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社会朝代更迭交替,在乱世之中,诞生了各种威名至今脍炙人口的英雄。
在隋唐交替时期,就有这样一位武艺高强的神人,他就是传说中可以以一打十的李元霸。
这位人物出现在《兴唐传》,《说唐》等小说中,原型是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儿子——李玄霸。
隋朝末年,由于不满隋朝皇室的暴政,十八路诸侯联合起义反抗隋朝的统治,发起了“四平山之战”,李元霸就参与了这场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李元霸打死了许多赫赫有名的人物,因此名声大噪。
一. 打败裴元庆大运河开通之后,隋炀帝不顾群臣反对,一意孤行要下扬州出巡,并且带上了浩浩荡荡几十万大军,以及杨林,宇文成都两员骁勇善战的武将保驾护航。
奈何在途经四平山时,遭到了早已埋伏多时的十八路叛军截杀。
对面最先打头阵的就是和隋炀帝有血海深仇的伍云召,隋炀帝这边也没有轻敌,派出了宇文成都迎战。
好在伍云召和宇文成都还是有实力差距,被打得节节败退。
哪知对方不讲武德,又上了伍天锡和雄阔海两位高手来帮助他们的哥哥伍云召。
好在宇文成都并非浪得虚名,三人一起上也没让他败下阵来。
正在两边打的接近白热化阶段时,叛军中又出来一员猛将,他毛遂自荐要迎战宇文成都。
伍云召三兄弟眼看着和宇文成都打得不可开交,暂时没有太大的胜算,便也不再逞强,换了年轻的裴元庆上场。
裴元庆的实力虽不容小觑,但到底年轻,不比宇文成都这等身经百战的老将,所以其实宇文成都对战裴元庆是有胜算的。
奈何宇文成都再厉害也是血肉之躯,前面三人已经让他的体力几乎透支,这时再对战一个精力充沛的对手,大概率是玄了。
果不其然,在裴元庆的攻势下,宇文成都被打得吐血,败下阵来。
宇文成都一败,隋炀帝这边再没有人能迎战裴元庆,杨林眼看形势不对,急忙高挂休战牌,请旨搬救兵。
令人欣喜的是,搬来了西府赵王李元霸做救兵!李元霸没有带来一兵一卒,只需只身一人就可抵百万雄兵。
李元霸一上场,隋炀帝这边原本属于下风的局势马上被扭转了。
李元霸天生神力,手上那一对重达几百斤的擂鼓翁金锤,被他舞的虎虎生风,杀伤力非常强。
彼时李元霸春秋正盛,有最好的身体状态上阵杀敌,他就这么骑着快如疾风的坐骑,手中挥舞着巨大的锤子迎战裴元庆。
不过几个回合,裴元庆就败下阵来,伍云召三兄弟更是不必说,在绝对的战斗力面前,他们不过是李元霸的“开胃小菜”,说一锤打败一个也不为过。
而对于其他的小兵小卒,李元霸杀死他们更加没有任何压力,根据小说中的描述,他在十八路反贼的阵营中轻松得如入无人之境,横冲直撞之间敌军死伤无数,战场上血流成河。
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李元霸轻轻松松杀死了许多当时赫赫有名的人物。
二. 杀死二十几位有名的人物李元霸在四平山之战中面对的是十八路联军,保守估计其兵力达到了一百八十多万人。
在这场战役中,李元霸孤身一人对抗庞大联军,使一百八十多万的叛军锐减到了六十多万,以一己之力歼灭了半数以上的敌军。为隋军带来了绝对的优势。
除此之外,还有六十四道烟尘的人马,加上十八路反王,共计两百三十多万人。
李元霸丝毫不惧,手起锤落之中二十几个大人物成为了他的“锤下亡魂”,据统计分别有:十二名大将,五道烟尘和十八路反王中的三路反王。
十二名大将有:济南王唐壁先锋方达,苏州上梁王沈法兴先锋沈天洪,,江陵大梁王萧铣先锋洪灵天,幽州北海王铁木尔的元帅金纳,济宁知世王王薄先锋闹天虎,楚州越王高士达的元帅金虎,明州金堤王张称金的元帅苏家烈,陈州勇南王吴可宣的先锋伍龙,湖广荆州王雷大鹏的元帅雷赛秦等。
五道烟尘有:一条龙章起绪,天明王王须拔,地明王魏刀儿,满天星敬盘陀;
三家反王则是江陵大梁王萧铣,武林净梁王李执,夏州明王高士远。
四平山之战中隋朝形势岌岌可危,李元霸却没有起异心,靠着自己的勇气和武艺数次帮助隋炀帝平叛,屡次救隋朝于水火,是保卫隋朝的功臣,战功赫赫。
然而隋炀帝对李元霸始终不信任,宇文成都也因为李元霸抢了他好几次风头而怀恨在心,君君臣臣都认为李元霸过于强大怕是日后不好操控,竟然对这样一位忠心的人才起了杀心。
这让李元霸彻底寒了心,决定起兵反抗。
李元霸精心部署,率领五万西府军在四平山安营扎寨,趁着夜色对毫无防备的隋军发起猛烈攻击,他亲自带兵有勇有谋,再加上个人十足的战斗力,打得隋炀帝一行人措手不及。
隋炀帝因为有宇文成都等几名大将的保护而侥幸逃脱。
在这次反隋的战役中,李元霸威风不减,又一举击杀了隋炀帝的不少将才,其中就包括李智武,李智力,李智雄等人。
根据小说中的描述,李元霸之所以厉害得异于常人,是因为他乃金翅大鹏的下凡转世。
在现代人看来,这样的说法缺少一定的科学根据,毕竟即使他李元霸是百年一遇的武学奇才,但光凭一己之力就能杀死百万人听起来也多少有些不可思议。
但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战争是残酷无情的,无论是那一路的英雄豪杰,都是为了自己心中的信仰而视死如归。
四平山一战,又给李元霸这个人物添加了更多的传奇性和神秘色彩,使他受到了后世更多人的喜爱。
参考资料:中国知网:《隋唐题材通俗小说版本间的交互影响——以林瀚《隋唐志传叙》为线索》
中国知网:《明代通俗小说中的隋唐故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