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移动的家更温暖,打造不妥协的冬季座舱舒适体验

东冰评汽车 2024-12-06 13:50:43

冬季用车时,座舱太冷是让很多用户都困扰的问题,车内温度上升速度太慢、车内温度分布不均的情况,是新能源车型长期被用户诟病的产品痛点。

为家庭造车,是理想汽车从成立第一天起就确定的企业使命,针对寒冷的冬季用车场景,理想汽车的首要目标就是保障全家人的舒适驾乘,力求让全家人都能感受到来自温暖座舱的幸福感。

那么提升冬季用车舒适度的难点究竟在哪里?理想汽车又是如何克服的?

多源热泵系统,“自产自销”快速制热

对于人体而言,通常在24℃左右环境温度中,舒适性体验最好。在北方漫长冬季环境下,要使车内达到舒适温度,需要跨越几十度的温差,这时就需要有一套强大的热管理系统来提供充足的制热能力。

目前行业内大部分电动汽车针对冬季采暖有两种常规解法,使用最广泛的是PTC(加热器,用于电池或乘员舱加热的热源产生)直接加热水或空气采暖,简单快速,但要做到兼顾北方较寒冷地区(-20°C)的采暖需求,体积、重量和能耗都会大幅增加;此外也有车企采用热气旁通方案,通过电动压缩机自发热采暖,但这种采暖方式在初始段的制热速度慢且压缩机转速高、噪音大。

为了解决这两种常规解法的弊端,理想MEGA采用了自研多源热泵系统,具备43种模式可以应对全温域多场景下的能量调配。对于低温下空调采暖效果不好的问题,可通过压缩机“自产自销”快速制热:利用空调采暖后温度依然比较高的冷却液快速加热冷媒,激活热泵单元,使电动压缩机产生额外的制热能力。这套方案与行业常规做法的制热能力的对比: 采暖速度更快,峰值制热能力更大。

整车热量精细化分配,兼顾车内每一位家人

有了更强劲的制热能力做保障,并不代表就一定能有良好的舒适性体验。低温条件下首先要满足整车一排、二排、三排的平等权益,避免一排热的快,二排不热或者热的慢的现象。其次,低温条件下人体四肢的热需求高于躯干,所以脚部空间需求的热量更多。只有保障低温条件下为脚部提供更多的热量,才能提供更好的舒适性体验,同时还需要实现面脚温度分层,保障低温驾驶过程脚部感受温暖与头部感受清爽。

要想达到上述的舒适性效果,核心是对整车热量的精细化分配。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脚部摆放位置相对固定。一般车上主驾位置会有2~3个吹脚的出风口,但理想MEGA额外增加了2个,主驾吹脚出风口达到了5个。通过流场设计,将出风朝向分别对应驾驶员脚面和脚踝的位置,让热量精准送到人体感知部位,这样不仅热得更快,用户的体感也会更舒适。

此外,针对一排热的快、二排热的慢或不热这一行业常见问题,在理想MEGA上,理想汽车借助舒适性仿真计算,不断优化整车的风量分配,把一排和二排脚部风量的比例设定在1比0.87,相比于行业内常见的1比0.55、1比0.66,更能让一二排乘客享受到同等的舒适性体验。

智能温度调节,保障全场景舒适

理想汽车致力于创造移动的家,在出行过程中,车辆的外界气候、温度等条件在不断变化。需要结合智能空调强大的感知能力,才能保证在全场景下,都能实现更强劲、更均衡的制热效果。

从理想L9开始,理想汽车的全场景舒适性已经得到了市场的高度认可,其传感器数量达到了38个,到了新一代产品理想MEGA上,又增加了优化空气质量的二氧化碳传感器、负离子传感器,增加了天气预报、地图导航等信号识别。如今,理想MEGA空调标定可调用全车传感器的数字已经达到了51个,丰富的信号来源通过理想汽车性能强大的车控计算单元(XCU)统一处理,进而实现全车温度的智能控制。

以具体场景为例,在隧道场景下,理想MEGA得益于舒适性算法融合了地图信息,能够识别出隧道场景,结合光照传感器、外温传感器综合判定,在温度控制上做特殊处理、对车外污染源做隔绝,保证温度的稳定舒适,和更好的舱内空气质量。理想MEGA一共经历了2轮全温域的舒适性标定,覆盖全国14个省市,涵盖上百个用户工况,力求保障全场景的舒适性体验。

截止目前,理想汽车累计交付量已经突破100万辆,这意味着超过百万个家庭选择了理想汽车作为他们的出行伙伴,为全家人打造冬季舒适温暖的座舱势在必行。理想汽车通过自产自销的热泵运行模式、整车热量的精细化分配、智能化的场景识别,让理想汽车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保障全场景舒适,为全家人打造冬季用车体验最好的新能源车。

0 阅读:3
东冰评汽车

东冰评汽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