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方强力反制后不到24小时,美国民众真的“受不了”了!
全美50万人、1200场主题为“放手”(Hands Off)示威,从华盛顿到洛杉矶,声浪震天,反对特朗普的贸易战和国内政策。
曾几何时,美国民众为“美国优先”欢呼,如今却因物价暴涨、企业哀嚎走上街头,而特朗普只能在推特上喊“挺住”。
这场风暴,既是中方强硬回击的连锁反应,也是美国霸权自食恶果的缩影!
美国街头的抗议
2025年4月3日,特朗普政府宣布对所有中国进口商品加征34%的关税,试图以经济霸凌迫使中国妥协。
然而,中方的反击迅猛而精准,4月5日,中国商务部宣布,自4月10日起对所有美国进口商品加征34%的报复性关税,并禁止七种中重稀土元素对美出口。
这一决定不到24小时,美国经济和社会的震动已清晰可见,超市物价应声上涨,股市暴跌1000点,企业供应链面临断裂风险。
与此同时,美国民众的愤怒迅速转化为行动,4月5日,全美50个州爆发1200场“Hands Off!”抗议活动,超过50万人走上街头,反对特朗普的贸易战政策。
有抗议者手举标牌,高喊“停止贸易战”“还我生活”,矛头直指特朗普的高关税引发的生活成本飙升。
按照美国媒体的观点,此次的示威已经不仅是经济抗议,更是对特朗普第二任期全面政策的集体抵制。
毕竟这场席卷美国多地的抗议活动,其背后必然有极为强大的团体在背后组织,而在美国国内愿意并且能够叫板特朗普的,无疑就是在大选中失利的美国民主党了。
在这一轮抗议里,民主党宣称,贸易战让普通民众承担代价,却让马斯克等大企业主受益,呼吁立即停止关税并恢复与中国的谈判。
尽管共和党铁杆支持者仍坚信关税能“重振美国制造业”,但些农业州议员因选民压力,开始质疑特朗普的策略,转而要求缓和局势。
这种党争的背后,是美国社会对贸易战后果的分裂态度,同时也体现出很多人已对特朗普的政策失去耐心。
党派间的互相撕咬,让美国政府在贸易战中的决策更加混乱,特朗普的“挺住”喊话,反而成了党争的笑柄。
可以说,在关税战一开始的时候,特朗普或许以为关税能让中国做出让步,从而令“美国再次伟大”;但他却忘了如今的中国,不仅有经济韧性,更有反制底气。
纵使这次的游戏示威更多的和美国内部的“党争”有很大关联,但中方的反制,却是导致这一状况的一大因素。
而面对经济的巨大问题,以及民众的不满,纵使骄横无比的特朗普,也开始“担心”了……
特朗普的“挺住”
中方反制引发的美国街头抗议,只是冰山一角,更深的危机在经济层面发酵。
4月5日关税和稀土禁令公布后,美国超市物价平均上涨30%,肉类、电子产品等首当其冲。
美国民众开始抢购中国商品,很多美国超市的中国产库存被一扫而空,社交媒体上充斥着“早该多囤点”的懊悔。
面对这一乱局,特朗普试图以强硬姿态稳住阵脚。
4月5日晚,他在社交媒体连发三贴,先是怒斥“中国不该这么做”,继而威胁“更多制裁即将来临”,最后喊出“美国人要挺住”之类的言论。
然而,这番喊话不仅未能平息抗议,反而激起更多不满。
毕竟,特朗普的高关税政策让美国消费者和企业成了最大受害者,或许人们愿意继续跟着特朗普喊各种“MAGA”口号,但当自身利益真正受损,特朗普所面临的舆论反噬就非常强烈了。
可以说,中方的反制,让美国从政府到民间都感受到切肤之痛,而特朗普的“挺住”,不过是空洞的自我安慰。
结语
2025年,中国经济在贸易战压力下依然稳中有进,出口不断增长,内需市场也持续扩大,这有效分散了对美依赖。
与此同时,中国技术自立步伐加快,半导体自给率达35%,新能源产业如比亚迪占据全球15%市场份额,这种经济与技术的双重底气,让中国敢于对美国硬刚到底。
未来,中美博弈或将更加激烈,但中国有能力以不变的底气应对万变的挑战。特朗普的“挺住”或许能激励他的支持者,却无法掩盖美国霸权的颓势。
参考资料
观察者网:《全美数十万人涌上街头,“住手吧!特朗普”》2025年4月6日
中国新闻网:《美媒:美国举行抗议活动 “充斥着对关税和市场崩盘的愤怒”》2025年4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