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犯人被处斩时,为何都乖乖听话跪下?有3大原因不得不跪

借古论今事 2025-02-19 09:30:54
前言

大家看古装剧的时候,肯定经常能看到斩首的镜头吧。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留意到,古代犯人被砍头的时候老是跪着,这是为啥?

在中国,一直有这么一句话,叫“男儿膝下有黄金”。在封建思想的影响下,男儿是不会轻易下跪的。说真的,这也怪不得那些犯人,他们不是自己想跪,而是没办法不得不跪。

一、自觉下跪

可以讲,面对死亡的时候,谁能不害怕?人的求生欲望那是超乎想象的。但这要是放在古代犯人身上,好像就不是那么回事儿了,为啥?因为他们在被行刑之前都不会有啥反抗的举动。

尤其是那些要被斩首的犯人,他们会安安静静地跪下来,等着刽子手下刀。更值得一提的是,他们顺从地跪下,一点反抗的动作都没有。这当然是有原因的,原因总共能分成三种,这第一种特别好理解,就是封建王朝里皇权至上的规矩。

朝廷要求犯人跪,而且是强制要求,为啥?就是想让犯人表达对朝廷的敬畏。就像前面说的那样,在封建王朝皇权最大,这些犯人犯了法,这其实也算是对皇权的挑衅,相当于侵犯了皇权嘛。

在当时,下跪是很平常的事儿。为啥?因为那时候人与人之间本来就不平等。哪怕没犯啥错,只要见到社会地位比自己高的人就得下跪。你要是不下跪,这就会被当成蔑视皇权,就像晚清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被处刑的时候,也得跪下行刑的。

自王权建立起,一直到晚清灭亡,这数千年间,所有人对皇权的那种惧怕与敬畏,已经深深烙印在骨子里了,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思想。要是碰到特别顽固、就是不肯下跪的人,周围的士兵可不会干看着,他们会走上前强行把这人给压下去。

这就得讲讲为啥会自觉下跪的第二个原因。就是,他们根本没力气反抗了。打从被关进官府起,就一直在牢里待着,不管是后来审问,还是判刑啥的,这好长一段时间都是在牢里过的。

古代的监狱啥样儿,咱们现代人可想象不出来。那条件老艰苦了,吃不饱、穿不暖都不算啥。他们待的地儿,黑咕隆咚的,一点亮儿都见不着。电视剧里演的监狱都美化老多了,真实的监狱,根本瞅不见太阳,别说太阳了,说不定连窗户都没有。

在这样的地方待上一阵子,可能连路都走不稳。有些犯人可不是老老实实地待在牢房里等着秋后被砍头就行的,他们还得受刑。这刑,没个准儿,好多都是私刑。

那时候,人命可没被当回事儿,不像现在制度这么严谨。对那些看守监狱的牢役来讲,只要犯人能留着一口气撑到秋后问斩就成。犯人要是听话,可能就少遭点罪,要是不听话还很顽固,牢役可不会心软的。

大家肯定都晓得,犯人要被处刑的时候都会有一顿“断头饭”吃。这顿饭,可能是他们被关在监狱里这么长时间以来吃得最棒的一顿,荤腥都能见到。当然了,这是有原因的,为的就是让他们有力气走到刑场上去。

最后一个原因特别实际,就是犯人要是跪着,刽子手行刑就方便多了。斩首可是个技术活儿,不是谁都能当刽子手的,必须得做到手起刀落,利利索索。要是一刀砍不掉脑袋,犯人遭罪不说,刽子手也会特难堪。

人头要砍落得砍几刀,光想想那场面就特别血腥。有些犯人个头高,刽子手下刀可不容易。让犯人跪下就把这个难题给解决了,而且斩首时血也不会溅得到处都是。

二、秋后问斩

通常,这种要被斩首示众的犯人,都是秋后才被处决的。咱们在影视片里也能看到,给犯人判处死刑的时候,常常会加上一句“秋后问斩”。大家都知道,封建王朝的时候,人们把生死这档子事看得可重了,这里头的讲究也不少。

最早提到秋后问斩含义的史料是《礼记》,《礼记》里有这样的记载:“鹰乃祭鸟,用始行戮”。当然了,到了西汉时期,董仲舒又给它赋予了更深的意义,就是“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

董仲舒觉得,帝王执政得和一年四季对上号。春夏,就该施行赏赐;等到秋冬的时候,再进行刑罚。打这以后,这个事儿就写进律法里头了。从大汉开始,一直到后面的唐朝、宋朝啥的,都有这么个规定,就是刑罚只能在秋冬的时候进行。

其实这是有道理的,封建王朝里的人都很信这个嘛。当然,秋后问斩搁现在来讲就是一种缓刑。要是春天犯了事儿,得等到秋天才被砍头,中间能多活好几个月。

当然,这日子大致定下来以后,具体的时间也是有要求的,可不是你想啥时候砍头就啥时候砍头,得按照规定的时间来。砍头的时间都是“午时三刻”,这个时间大家肯定都熟,毕竟在所有古装剧里都是这个时间斩首。

午时,就是今天中午11点到下午1点这个时间段,三刻,在古人看来是一天里阳气最足的时候。这就和阴阳学说有关,古人觉得得在阳气最旺的时候处决犯人,这么做就能在某种程度上压制犯人身上的阴气。

古人们觉得,在这个时候处决犯人,犯人就没法变成鬼魂回来报仇。还有一种人道主义的说法,就是这时候阳气最足,哪怕犯人被处决了,也不会太疼的。

三、刑罚演变

刑罚是一个王朝、一个国家不可或缺的东西,它的演变和生产力水平以及国家的发展紧密相连。基本上都是随着生产方式的发展而发展的。

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建立起来后,这几千年里,刑罚也一直在变。奴隶制国家受远古社会的影响,刑罚上也不例外。就算进入奴隶社会好多年了,在奴隶制国家身上还是能看到原始社会的影子。

就好比春秋战国那时候,咱国家整体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当时封建社会的生产力发展虽说还是特别慢,可毕竟也在发展。但是刑罚方面,还延续着奴隶制时期那一套。哪怕秦朝实现了大一统之后,刑罚也没能迅速转变过来,仍然处于一种过渡状态。

西汉的时候,生产力发展起来了,经济也稳稳地往上走,它的刑罚制度也就跟着完善起来,慢慢就有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再往后发展了好多年,封建社会的刑罚制度到隋朝的时候才算是确立下来了。

结语

古代那些让人看都不敢看的残酷刑罚,如今都被时间的洪流给冲没影。咱们现在奉行的可都是人道主义思想。刑罚和文明的发展那是紧密相连的,从这就能瞧出咱中国的进步和发展。

2 阅读:155
借古论今事

借古论今事

借古论今事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