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萍并没有过得不幸,也不需要圣母

格十三 2024-11-01 09:36:14

数学天才姜萍的故事背后,有这么一些声音,真的会让我们这些身为父母的人百感交集。

听到很多人说:“一个数学天才,怎么就去中专学什么服装设计了?”

还有人说:“这种天才还用得着报考大学?还不直接破格录取啊?”

在他们的认知里,好像把姜萍马上送进顶级学府去学数学、成为数学家,就如同拯救一个误入歧途的少女。

按他们认为“好”的“对”的路线发展,才能让他们满意。

有些营销号铺天盖地起哄,把姑娘架在火上,一会儿催各大高校破格录取,一会儿喊话藤校发橄榄枝,恨不得把逆袭故事炒成连续剧......还觉得自己是大发善心,助人为乐,还有机构号称为她“牵线搭桥”来收割流量。

你们怕不是搞错了吧?一个被他们完全忽略的事实是:姜萍现在的生活并没有过得不幸。

人家都说了,就是喜欢服装设计,把数学当作兴趣爱好,有喜欢的专业也有感兴趣的爱好,这一切都证明她的生活很高质量。

可有些人搞得像要拯救她于水火似的。

这恐怕就是我们当代家长为什么焦虑、为什么要卷的主要原因——很多人就是认为不上名牌大学就不是成功的人,就是认为学服装设计比学数学低端,人生的幸福感是由“我有没有一个光鲜的背景”决定的。

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有那么“高端”的背景,所以人生的目标到底是“过得快乐有意义”,还是“上名牌大学”?

好多人觉得在中专学服装设计就是痛苦的生活、堕落的日子,想拯救她于苦难,保护她的未来......

她要是真的去和顶级学府的数学天才一起竞争,能不能跟上先不说,会一定比现在快乐吗,人生一定比现在更有把握吗。

这个女孩至少现在同时拥有两件喜欢的事,一件是正在学习并有可能成为未来事业的服装设计,另一件是当作兴趣让她觉得生活充实有意义的数学,比很多同龄人都明白多了,还可以松弛的备战高考。

人家本来是出于对数学的热爱,当成兴趣来研究,这下好了,有人拿她对标丘成桐,换成你,你没压力吗,你心态很好是吧。

那些人的做法不就是“我都是为你好”吗。

太多人喜欢用键盘“投票”,一人一句去达成某种共识,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走向。

而且他们认为学数学要比学服装设计高级、体面、有出息。

有的人一面抱怨这个社会内卷的起因是职业歧视,一边骨子里就是歧视不同职业,搞服装设计就比当数学家失败吗?

有没有一种可能,做一个最懂数学的服装设计师会很快乐。

所以能不能别指手画脚,不要硬让人家去什么名校学数学,怎么选是自己的事,就像中考完人家自己放弃高中选了中专一样,你凭啥就觉得她会不幸呢?

我一开始也特别不理解,她当初又不是上不了高中,为什么没上?

当地中考总分760分,姜萍考了621分,这个分数读个三星高中是可以的。

据说她当时数学并不拔尖,而且偏科。众所周知,在江苏,但凡是个竞赛苗子,名校都会抢着要的,可见她当时没有显现出来什么天赋,学习能力也称不上优秀。

这是孩子自己的客观因素。

还有家庭因素。

在江苏,三星高中的高考本科升学率不怎么样,这也就意味着就算投入很多学费也不一定有多好的出路。

再加上她如果上那所高中就需要贷款,而去读中专还能有奖学金......

家庭从务实角度出发,做出放弃高中的选择太正常不过了。

可大部分人觉得不进高中不考大学就是loser,不会比大学生优秀。

我特别希望姜萍的出现是一个分水岭,从此以后大家不要带着刻板印象对待不同学历、不同职业的孩子。

天赋和努力是死的,很多要素是活的,例如“时”和“运”,这都是我们中国人这辈子逃不开的话题。

姜萍现在就有天时地利人和——

第一,她在中专,学业不太紧张,有宽松的环境让她专心钻研数学。

第二,她有了充分可爆发的天赋,能为她支撑兴趣。

第三,她还有一个伯乐,这个伯乐不光同样是兴趣驱使,还要指导她把兴趣落地到成绩。

所以,天时地利人和这些要素缺一不可。

他们也不太会理解姜萍今天的成绩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把一件很难的事当成兴趣来做时才有的那种松弛感。

然后再反过来去看当初,会发现人的每次选择貌似是个人的决策,实际上都只会根据当下的处境作出最佳推论,而不是去盲目相信“我是金子早晚会发光”。

当父母的人最纠结的事莫过于此,担心自己做的决定把“金子”埋没了,又担心自己苦心栽培的“白天鹅”其实是个鸭子。

在很多选择上,父母会左右摇摆,举棋不定。更多的父母是自己意志坚定,但娃没按套路出牌,猜中开头猜不到结尾......其实就是还没弄明白人生的目标是幸福感,不是学历。

虽然有句鸡汤说:“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但鸡汤没有说过:“有准备的人不一定都会有机会”。

所以我们一直让孩子们做准备,但也一定要明白不是做了准备一定有完美结果,当我们人生的选择发生了,当我们看起来好像不如其他人光鲜,我们还要不要活给自己看,坚持自己的快乐?

从姜萍这件事上,可圈可点的只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值得反思的是“人生的选择没法后悔,只能弥补”。

一群既没有兴趣,也没有坚持,更没有天赋和追求的人,开始炙烤一个把兴趣玩到极致的17岁女孩,没人注意她在服装设计上有多大的热忱和多强的天赋,却只想在更难的高度上“造神”。

制造捧杀的先例太多了,这个女孩还未成年,别把手伸得太长,还说是为人家好。

收起你们无知的慈悲,可能才是保护这个女孩。

但我们还是虔诚地笃信努力的人具有强大的潜力,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佩服姜萍这样的孩子,并且特别想看到她忠于自我,而不是被他人摆布。

我特别想从她身上看到一个证明:学校和专业不是决定一个人高度的唯一砝码,不对自己设限的人,有兴趣有信念的人,其实在哪里都可以过得很自洽。

0 阅读:1

格十三

简介:欢迎大家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