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聿明1959年才知道:在淮海战役中,文强悄悄放走了七个武工队员

优雅的奶酪 2025-02-20 07:52:39

1946年3月的时候,戴笠乘坐的飞机失事坠毁了。这时候呢,有个人叫文强,他当时是军统东北区的中将区长哦,这军衔可比毛人凤还高呢,而且他的经历那也是相当复杂的。文强在从东北回到重庆,参加完戴笠的追悼会之后呢,心里就产生了想要离开的念头。为啥呢?因为他,提前就察觉到自己所处的境地已经变得很危险啦。

文强之所以会离开军统,实际上是被内部的纷争给吓跑的。当时军统内部的情况是这样的,郑介民、毛人凤、唐纵这几个人呢,都一心想要当上军统的局长。而且这三股势力都特别强大,彼此之间也是明争暗斗的。文强心里很清楚,自己要是还继续留在军统这里搞下去的话,那肯定是要出大问题的。为啥这么说呢?因为不管是他们当中的哪一派得势了,都能随随便便就把自己给打压下去。要是自己去亲近其中的某一派,那可就更是危险重重了,说不定就会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呢。所以啊,综合考虑这些情况,文强最后就选择离开了军统。

程潜对老朋友的儿子文强那可是相当器重,甚至都已经打算好了,要让文强在新组建的兵团里出任一个军长呢。可这事儿,蒋介石却有着另外的盘算。只见蒋介石大笔一挥,下了一纸调令,就把文强给调到了淮海战役的前线去了,要知道在当时蒋介石那一方可是把这场战役称作徐蚌会战的。文强到了那儿之后,就给杜聿明当了副参谋长,后来在舒世存离开之后,文强还代理了参谋长一职呢。

蒋介石执意要调人,就连程颂公也没办法阻拦。在给被调走的文强送行的时候,程颂公特意叮嘱了文强这么一句话,他神情凝重地说道:“你这一去可得小心着点儿啊,就这次的调动情况来看,你很可能得做好当俘虏的心理准备。”

常言说得好,姜还是老的辣。程颂公呢,在一番惋惜之后,就瞧出了那位“世侄”日后不会有啥好结果。而当时的文强,其实心里也有点小顾虑呢。在杜聿明手底下做事的时候,他不管啥事儿都不愿意做得太绝。您还别说,他背着杜聿明做了一个决定。就因为这个决定,到了1959年杜聿明被特赦的时候,杜聿明还紧紧握着文强的手,一个劲儿地表示感谢呢,说道:“你这个副参谋长可真是救了我的命,要不是你,我哪能得到特赦哟。”

话说在1948年11月的时候,发生了这么一件事儿,杜聿明提到文强救他的情况。那会儿啊,杜聿明和文强正从徐州一路溃败下来,来到了安徽和河南交界的孟集这个地方。就在这时,指挥部第二处的处长匆匆忙忙地跑过来,向文强报告情况呢。这指挥部第二处啊,在蒋军各军队的建制里,基本都是由军统、保密局的人员组成的。那处长着急忙慌地说道:“在孟集的后面有一座小山,这小山上面呢,有个宝塔。现在发现那宝塔里面居然有火光,这可让人担心啊,说不定那里就埋伏着解放军呢。您说说,咱们现在该怎么办才好?”

文强可是在军统待了不少年头的人,属于老资历了。这时候呢,有个后生小辈遇到事儿来向他请示。文强一听那事儿,心里的火“噌”地一下就起来了,满脸不悦地说道:“你都已经是处长了,就这么个简简单单的小事,还专门跑来找我请示?这有啥难的,你直接派个特务连过去瞅瞅不就完事儿了嘛,还用得着来问我!”

话说在当时啊,武工队员神不知鬼不觉地渗透到了蒋军指挥部的后山。这可不得了啦,那些正处于败逃当中的蒋军一下子就被吓得够呛。就在当天的半夜时分呢,他们整个队伍就乱得跟一锅粥似的,毫无秩序可言。而杜聿明呢,也因为这乱糟糟的情况,一整晚都没能合上眼,就那么干熬着,被折腾得够呛呢。

那场引发大乱的事儿,源头得说到杜聿明的侄孙杜宝惠这儿,他当时担任特务连长呢。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儿,他瞧见营地外有一些人影,就误以为又是武工队来袭击了。这一下可不得了,他毫不犹豫地就下令,让手下用机枪朝着营地外那些人影一通扫射。而且呢,他心里还是特别紧张害怕的,觉得情况很危急,接连好几次都打电话给邱清泉,一个劲儿地要求邱清泉赶紧调部队过来增援呢。

杜聿明当时气得七窍生烟,可他没办法把侄孙当场就给正法了,于是呢,就把这一肚子的火气撒在了那些被捕的武工队员身上,竟然还做出了十分残忍的决定,要把这些武工队员全部都在当地直接给枪决掉。

当时,军法处长和第二处处长按规定是需要向文强汇报相关情况的。而在汇报之后,文强听闻他们的想法后,态度十分坚决地表示反对。文强皱着眉头说道:“你们可不能这么糊里糊涂的,这判断明显不对嘛。你们想想看,如果他们真的是打算炸掉咱们的指挥部,那这罪过确实挺大的。但关键是,他们最后并没有成功得手。在法律层面来讲,这就叫做‘犯罪未遂’。就算他们确实是犯了罪,按照法律规定那也是要减刑处理的,根本不能就这么直接杀掉他们所有人。就算要惩处,最多也只能杀掉为首的那一个人,怎么能把那七个人都给杀掉呢?天底下哪有这样的法律规定啊?”

在那个时候,是有着特定的规矩的。就拿处决命令来说吧,哪怕是杜聿明签发的,也还得经过一道程序才行。那就是得让文强这个担任副参谋长又代理参谋长一职的人再签字确认一下,只有这样,军法处长才能够去执行这个命令。要是文强不签字的话,那军法处长可就犯难了,只能一个劲儿地挠脑袋,还无奈地说道:“咱们这儿既没有用来关押俘虏的铁笼子,也没有专门的监狱,这让我把这些俘虏往哪儿关才好呢?”

文强当时拿起笔一挥,果断下令道:“先暂缓执行这个行动!赶紧把那些俘虏都押送回去,如果在这过程中跑掉了哪怕一个人,那我可就拿你们是问,直接砍了你们的脑袋!”

第二天的时候,杜聿明集团转移到了陈官庄附近这个地方。而那七个武工队员呢,也随着杜聿明集团一同进行了转移。在这个过程当中,文强特意又一次对军法处长以及二处处长作出了叮嘱,要求他们一定要优待那七个人,得给这七个人弄饭吃,好让他们能正常生活下去。

有这么一件事,七个武工队员被关押起来了,这一关就长达半个月之久。当时,军法处长可是天天都在催促着,要尽快对这七个人执行某种处置呢。不过,在这个过程中,二处的李处长偷偷地跟文强讲了一番话。李处长说:“你看啊,这七个人一直被关在这儿,每天还得管他们吃喝,也是个事儿。我琢磨着这么个办法,我去和第二兵团邱清泉那边沟通一下,让他们那儿开个口子,就假装咱们这儿有任务安排,然后把这七个人派出去执行任务。实际上呢,就是借着这个由头,把他们都给放了。”

话说,李处长依照之前制定好的计划,把那七个武工队员给放走了。这事儿呢,过后邱清泉居然还专门打了个电话过来询问情况。这时候文强可就出面了,他摆出自己参座的那种架子,好歹是把这事儿给应付过去了。为啥邱清泉也就是随口问问,没再深究呢?其实当时的局面啊,大家都是自身难保的状态。就拿邱清泉来说吧,他连自己的性命能不能保住都还说不准呢,在这种情况下,像放走几个武工队员这样的事儿,在他眼里自然就算是小事一桩了,他哪有心思去多管。而且呢,文强那可是在杜聿明跟前相当得宠的“文参座”,邱清泉也不愿意因为这么个事儿就去得罪了文强,所以也就没再追究下去啦。

淮海战役落下帷幕之后,邱清泉在企图逃跑的过程中,被当场击毙。而杜聿明呢,还有文强,他们二人则没能逃脱,最终沦为了俘虏。

在1959年进行第一批特赦的时候啊,出现了这么个情况。当时那特赦名单上有杜聿明呢,可他却因为两条罪名被卡住了,没办法顺利获得特赦。这两条罪名具体是啥呢?一条是说他曾经放毒气弹,另一条则是讲他杀了七个武工队员。就因为这被卡住的事儿,杜聿明那是着急得不行啊,都快急到在别人面前哭出来了。这时候啊,有个人就对他说了这么一番话:“今天都到了这个节骨眼儿上了,我才跟你讲实情哦。其实啊,那所谓被你杀掉的七个人,我早就给放掉啦,一个人都没死呢。这都过去十年啦,要是那七个人现在还在的话,说不定都已经升官啦。”

有这么两件事,现在得跟大家说清楚。杜聿明和文强这两人呢,杜聿明要比文强早出去足足十五年半的时间呢。后来,第一批特赦名单公布出来了,这时候就出现了挺让人感慨的一幕。杜聿明紧紧地握着文强的手,那感激的神情都写在脸上了,他一个劲儿地说道:“你可知道,你这个副参谋长那可是救了我的命呐,要是没有你,我可就没法得到特赦啦!”

0 阅读:5
优雅的奶酪

优雅的奶酪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