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秋坚持从生活中、从乡土中、从心灵中寻找创作灵感,多以乡间田园、花草、瓜果、五谷杂粮、徽式庭院、山间遮风蔽雨的亭子为表现对象,简淡中道出世间沧桑,甚而透出美的无穷境界,逐渐形成自己的艺术面貌。
-
他的画中有诗意、有文气,生动地表现出了巴秋的精神状态。他的书画艺术如同他的文章一样,真实而有趣,质朴中又有雅致,就像和风细雨一样,慢慢地去叙说、去影响、去融会……读他的画作,内心会生出一种静净的感觉。这也正是巴秋一路追求的精髓:朴素。
名家简介
巴秋,本名洪东兵,1947年生于江苏泰州。作家、书法家、画家。原泰州市文联主席。文化部《艺术市场》画院画家,荣宝斋画院特聘教授,厦门巴秋美术馆名誉馆长、泰州巴秋美术馆名誉馆长、江苏省国画院江苏省书法研究院特聘书法家。
出版中篇小说集《水荡是面镜子》(中国文联出版社);由中国保利贵宾部总策划,出版个人画册《心象物语》(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巴秋个人画册《师古图今.中国画名家档案 巴秋.卷》(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个人散文集《荷戟楼纪事》(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个人画册《造化情缘——巴秋中国画作品集》(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画作多次在国内外展出,被众多机构及藏家收藏,多次在香港保利、香港嘉德、北京保利拍卖、北京嘉德拍卖、英国邦瀚斯拍卖。
▲ 《崇武所见》50×70cm
千里行脚为看船文/ 巴秋
之前在家乡淤溪附近写生,画了几幅带船的风景,画好乍一看,两只靠岸的小船,扁扁的灰灰的,颇象两只鞋子。淤溪向北是水乡,水网遍布,家家都有这类小船,没有它,委实行路难矣。其实,船,就是水上之履。船,意味着陆地的移动与延伸,乘船,延展了人的旅程,扩大了人的视野。
不知怎的,我渐渐爱上了看船、画船。
那一次在厦门,听说我想要去看海边的船,当地朋友张雄亲自驾车,带我到其家乡崇武海边。其间,傍着海滨的公路行驶,不期然地就看到了我想看的风景:一艘两艘无桅的渔船,被僵搁在半是沙滩半是海水的海边,如条死鲨在翻着肚皮晒太阳。海浪,在其身边上无休止的吐着白沬。而能看到的海的渺渺远方,零㪚泊着的渔船在浪中颠簸,使人顿感海的旷远辽阔。船,无疑是一个水的距离标志物。同时,也是海的风情标志物。
张雄引我们步入崇武古城,在距海岸百十来米的巷子深处,想不到那里竟还藏着张雄一块老家宅基地。更料想不到的是,她的亲姐姐穿戴全套惠安女行头,从巷子里出来,喜笑盈盈地站在我们面前。五十来岁的中年妇女,挂彩佩环,盛装俨然,尤如少女般俏丽。张雄说,在崇武,看船容易看惠安女难。一般情况下,惠安女是不让陌生人随便拍照片的。而眼前这惠安女因为是朋友的姐姐,能让我如此近距离地随意欣赏并拍照,这,未免有点奢侈了,我当然感到意外的欣喜。这着实让我们开了眼界。我遂㧓紧机会,从各个角度拍了好多照片。其身后,海边的远远近近的许多渔船,亦收入我的眼帘。那一刻我是太有满足感了,既看了海边的船,又看了惠安女。
船,在南方与北方,看到的感觉,确乎,有些不一样的。
不久,我又去了山东。车行枣庄微山湖,我看到路边河塘的芦苇丛中,半藏半掩地泊着不少小木船。不少船的船帮上很威风地站着只只鸬鹚。我的家曾经居于水滨。鸬鹚,我孩提时候常见到,都叫它鱼鸦。而如此形状的捕鱼小木船,形状特别招人喜爱。这样的小船,我在家乡也常见到,只不过现在多是水泥做的,且没有集聚这么多。我非常兴奋,赶紧停车,下来拍摄。我沿河塘周遭不停地跳上蹦下的,直到将眼前的一个个别样的新奇小巧,完完全全地纳入到我思乡怀旧的情思中。
离开枣庄,我去了日照。日照滨海,自然有船,我就是冲其而来的。早餐后,当地朋友驱车先带我去游览新建的仿古小镇。小镇里南北风物,林林总总,游人如织。懒散地转了一圈,朋友见我提不起兴致,便问我要看啥?我说要看船。于是,车便开到了海边渔村张家台。这地方处海岸沿线,隔一段高地儿,就有一叫什么台的渔村,其实也是避风的渔港。
我们车停在张家台渔港的石头垒成的堤上,见港湾里挤满了渔船,帆樯如阵。我算是有眼福,眼下正是休船期,渔船全都泊在渔港里,让我尽览。可惜我来的不是时候,已近中午了,太阳悬在头顶,挺辣地罩着头皮。让人十分不爽。我打开速写夹子,勉强画了一只船,便觉得眼冒金星,不想再撑下去了。就抓紧时间拍照片。而日光直射下的渔船,近处白晃晃的黑白难辨,无线条感;远处灰白茫茫的,无从类状。一句话,特别不入眼。我想,就眼前这状况,拍再多也画不出感觉。返程车上,回望满港的渔船,我心有不甘:就这样辞别?不辜负了这难得一遇的美景良朋?次日清晨4时许,我约司机载我和老伴,再去了张家台渔港。
日照日出早,一路晨光微曦,轻风拂面,感觉特爽。及至渔港,放眼四顾:哇,港湾里的无数桅杆,犹如披着金色轻纱的胳膊在招呼我!好似说:你来得正是时候!可不,晨光下,蓝天碧水中的港湾,酷似一幅幅色彩曼妙的油画、水彩画!我想:赶这么个早,太值了!因为沉浸喜悦,活儿干得麻利爽快,毫不拖泥带水。临别时,犹悻悻然于意未尽!
上午,我们去造访画界朋友马总。马总热情接待中,说他是当地人,要带我们看看当地好玩处。我说想看海看船。他说行。我们又驱车去了任家台。
又见一处蓄满渔船的港湾。有些船被挤到了岸上。我见稍远处,岸畔围墙中,有不少船被高高悬托在半空中,便问那是什么?陪同向导的村干部老朱是马总的朋友,他说,那是船厂。我说想去看一下。老朱说船厂不是随意可以进的。遂叫了村里工作同志,带我进了船厂工地。工地上满是被支架托着的赭红色的木质渔船,如同条条鲸鲨被搁晒于苍穹下。我是首次进造船工场,仰面望一艘艘悬托在半空的硕大船体,顿有一种心被悬着的感觉,生怕船塌下来。
快吃午饭了,工地上几乎不见工人。我还是在两个船头船尾交接处的空地上,见到了几位正在吃午饭的工人,他们身边丢的绿色啤酒瓶及黄色安全帽特别抢眼。我有一种创作冲动,我想我会画他们的。没有他们,船是无法下水的。没有他们,我也见不到那么多正在修造的船。
在渔村小店吃饭时,我特地将一幅随身带的书法“积健为雄”赠给老朱,以感谢他的向导之劳。他接过作品格外激动,说:我的名字就叫朱健,你这字就是为我写的。这可真是缘分啦缘分啦!
可不,南北千里行,短时间碰到这么多好友,看了这么多的船,全是缘分!
作品欣赏▲《水乡人家》 50×70cm
▲《家乡望海楼》 70×50cm
▲《水乡晚秋》17x68cm
▲《水乡》 69x17cm
▲《水乡雨后》49x69cm
▲《水乡秋色》33x33cm
▲《晨光中的水乡家园》68x48cm
▲《水乡春深处》33x17cm
▲《水乡初春》33x17cm
▲《红果绿草图》69x34cm
▲《草石歌图》69x34cm
▲《青白图》52x69cm
▲《春消息》28x18cm
▲《绿色食品》28x18cm
▲《龙头芋》28x18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