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制王朝在传承13世17王约四百年时间后终于迎来了最后一代君主夏桀。夏桀在中国历史上通常与商朝的末代之君纣王并称桀纣。后世凡是出现亡国的昏君、暴君往往都会被人用来对比桀纣。据《竹书纪年》记载:夏桀“筑倾宫、饰瑶台、作琼室、立玉门”,还从各地搜寻美女藏于后宫。据说他最荒唐的时候甚至把老虎放在闹市,而他自己则以听取人被老虎捕食时的惨叫声为乐。
原来臣服于夏王朝的各部族渐渐不来朝贺了,生活在夏朝直属统治区的臣民们也发出了宁愿与夏桀同归于尽的呐喊声。当夏朝的统治日渐式微之际东方的商部族却日益壮大起来。商部族的始祖契因协助大禹治水有功而受封。夏朝建立后商部族的历代首领作为夏朝附庸者继续得到重用。契的孙子相土发明了马车:相传相土用槽喂、圈养之法驯养马匹。从此马成为了商族人最重要的运输工具之一。
由此可见这时的商族已从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进入定居畜牧和农业种植时代。相土用武力向东方一直扩张到黄海之滨和附近海岛。《诗经·商颂·长发》中有云:“相土烈烈,海外有截”。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相土的事业干得轰轰烈烈,所以四海诸侯齐刷刷地归服于他。传说相土曾将捕获的野马圈养起来,后来相土又发明了缰绳。从此开始了中国人驯养马的历史。商部族由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早拥有骑兵的部族。
相土的曾孙子冥曾担任夏王朝主管土木工程、水利建设等事务的司空。大禹当年虽完成了治水工作,但后世疏于管理导致夏朝中期黄河再度泛滥。负责水利建设的子冥带着自己的儿子王亥在黄河岸边辛劳十余载才终于驯服这条为患极深的河流。可就在治水工程行将结束之际子冥却不慎失足坠入河中淹死了。子冥殉职后儿子王亥继任成为商部族的领袖,同时接替父亲完成了最后的治水工程。
商部族是夏王朝的附庸。商族的首领为了替夏朝治水殉职了,所以夏王朝打算让王亥接替他父亲继续担任司空。谁知王亥对入朝做官一点兴趣也没有,而是一再恳求夏王允许他回到自己家族的封地生活。王亥回到自家封地后经过长期的观察和摸索终于驯服了牛这种动物。王亥不仅用牛代替人耕种田地,而且还用牛从事运输繁重的物品。这就使商族民众得以从繁重的耕作中解放出来,与此同时农业生产效率、农作物产量也得到了极大提升。
这时商部族已成功驯养了马、牛、猪、羊等动物。商部族驯养马用于作战、狩猎、运输;驯养牛用于耕地、运输、祭祀;驯养狗用于看家和狩猎;驯养猪、羊、鸡用于充当食物和祭祀用品。中国人称猪、牛、羊、马、狗、鸡为“六畜”就是从此开始。当时除了商部族以外其他各部族仍处于相当落后的农牧业社会阶段。这些部落没可以代替人耕作的牛,也没商部族那么丰富的农业历法知识。
因此这些部族的粮食产量始终难以满足民众的基本需求。这些缺粮食的部族中有的盛产金银等贵金属、有的有丰富的畜产品。身为商部族首领的王亥瞅准机会组织了贸易团队。王亥为了方便对外贸易又发明了牛车:他驾驶着牛车在各部落之间来回做买卖。各部落都把前来交易的商族人称为“商人”,他们用来交易的物品被称为“商品”,他们所从事的交易业务被称为“商业”。王亥因此被后世视为开启中华商业史的鼻祖。
王亥的生意做大了就难免招来其他人的眼红嫉妒。据春秋战国时期晋、魏史官所著的编年体史书《竹书纪年》记载:夏王姒泄十二年(公元前1803年)王亥又一次带着贸易团队赶着牛车去和有易族进行贸易。谁知有易族拿了商部族的货却不肯给钱,反而包围杀害了势单力薄的王亥及其随员。王亥的弟弟王恒在混乱中侥幸逃回自己的部族。这对商部族是一次沉重的打击:被有易族抢走的货物倒在其次,但首领被人杀害可谓奇耻大辱。
最要命的是有易族还把王亥发明的牛车给抢走了。牛车这玩意在我们今天看来当然不稀奇,可在当时却是只有商部族才掌握的高科技。这玩意落到敌人手中沉重打击了商部族的对外贸易。逃回来的王恒赶紧率领族人发动了对有易族的报复性战争。王恒通过这场战争洗刷了兄长被杀的耻辱,同时从敌人手中夺回了对自己的部族至关重要的牛车。当夏朝的统治日渐衰落时商部族的农业、商业都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
这为后来商朝取代夏朝的统治奠定了基础。到了夏桀在位时期商部族经历十四代人的传承后已成为东方一个比较强大的方国。商部族第十四代统治者成汤从祖先手中接手的是一个在农业、商业、军事等方方面面都取得长足发展进步的部族。夏桀在位第十五年成汤将自己的国都由商丘(今河南商丘睢阳区西南)迁至亳(今河南商丘虞城县谷熟镇西南)。成汤在这里营建新国都、积蓄粮草、招集人马、训练军队为灭夏做准备。
在此期间成汤得到了伊尹、仲虺两位贤人的辅佐。这其中的伊尹被后世奉为厨师这一行的祖师爷。时至今日伊尹在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等地仍被奉为“厨圣”、“烹调之圣”。伊尹早年其实就是给成汤做饭的一个奴仆。伊尹做出来的食物不仅美味可口,而且能充分做到营养均衡搭配。伊尹的饮食观是既要吃得好又要吃得健康,因此他每天都要为成汤准备一碗鲜美的药膳。
擅长厨艺的伊尹还十分懂得说话的艺术。伊尹第一次被成汤接见时就以烹饪之道比喻治国之道:治理江山社稷像熬汤一样要掌控好火候和放料的尺度。火候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用料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只有这样才能熬出一锅好汤。治国不能太过宽仁也不能太过严苛:过于宽仁相当于放纵不法恶行,过于严苛则势必激发民众的反对。多年后老子将伊尹这番话总结为:“治大国若烹小鲜”。
伊尹在阐明这个道理后又进一步指出:人生在世最大的功业便是救万民于水火。既然天下百姓苦于夏桀的暴政,那么推翻夏桀的统治就是当下最大的不世之功。成汤被伊尹这一席话激发起雄心壮志后就把奴隶出身的伊尹提拔为辅佐自己的右相,同时被任命的左相是夏朝车官奚仲的后代仲虺。仲虺教人民用庄稼的秸秆饲养牲畜,用牲畜的粪便作为肥料,同时还重视手工业的发展。成汤得到伊尹、仲虺两位贤人的辅佐可谓是如虎添翼。
伊尹为刺探夏朝的情报就带着礼品假意去向夏桀朝贡。伊尹回来后将自己观察到的情况向成汤汇报时建议待时而动。伊尹认为:“夏自建国以来已历经四百多年。夏王是天下尊崇的共主。夏桀暴虐无道导致民有怨恨,但在诸侯中仍有一定威信。反观商国地域不过七十里。要以小博大、以弱克强就必须先扫清外围羽翼”。这就是说成汤必须尽可能争取更多的部族支持自己,同时要先消灭掉那些仍忠于夏王朝的部族。
紧邻商国西部边境的葛国就是夏桀的耳目之一。商部族是臣服于夏王朝的附庸方国,葛国也是臣服于夏王朝的附庸方国。商部族的祖先被夏王朝赋予了一项其他附属国所不具备的特权——商部族的首领可以代替夏王朝征伐不听管束的部族属国。因此成汤想要征伐谁可以不必经夏王批准就出兵。成汤首先将矛头对准了葛国。当时葛国的统治者是类似于夏桀一样的昏君,因此成汤攻灭葛国并没遭到当地人多大的反对。
可其他方国开始担心成汤下一个目标会不会是自己。成汤同时采用军事和外交手段争取各诸侯方国的归附。据说成汤有次外出时见到一个农夫正在张挂捕捉飞鸟的网。农夫在东南西北四面都挂上了网,然后就祈祷上天说:“愿天上飞下来的、地下跑出来的鸟兽都进入我的网中来”。成汤见状让农夫把网撤掉三面只留一面。成汤也跪下祷告说:“天上飞的、地下走的想往左跑就往左,想往右跑就往右,不听话的就向网里钻吧”。
成汤说完站起来后向农夫和自己的随从解释称对待禽兽也要有仁德之心。这就是“网开三面”这个成语典故的由来。成汤利用这件事向天下诸侯树立了仁德的形象。诸侯们听说此事都称颂说:汤真是一个有德之君。成汤顺势或以武力征伐或以外交手段臣服了一些诸侯方国。后世的孟子对此评价称:成汤十一征而天下无敌。这时本来臣服于夏朝的很多部族都已叛离了,不过夏朝在东部地区仍有三个忠诚的属国。
这三个属国分别是位于如今河南滑县东的韦、位于今山东鄄城东北的顾以及具体位置尚存争议的昆吾。这三个夏朝属国的势力都不小,而且他们所处的地区又与商较近。这三国始终监视着成汤的活动并向夏桀报告。夏桀二十二年商族领地内遭逢百年不遇的大旱。成汤打算通过征伐韦国掠夺财富转嫁国内危机。可这时他的活动已引起了夏桀的高度警惕。夏桀召集各部落方国就征讨商王国一事举行盟会。
谁知有缗国拒绝参会,还公然发动武装叛乱。夏桀只好先集中精力消灭有缗再图谋灭商。夏桀暂时无力对成汤发起军事打击,但他以宗主的名义召成汤入朝。成汤带着随从来到夏王都后就被夏桀囚禁在夏台。伊尹和仲虺得知成汤被夏桀囚禁后搜集了许多珍宝、玩器和美女献给夏桀请求释放成汤。另一方面夏王朝在对有缗的战争中精锐之师尽失。在这样的背景下夏桀就把成汤给释放了。
夏桀这么做也许是为了笼络商部族,但却在诸侯方国中引起了更大的恐慌。诸侯们都怕有朝一日夏桀会像囚禁成汤一样囚禁自己。诸侯们在这种心态驱使下纷纷投奔成汤。据说当时曾出现过一天之内五百个诸侯向成汤表示臣服效忠。经过一番谋划和准备之后成汤和伊尹率军先对韦国发动进攻。韦国连求援都来不及就被商军灭亡。随后成汤挥师东进乘胜将顾国也给灭了。韦、顾二国的土地、财产、入民尽归商所有。
昆吾见韦、顾二国被商汤所灭立即整顿军队准备决战,同时派出使节向夏桀报告了商汤灭韦、顾二国的情况,可商汤还是抢在夏桀插手干预之前就打败了昆吾。大约在公元前1600年商汤和仲虺、伊尹率领由七十辆战车和五千步卒组成的军队西进伐夏桀。夏桀则调集夏王朝的军队开出王都准备迎战。夏商两军在鸣条(今河南封丘东,或说在今山西城安邑镇北)之野相遇后展开了大会战。正是此战宣告了夏王朝的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