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1935年底,懋功会师之后,红一方面军北上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而红四方面军还被困在草地无法脱身。
在这个艰难的时刻,张国焘却突然命令部下,逮捕红四方面军31军政治部主任朱良才。
张国焘
“先开批斗会,然后就地解决!”张国焘面无表情的交代着
同为红四方面军的王树声大感意外,他找到朱良才拍着他的肩膀说道:
“老朱,你的嘴是真硬!”
朱良才十分认真地回答:
“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我没有说错,干嘛让我认错?就算毙了我,也不是我错了!”
朱良才(右一)
当消息传到朱老总和徐向前的耳朵后,二人心领神会地互相使了个眼色。
面对朱良才的据理力争,徐向前也有些“无奈”地表示:“问题太复杂了,今天没法解决,等到明天再说。”
那么,朱良才究竟做了什么竟惹得张国焘勃然大怒?这位老将的后果又是如何?
“死了也甘心”出生在书香家庭的朱良才原本有个“科举梦”,没想到11岁那年大清垮台,旧知识分子彻底成为“时代的眼泪”,朱良才在变动的时局中成长,始终保持着善良的品质。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读到了陈独秀的《新青年》和毛主席的《湘江评论》,其中的观点更是令他耳目一新,从此也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父亲对儿子的这个决定还是有所不解,他家本就是地主,20多亩地都是雇人耕种的,儿子闹的革命本就是要革自家的命。
奈何朱良才“一意孤行”,父亲也无可奈何,眼睁睁看着自家的宝贝儿子去搞农民运动。
在那个时代,勇敢者总是要付出代价。
蒋介石在1927年背叛革命,疯狂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朱良才当时还没入党,可他被作为“共党案犯”逮捕关押。
敌人想着把他当成个突破口,威逼利诱严刑拷打全都用上了,满身鲜血的朱良才什么都不说。
还以为这件事能让朱良才长点“记性”,可未曾想,刚被营救出狱的他直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回忆起不久前的惨痛遭遇,他是这么说的:“我被逮捕的时候差点被当成共产党员打死,现在我真的做了共产党员,就算死了也是光荣的。”
上了井冈山后,组织上考虑他是知识分子,就让他当了朱德的秘书,专门负责给毛主席与朱德起草文件。
毛主席总是对他写的文件大为赞赏,看到后连连点头:“写得好,一个字都不用改。”
坚定了人生信念后,朱良才的每一步都格外踏实,长征之路上,他更是将读书人的聪明才智彻底发挥出来。
遵义会议前后,红军正面临着缺医少药的困境,朱良才和几个小战士四处在镇子里寻找药铺,小战士找了好久都没发现,一旁的朱良才指着不远处的“德济堂”说:“这里就是。”
掌柜看到他后连忙打招呼:“红军长官你好呀,我们这里已经没有药了。”
原来,前不久滇军到来时抢走了一些,另一批红军队伍也买走了一些,掌柜这里已是药柜空空了。
就在众人准备离去时,朱良才却指着一堆黄色的草药说:“这是什么药材?”
掌柜介绍说:“这是葛根,可以治疗湿热、脾胃虚弱,咱们贵州的大山里到处都是,所以不值钱。”
这下,朱良才灵感乍现,马上询问了这种药品的采摘和制作方法,回去后就把所见所闻告诉了部队的卫生员,大家马上行动起来进山采集草药,很快就解决了药材匮乏的问题。
除了头脑灵活外,敢于提出不同意见也是朱良才在长征路上的一大优点。
因为长征期间除了行军还得打仗,再加上艰苦的条件,一路上不断出现伤员和病号,医疗条件也十分有限,使得很多问题没办法妥善解决。
于是,大家能想到的办法就是:留一笔钱给老乡,让他们帮忙照顾。
这种方式只能解决当务之急,国民党军队就在后面围追堵截,他们也会到老乡家里查找红军下落。
就算暂时活下来也很少能逃脱厄运,朱良才就觉得这不是个好办法,还得尽量去把伤员带上。
红三军团12团政委周赤兵在攻打遵义的战斗中受了伤,连腿都被锯掉了才保住一条命,有人提出把他送到老乡家里,周赤兵顿感绝望,甚至掏出枪准备自我了结。
朱良才马上站了出来,对他说:“我一定会把你抬走。”
就这样,他找了担架和牲口运送周赤兵等伤员,路上格外照顾周赤兵,这才使周赤兵有了活命的机会,此后,再有伤员出现,大家也会想尽办法抬走。
如此一位尽职尽责的好干部,却差点死在了张国焘的手上。
1935年,大家历经千辛万苦过了草地,周总理亲自给朱良才写了一封信,让他负责组建的野战医院跟着红五军团行动。
周总理
红五军团在长征中始终负责殿后,部队的伤亡极大,朱良才二话没说就跟上了他们。
当时红五军团是跟着红四方面军走,张国焘仗着兵强马壮搞起了分裂,非要朝南走,朱良才带着野战医院二过草地。
没想到他竟亲眼看到张国焘竟在卓木碉自立“中央”,为了拉拢人心,他还让朱良才去担任“大金省军区司令”。
朱良才顿感不妙,可眼下他能用的只有缓兵之计,暂时先稳住分不清局势的同志们再说。
他真正的职务是31军政治部主任,张国焘来回折腾已经让很多指战员陷入深深的疲惫,这段极端困难的时期,朱良才也一直鼓舞着大家,让大家打起精神。
此时,毛主席带着红一方面军已经顺利抵达陕北并建起革命根据地,朱良才更是鼓舞着大家,跟大家讲述着红一方面军的消息,以此来激励大家振作起来。
毛主席
这话在红四方面中起了作用,大家都重新打起精神,希望可以早日北上和红一方面军会合。
没想到,张国焘听闻朱良才大肆夸赞红一方面军和毛主席后,气不打一处来。
北上的胜利正能说明他南下选择的错误,一旦自己这么快带队北上,打的就是自己的脸。
在自私的指挥官眼里,面子比数万条鲜活的生命更有意义。
为了防止“北上”的思想在军中蔓延,张国焘剑指“出头鸟”朱良才,他要求:在31军开个批斗会,然后把朱良才就地解决。
还好,在说这句话的时候,不远处的朱德听得一清二楚。
不争名誉的革命战将过去,朱良才曾说死在敌人手里是“死了也甘心”,可如今却要为别人的错误而买单,这种事放在谁身上也接受不了。
张国焘是红四方面军最高级别的领导人,他的话一言九鼎,而且在已经发话的情况下,朱良才的结局似乎已经注定。
还好,朱德站了出来。
朱德
朱良才是他再熟悉不过的老同志了,他也很清楚张国焘的用意,可现在自己在红四方面军也很难说上话,情况依旧万分危急。
关键时刻,他看向了一旁的徐向前。
徐向前察觉到了朱老总的目光,顿时心领神会,马上拍着胸脯对张国焘保证说:“我来开这个批斗会。”
在会上,徐向前接连“质问”,而朱良才据理力争,双方说得有来有回,共同给张国焘演了一场戏。
到最后,徐向前拍了板:“这个问题太复杂了,一时半会说不清楚,今天没法解决,放到以后再说。”
徐向前
当然,徐向前也知道这样的结局不能合张国焘的心意,于是他又找来朱德、陈昌浩共同商量,先让朱良才降职保命,后面再想办法。
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王树声也是苦劝,希望他能暂时服软,不要那么“嘴硬”,留得青山在,总会有机会追随毛主席。
就这样,担任政治部主任的朱良才变成了宣传部副部长,职务的变动丝毫没有影响到他的心绪:“我没有说错就不会认错,就算是真的枪毙我,那也不是我的错。”
话虽这么说,可革命最需要人才的时候损失一位战将,那该有多痛心呀!
最终,朱良才得以继续留在部队,直至北上成功会师。
1937年,红四方面军河西部队,被中央派往宁夏,在与马家军交战后,西路军的惨败让朱良才无比心痛。
石窝会议也确定了:让李先念带着左路军去新疆,王树声和朱良才带兵去陕北。
然而,刚刚走出会议点不远,马匪的骑兵很快就追了上来,同志们浴血厮杀,不断有人永远倒在荒漠戈壁之上,朱良才在历经无数苦战后突然发觉:回家的路上只剩下了自己孤身一人。
前方的路不知还有多远,朱良才不敢停下脚步,可马匪还在四处搜捕,他只能趁着夜晚踏上归途。
渴了就喝雪水、饿了就吃草根甚至是马粪牛粪中的苞谷颗粒,20多天后他终于抵达了兰州黄河大桥,组织就在前方。
可唯一的过河通道上有敌人重兵把守,想要过去难如登天。
突然,又一个妙计在心中闪过:把身上的衣服洗干净,跟着别人混上大桥。
在整理好着装后,朱良才就开始在桥旁等待时机,当他发现一个军官模样的人带着勤务兵过桥时马上跟在身后,军官以为他是桥上巡逻的散兵,守桥兵以为他是军官的随从。
就这样,他就大摇大摆过了河。
整整36天,他终于找到了红军的驻地,红军看他又脏又黑又瘦还披头散发,以为他是讨吃的乞丐,就不让他见领导。
双方刚起争执,后面的窗户被推开了,一位领导模样的红军干部喊道:“你们在下面吵什么?”
“陈坊仁,你下来!是我!”
这个干部一愣,还是没有发现对方是谁,可听到对方直呼自己大名,也赶忙下来查看。
凑近一看,才发现眼前之人竟是朱良才。
看到他如此寒酸的模样,陈坊仁的眼泪瞬间喷涌而出:“朱政委啊,朱政委,你怎么这样了?”
在见到老部下的一瞬间,朱良才如释重负,刚准备说话时就倒在了陈坊仁的怀里。
经过短暂的休整后,朱良才并没有去延安,他回到兰州的办事处负责接收西路军将士的工作。
因为他成功从敌人的魔掌中逃了出来,提供了很多失散干部的信息,这也为党挽回了一大批骨干。
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后,朱良才见证了革命的最终果实:新中国成立。
那会他还被毛主席委以重任,被分配到华北军区担任政治部主任,这时,因长期伤病带来的问题开始困扰着他。
刚上任后,他就出现了额骨发炎等问题,剧烈的疼痛让他根本无法入眠,只能一边休养一边工作。
2年后,他的身体刚刚有所好转,马上就投身于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中,1955年被授予了上将军衔,还被任命为北京军区政委。
不过,身为政委很多事都得亲力亲为,朱良才也心有余而力不足,剧烈的头疼甚至让他无法久坐。
参加革命数十载,对于这位多次身负重伤的战将而言,能看到这一切他已经很满足了。
回头望去,无数战友倒在了黎明前夜,长征路上的艰难、河西的惨状,这一幕幕犹在眼前。
由于担心身体无法担负起组织交给的重任,1958年他选择了辞职离休养病,毛主席、朱德等领导人极为重视。
当年朱良才不过58岁,年纪并不算大,在上将及以上的高级将领中,还没有出现过辞职的例子。
毛主席委托聂荣臻元帅去找朱良才谈话了解情况,为了能留住这位同志,聂荣臻也提出:“一些事情可以交给其他同志做。”
可朱良才坚决不愿意一直麻烦别人,也铁了心要辞职:
“我们都是共产党的干部,权力是党和人民的,不是我们自己的私人财产。主动让位这个头,我带定了!”
于是,朱良才把北京军区政委的职务交到了赖传珠上将肩上,就这么空着手回家了。
拂袖转身去,深藏功与名。毛主席也多次在会议上谈到朱良才,语气里充满了敬佩,夸赞他“军之良才”“觉悟最高”!
回到家中的朱良才还是希望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他一天大部分时间都趴在桌上写回忆录,记录着过去的点滴,为后世提供了很多珍贵的一手资料。
人生的最后30年,他一直都是这么度过的。
可即便30多年未曾掌权,最终朱良才的追悼会上还是出现了感人的一幕:
没有通知的情况下,党和国家军队的领导人李先念、杨尚昆等,无数老红军老干部,乃至许多素不相识的老百姓都来参加了追悼会。
这种场景过去很少出现过,大家都是自发来为这位铁血上将送行,“军之良才”也是对于这位儒将最高的评价。
结语:朱良才将军,一位令人敬仰的革命先辈,他敢于直言不讳,勇于担当,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懈奋斗。
他不拘泥于权力,展现了大度的精神和崇高的风范。正是这些优秀的品质,让他成为了我们学习的榜样。
在革命的道路上,正是因为有了像朱良才将军这样的英勇人物,我们才能取得胜利,走向光明。让我们铭记历史,怀念这位伟大的革命家,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
参考资料:1、毛主席夸赞他是“军之良才”(上、下)——回忆我的父亲、开国上将朱良才
2、朱良才:毛泽东称为"军之良才" 战争年代曾三次负伤 《人民网》
3、中国老区建设 朱良才:第一位要求退出领导岗位的开国上将
4、《党史博采(上、下)》 2015年第11期 军之良才——回忆我的父亲朱良才
朱良才将军高风亮节,深知急流勇退的道理,所以,后半生过的逍遥自在,令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