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近几十年以来,中国在各个领域才得到了迅速猛烈的发展,成为名列前茅的世界大国,而这样的富强民主的景象是之前的先辈们从来没有想象到的。而有这样一个人他竟然在民国时期就已经提前预见了新中国迅速发展之后的样子,原因竟然是就做了一个“梦”?这个人是谁?他究竟做了一个什么样的梦?梦里的新中国是什么样子?
从晚清名医到作家这个人名叫陆士谔(人们都亲切地叫他陆守先),出生于江苏青浦(现上海),或许是爱好读书的家风从小使他对文学耳濡目染,所以陆守先也特别爱读书,不管是史书还是小说,他都特别爱读,又因为他的家庭本身就是书香门第,他的父母对此也很欣慰,希望他可以努力读书考取官名,陆守先对父母的安排自然没有异议。
但是,天不遂人愿,就在陆守先一门心思努力读书想要考取官名的时候,家里出现了变故,此时的陆守先才17岁,对此飞来横祸他并没有自暴自弃,自怨自艾,反而重张旗鼓,背井离乡跟随一位名为唐春斋的名医学习医术。
或许是得益于之前优秀的文化功底,也或许是因为与生俱来的天赋,陆守先在学习医术上并没有很吃力,跟着名医学习了几年后,医术已经小有所成。于是在他二十岁的那年,他拜别了师傅,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上海,找到了一份医生的工作。
在医院里,因为陆守先的医术高超,每天接诊很多病人,所以他每天的工作并不是很轻松,虽然每天很劳累,但是他并就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读书写作。
于是他白天接诊病人,晚上挑灯夜读,看自己喜欢的文学名著,有一天夜里,他在翻看一本小说时,脑子里突然闪过一个念头。我为什么不能自己写小说呢?
说干就干,于是陆守先拿起笔就开始了自己的创作之旅。因为陆守先从小就爱看书,这些年来读过不少书,所以他的文学基础非常扎实,再加上在外游历见到的新奇事情很多,所以他写的小说一经投稿,就获得了大众的认可,他的作品还被登在了报刊上。
陆守先看到自己的作品受到大众的喜欢,体会到了写作的快乐,于是便更加努力的写小说,各种题材类型他都有尝试过。后来上海几家著名的书刊也发行他写的小说,他的名字也逐渐被大众所熟知,成为了一名小有名气的作家。
在这段时间里,随着自己的作品被印发,自己在文学界已经小有名气,陆守先逐渐放松了对医学的研究,准备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写作中,就在这时,陆守先的妻子诊断出身患重病,他拼尽了一身医术都没有把他妻子的生命挽救回来,这让他悲痛万分。
在他的妻子去世后,陆守先一时间没有从这个打击中走出来,身为一名医生,却连自己最亲近的人都拯救不了,他悲痛万分。也正是因为此次打击,让陆守先下定了决心一定要把自己的医术精益求精。
于是,他在写作的同时,也没有放松对医术的研究,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一次,陆守先接诊了一位病人,这位病人的疑难杂症让很多医生都束手无策,而陆守先经过研究之后,发现了解决这个病的关键,病人也在他的治疗下痊愈。他后来才知道,这位病人是上海有名的一位富商,他也因此名声大振,被誉为“上海十大名医之一”。
预见未来的“梦”陆守先大大小小写过很多类型的小说,有武侠的,言情的等等一系列,但是他有一篇小说在当时引起了文学界不小轰动,这本小说名为《新中国》,创作于1910年,整这本书讲了他做了一个梦,而梦的内容就是中国未来的模样。这本书一经发布,读者更多感觉到的的是他在天方夜谭胡说八道,书里的内容究竟是什么能让读者如此评价?
《新中国》这本书是以第一人称的手法,讲述了故事的主人公在喝醉酒酣睡之后做了一个梦。,主人公在梦中醒来之后被一名女子拉着出门逛街,出门之后发现这世界就像换了一个样子,而这篇文章中最不可思议的事情还是时至今日在看这篇文章后,却发现里面的情节都已在如今的生活中一一实现。
在主人公的梦中,中国人已经不再依靠洋货,本国的学生已经开始自己制作呢绒布匹、羽绸羽缎、针钉烛皂、灯伞火柴等等,洋货早就已经被国货淘汰,中国自己就可以实现自给自足,甚至国货已经比洋货好上几百倍。
回观今朝,不止中国能实现自给自足,中国制造的货物已经出口整个世界,全世界各地几乎没有没用过中国制造的地方。而中国的丝绸茶叶陶瓷,更是本国的本土特色。,京沪早已经通了火车,而且上海还要举办“万国博览会”,为此上海还修建了浦东铁路桥和越江隧道,政府还要准备修建地铁。
在书中,大家还为地铁是修建在地下还是悬浮在上空而争执,最终,因为在上空地铁噪音太大而选择隧道。最让人惊叹的是陆守先对上海市地铁交通的线路图设计得十分合理,合理到让人怀疑上海市地铁建筑系统是否真的借助了这本书。那为什么陆守先会对地铁线路了如指掌呢?难道他真的用有预测未来的“超能力”吗?
其实并不是,只是因为陆守先是一名医生,从医期间经常去患者家里救治病人,所以对上海的地形非常熟悉,对地形了如指掌,所以才设计出了这样超前的地铁设计图。
在军事上,我们的海军陆军都已经都已经强大,我们国家的舰艇数量已经达到了世界之最,而且我们国家在各个领域的人才有很多,舰艇都是自家造的,甚至我们自己国家造的军舰已经足够让别的国家惧怕我们。
在很多与其他国家接壤的海口,都驻着极雄壮的海军,军队力量雄厚,其他国家都不敢侵犯我们国家的威严。也正是因为祖国强大了,外国人对中国人的态度一改以往的横行霸道,取而代之的是温和谦逊。
而且治外法权也早就已经收回来了,外国人在中国一律遵从中国的约束,甚至租界的土地也早就已经收回来了。,而且,国家需要的机器都是我们自己国家的工科留学生回国之后,自己制造的,而且工厂生产已经实现流水线自动化了,甚至欧洲的机器都比不上我们自己制造出来的,轻工业也实现了科技化。
国家的矿业更是蒸蒸日上,在美国留学回来的学生带着专业知识,为我们国家勘测到了丰富的矿产。国家经济也变得富裕起来,开办了国家银行,不仅人民吃得饱穿得暖,国家经济也已经饱和,准备拿钱到国外做一番事业。
国家的教育质量也逐渐加强,一所大学里已经有20多种专业,一所大学里有几万名学生,满足了国家对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
最让主人公感到惊讶的是,社会风气已经焕然一新,在地铁上,大家自动为老妇幼孺让座位,马路上由老师带领学生唱国歌,警察维持秩序,虽然人山人海,但是秩序却井井有条。女性不再缠足,可以跟男子一样去参加工作,可以承担社会上各种职业角色,能顶半边天,再也没有人再抽鸦片了,不会再有买卖奴隶了。整个社会都充满了祥和,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这本书创作于1910年,那时候的中国内忧外患。国内军阀混战,清政府屡屡同外国列强签下不平等条约......中国正处在一片黑暗当中,没有人可以看到中国的未来在哪里,而陆守正的这本书,描写了1951年的“盛世”场景,或许是对当时随处可以“碰壁”社会的绝望,鲁迅先生根本就不相信四十年后的新中国会变成书中所写的那样,所以在当时严重抨击了这本书,甚至对之嗤之以鼻。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当时正处在水深火热的人民,都不敢奢求是否能看到明日的曙光,哪里敢想象中国可以发展成书中所写那样呢?所以只能当科幻小说看看就好。
总结以前在科幻小说里的内容如今已经变成了现实,前辈们对新中国的期望已经一一实现,这不再是小说里的情节,中国的繁荣富强已经不再是梦,后辈当自强,应该加倍珍惜如今的幸福生活。愿盛世永在,繁华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