连却是辽宁乃至整个东北地区不可忽视的,最耀眼的明星之一。
不得不承认的是,中国有不少城市,就是在近代被殖民时期建立起了近代工商业基础,而大连也在此列。
1898年,沙俄看上了这座东北亚最优良的深水不冻港,侵占了这里。但大连也确实建起了近代化的高楼大厦和工业基地。1905年日俄战争,大连落入伪满的统治,继续担负着先进城市的职能。
新中国成立之后,大连凭借优秀的基础设施条件,成为了东北重工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苏联的援助和港口区位等多方位的优势的加持下,大连的发展很快开上了快车道。
港口得到扩建,造船、钢铁、玻璃等工业厂区在大连扎根。凭借便利的交通,大连轻松地从外界获得工业原料,又把产品输送到全国各地。这使得大连成为建国早期就较为发达的工业城市。
改革开放之后,大连很快也被设为沿海开放城市,凭借在东北地区独特的区位优势,大连吸引到了大量外资落地。其中,日资的投资占比最大,早在1993年东芝就在大连开办公司,后续大量日企也把大连作为中国市场的起跳板。
大连的迅猛发展势头一直持续到2003年前后,之后就出现了疲态。在九十年代的时候,大连财政十分充裕,但却没有足够预见性的规划,大量的资金先投入了市容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甚至有超前建设的情况。
随着时间推移,外资在大连的投资减少,大连的财政不足以支撑起快速彻底的产业转型。事实上,大连的策略反而是继续坚持重化工业,随着淘汰落后产能的浪潮袭来,大连的经济再次蒙上了一层阴霾。
近些年,大连的发展似乎有了些起色。作为东北地区区位优势最为突出、发展基础较为优秀的城市,大连还将继续作为东北老工业区振兴的桥头堡,探索新时代下工业城市转型的新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