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请你们立即停止与托尼老师的约会

春沨 2020-02-24 13:27:35

每年我们过完春节回到工作岗位的时候,很多人都要发自内心的说一句:现在过年太没意思了,一点年味也没有。

今年因为疫情的原因,春节假期被延长,还不能出门,导致很多人在家里待得太闲,就把所有春节能找到的"仪式感"全部做了一遍。

都快出正月了,还有很多人在家"走油",编排家庭才艺节目。每天忙活着各种解闷的事情,突然就感觉,好像有点"年味"了。

可这种仪式感,也让很多人担心起来,在"二月二"到来的时候,大家是不是也会热情高涨地跑到街头买猪头肉、剃龙头?

随着在家待着的日子越来越长,天气越来越好,很多人的心就越来越躁动。这几天就开始有人接受不了自己的"非主流"造型,约好了"托尼"老师。

昨天跟朋友唠嗑他还说,因为家里食品短缺,跑到了超市,结果惊讶的发现,超市里面人一点也不少,甚至结账的地方都在排队。

都说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终究会被生活折磨成自己曾经最讨厌的模样。可我万万没想到,一个春节假期,就让这句话真实上演。

上周,我们还在家刷着手机视频,对那些不好好在家里待着,非要出门,在小区保安室、商场等地方撒泼、大闹的人破口大骂。

这周,我们就借着复工了、家里粮食不多了等各种各样的借口,跑出家门,变成了曾经我们讨厌的视频里那些满街乱窜人的模样。

有些人也知道这个时候不应该出门,可为了能跑出家门,就开始了自欺欺人,"你看,国家都让复工了,没事了,疫情过去了"。

给我来个节奏,我真的想好好问问那些人:降响应、零增长,疫情就是过去了?复工了、开业了,口罩就可以不戴了?天暖了、待闷了,就能出门溜达了?

国家是让复工了,可没有说全部复工,那是考虑到国家经济,让大家在做好防护的基础上,有序、分批进行复工。

有些省份是好几天确诊病例零增长,甚至连湖北确诊病例都开始在逐渐下降,可钟南山反复强调:拐点还没有到来!你们怎么就是不听呢?

有些省份是把一级响应降成三级响应了,那是从宏观角度来看做出的调整。由于各地的疫情形势差异比较大,国家要求分级分区来防控。

而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自我防控也应该分级分区,但绝不能分心分神。万一因为自己疏于防范,被感染,对于一个家庭来说那就是泼天大祸。

也可能因为人群中出现一个"毒王",就让这座城市春节期间的一切努力,化为泡影。

可有些人就是那么自私,只想着自己在家里太闷了,自己想吃好吃的,就抱着侥幸心理出门了。

这次疫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飞沫传播,所以人群聚集、集体用餐这些行为都很危险。可有些人为了吃、为了能出门,哪管感染不感染的。

在兰州一家复工的烤串店里,一天能卖6000串烤串。店主介绍,平时夏天一天的销售量也就在4000串左右,最多的几天才能达到现在这个数量。

虽然店里做足了防范措施:进店前要测量体温,排队间隔要保持在1米到1.5米,一张桌子只能坐一个人,每半小时消毒一次……但是我们仍然不能保证就完全没有感染病毒的风险。

每天这么多的销售量,工作人员是否有足够的时间对直接接触口腔的钳子消毒到位,我们都不得而知。

疫情还没有结束,如果真的十分馋烧烤,自己在家里简单的烤一些,虽然比不上店里的味道,可至少没有感染病毒的风险。

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央说疫情拐点还没有到,这不光是对形势的判断,也是一种警示,一种告诫。

可最近这几天,在一些地方我们却看到,有人开始放飞自我了,摘口罩、聚会。说实话这场景在抗疫的当下,真的有些违和。

比如在四川广元,不少人出门聚集在利州广场,扎堆喝坝坝茶。在广州一餐饮企业一复工,店门前就排起了长队,这一行为也被当地市场监管部门紧急叫停。

而在北京香山,周末的客流量达到8000多人次。在西湖景区,首个开放后的周末就迎来了大量的客流,下午4点,断桥游客量达到5100人次。

为此杭州多地发布紧急通告:疫情尚未解除,别忘戴口罩。

在郑州"方中山"胡辣汤开始营业后,市民也是排起了长队。网友对这个行为调侃道:"为了方中山,负了钟南山。"

之前大家出门聚集买口罩、买双黄连的时候,都把钟南山气的直跺脚,更何况这些人还要扎堆出门游玩、吃饭。可怜老钟又要熬夜研制疫苗,又要被这些人气死。

如果我是老钟,估计都要被气到摔了手里的试管,然后大骂道:爱谁谁,老子不干了,老子在这边拼命,你们却在外面玩命。你们自己的命自己都不知道珍惜,我替你们珍惜个什么劲儿。

我有必要在此提醒大家,疫情没有结束,拐点也没有到来。现在一切的聚众行为,很有可能会让那些在一线拼命奋斗的医务人员,功亏一篑。

这边人群在不断扎堆聚集,有家不爱回,那边医护人员却有家不能回,甚至想看一眼孩子都变得十分奢侈。

央视新闻发布了这样一张让人泪目的照片,一位医护人员蹲在路边吃饭,还有一位抱着孩子的男子抱着孩子蹲在她身后。

实际照片中的医护人员是湖北十堰郧西护士江世娥,她一直在抗疫一线奋战,已经25天没回家了。

19日,她送急诊病人时路过自家楼下,老公闻讯穿着睡衣抱着孩子跑下楼,送来了婆婆煮的饺子。

为避免传染家人,老公和孩子只能远远的看着她吃,她也不能抱抱9个月大的孩子……

有网友说了一句特别扎心的话,不知她是否含着泪水,不敢背过头来……

看到这样的场景,你们还好意思出门撒欢儿吗?

我希望大家能明白,现在对于湖北以外的省份,不是确诊病例少就能代表天下太平的时候。

现在需要格外注意的,是在你的周围有多少被感染却不自知的人。

前段时间,因为疫情状况严峻,媒体对于疫情相关的新闻都是第一时间详细发布。

随着疫情逐渐被控制,和大家的恐慌感加剧,媒体也对疫情相关信息的报道选择了以好消息为主的侧重报道。

可就像职场心理学中那句最经典的话:听话不要听说了的那半句,而是要关注没说的那半句。

现在疫情形势依然严峻,我希望大家不要放松警惕,零确诊不等于零风险,零增长不代表拐点的到来,被感染的几率依然存在。

现在面对病毒,我们就是要做出"熬鹰"的准备,就是在家待住了,把病毒活活"熬"死。

习总书记强调,针对当前疫情形势,必须高度警惕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不获全胜决不轻言成功。

现在全国确诊数据放缓,是我们春节期间,十几天不出门的结果,可如果现在就开始出门撒欢儿,那十几天后全国怕又会是另外一番景象了!

上海市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提出复工注意事项的时候,曾说过:防火、防盗、防同事!

这个期间连同事都要防着,怎么能不提防身边的陌生人呢?又怎么敢在公共区域扎堆、聚集呢?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新闻发言人高小俊在新闻发布会上说,疫情变化仍有不确定性,存在潜在隐患。防控任务依然严峻复杂,不能放松警惕,不能麻痹大意。

张文宏也表示,下面一段时间,我们会进入相对平静的一段时间,但还是不能放松。我们现在碰到一个带新冠病毒病人的概率非常低,但必须保持警觉。

万一有一个人进来,可能会传染好几个人,一波聚集性发病就会出来,现在这段时间疫情相对平稳,但不能掉以轻心,还没有到可以“为所欲为”的地步,还是稍微再等等。

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

这个涉及全国人民健康的大篓我们已经编了大半个,病毒也装进去了大部分,可万一这个口没收住,散开了,那里面的病毒又会重新跑出来。

如果真到那时候,可不是再在家里憋一个月就能解决的问题了!

在二月二已经约好了"托尼"老师的朋友,希望你取消和他的约会,乖乖待在家里,我们互不嫌弃彼此飘逸的长发。

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也为了让那些在一线奋斗的医护人员早日与家人团聚,我们再等等!

不聚会,要"惧"会,才是当下该有的态度。

——END——

文:晨涵

图:网络

春沨尽量每天更新

0 阅读:26
春沨

春沨

一个有温度的自媒体,在这里你不必假装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