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在交通建设方面,有特别厉害的敏感性,以至于在深中通道这条原来和广州关系不大的跨海通道中,提出了南中高速万顷沙支线的方案,并几乎能够同步建成通车。

南中高速万顷沙支线
南中高速万顷沙支线的设计与建设是粤港澳大湾区交通网络优化的关键举措,其核心价值在于破解珠江口东西两岸的交通瓶颈,重塑区域经济格局。
南中高速万顷沙支线的这条全长 10.8 公里的支线于 2024年10月30日开通运营,只比深中通道开通时间晚了几个月,作为深中通道接入广州南沙的 “超级接口”,实现了广州与深圳、中山的跨江直连。

万顷沙支线与深中通道相连
南中高速万顷沙支线通车后,南沙至深圳宝安国际机场车程缩短至 20 分钟,较原绕行虎门大桥节省 40 分钟。
这一突破直接回应了大湾区核心城市间 “1 小时通勤圈” 的战略需求 ——2023 年深中通道通车后,珠江口东西两岸日均车流量突破 10 万辆,而虎门大桥日均拥堵时长超 6 小时,万顷沙支线通过构建 “Y 字形” 路网,分流约 30% 的跨江车流,使江门、肇庆等西岸城市至深圳的通行距离减少 20 公里以上。
从经济维度看,万顷沙支线的建设是南沙深度融入黄金内湾、激活产业动能的重要支点。

万顷沙支线
作为大湾区几何中心,南沙 2024 年 GDP 达 2323.54 亿元,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 36.8%,汽车制造、半导体、海洋科技等产业集群加速崛起。
支线的建成显著提升了物流效率:南沙港 2024 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 2000 万标箱,其中外贸航线占比 50%,通过万顷沙支线接驳深中通道,港口货物可实现 “30 分钟上高速、2 小时抵深圳”,支撑南沙港年新增 150 万标箱处理能力。
产业协同效应同步显现,位于万顷沙保税港加工制造业区块的芯粤能第三代半导体项目,借助支线物流优势,原材料运输成本降低 18%,产品交付周期缩短 25%。
广州南沙对于建设万顷沙支线的战略意图通过支线建设得到系统性释放。
首先,推动 “广深产业融合示范区” 落地 —— 在万顷沙支线 15 涌、18 涌出入口周边,南沙规划建设 20 平方公里的健康研发智造集聚区,重点发展生物医药、高端医疗设备等产业,与深圳光明科学城形成 “研发 - 转化” 链条。

南中高速万顷沙支线意义重大
其次,强化国际航运枢纽地位,通过万环西路快速化改造工程,南沙港与深中通道实现 “无缝衔接”,2024 年新增 8 条国际航线,海铁联运量同比增长 200%,港口综合服务能力提升 30%。
此外,支线串联起南沙科学城、明珠湾金融岛等战略平台,形成 “交通走廊 + 创新走廊” 的复合发展轴,带动沿线 21 个重大项目落地,预计未来吸引投资数百亿元。
在区域协同层面,万顷沙支线成为广深港澳要素流动的 “催化剂”。
2024 年,南沙与深圳前海开通跨市公交专线,日均客流量超 5000 人次;依托支线构建的 “半小时通勤圈”,南沙庆盛科创园吸引华为、腾讯等企业设立分支机构,深港青年创业基地入驻项目增长 40%。

万顷沙支线
同时,支线推动南沙从 “地理中心” 向 “功能中心” 转型:位于支线南端的全民文化体育综合体项目,融合国际赛事场馆、滨海旅游等功能,预计年接待游客超 200 万人次,成为大湾区西岸文旅新地标。
这种 “交通基建 + 产业升级 + 城市功能” 的多维联动,使南沙在《南沙方案》框架下,加速构建 “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 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评论留言交流。
金洲
作者张嘴就来,深中通道根本就不让集装箱车危化品车上桥,何来疏港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