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又称断句或截句,古绝属于汉乐府范畴,律绝则归于近体诗领域。律绝具有抑扬顿挫、刚柔互济之美,一首优秀的律绝作品内涵丰富、意境深邃,常有震撼人心的效果。
盛唐的李白、王昌龄等人都非常擅长律绝的创作,不仅构思新奇、炼字精准,而且承转自然、耐人咀嚼。晚唐时代的绝句则重视议论和说理,使得诗歌缺少了形象性。
不过唐末还有一位才子,其七绝作品却颇有盛唐风气。下面分享郑谷的一首名作,毫无雕镂,富于风韵,堪为唐代七绝中的压卷之作。
淮上与友人别
唐代 •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郑谷虽然不如晚唐诗人李商隐和杜牧那样著名,不过很多读者却对他并不陌生。郑谷出身于官宦家庭,他的父亲曾担任过永州刺史,郑谷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并因其《鹧鸪诗》而获得雅称“郑鹧鸪”。
郑谷的才华虽然曾被司空图等诗人称赞,不过他的仕途也和晚唐众多学子一样坎坷。他曾多次铩羽而归,直到将近不惑之年,才终于进士及第。这段曲折的科考经历让他记忆深刻,他也从中真切地感受到失意之悲和离别之苦,这首诗就抒写了一段依依别情,令人赞赏不已。
一首诗能否吸引人们的阅读兴趣,开篇和结尾可谓举足轻重。古人云,起句当如爆竹,彻天骤响;结句应似撞钟,留有清音。有些开篇看似淡而无味,却因为可以领起下文,好像空谷足音,笔意回环。
“扬子江头杨柳春”,首句交代时节和地点,扬子江是指长江中靠近扬州一带的水域,此处暗指诗人与朋友的分别地点就在江畔,他们出行的交通工具也主要依靠船舶。一个“柳”字则谐音“留”字,诗人不说不舍之意,诗句中却充满依依之情。
次句的“杨花”点出时值暮春,百花凋零、残英遍地,让游宦异乡的才子们倍感凄楚。“渡江人”补叙出游子们即将乘船远行,“愁杀”二字抒写了诗人心中难以抑制的愁情。他乡送客、前途未卜,年华易逝、功业未就,让诗人满腹悲愁,又深感无奈。
郑谷从小饱读诗书,又锐意进取,可是前半生一直奔走于赶考的路上,入仕后也难以获得朝廷的重用,不过是沉沦下僚,甚至寄人篱下。诗人回想儿时梦想,再思渺茫前途,岂能不从内心深处发出一声悲叹。
第三句不再抒写愁情,转而描述周围环境。离亭,即离别的驿亭,诗人与朋友在此喝完饯行酒,就要各自踏上不同的路途。筵席之中无非是互道珍重、诉说感怀,也就无须赘言。
酒酣耳热之际,不免有一些豪言壮语、或者牢骚之话,彼此一定激动万分、情绪昂扬。此时忽然从远处传来了一阵清越的笛声,让才子们又变得冷静。
梦想虽然美好、友情固然珍贵,可是迷茫的现实、艰辛的旅程,依然需要脚踏实地去面对,才子只好无奈地平复心情,背起行囊,准备踏上征途。
结尾倍受后世称赞,“君向潇湘我向秦”。潇湘代指两湖一带,秦地则指京城长安。俗话说人各有志,不可相强。诗人依然对仕途怀有浓厚兴趣,而朋友或是返回故里,或是寻觅隐居之地,不作具体交代,反而更加令人遐想。
二人从扬子江畔出发,虽然南北异途,可是心境却又非常相似。此去一别、相会无期,万千愁绪、搅动肝肠,作者不言东风无力百花残,也不说独含惆怅上层台,却只是在无边的暮霭中举手告别,全文便就此戛然而止,让人感到言尽而意无穷。
这首绝句毫无雕镂,意象丰富,“江水、春色,杨花、柳丝”,还有“驿亭、宴饯,笛声、雾霭”,无不营造出一种凄楚和悲戚的氛围,全文不见一个“情”字,却又句句抒写离别的愁情,更能引发读者的多维度思考,不愧为晚唐七绝的压卷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