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理解是我最大的动力!我会努力带来更多优质内容!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文丨博恩话史
编辑丨博恩话史
2004年5月31日,长春市区般若寺在修缮施工时,民工们于距北墙根10厘米、地表50厘米处出土了一枚人类头骨,随后被寺中僧人“果慈”超度,埋葬在长春西南部山林中。
寺庙这等神圣庄严之地发现人类头骨,此事一出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人们已然开始依靠支零破碎的线索拼凑起了一个个完整的“恐怖传说”。
但次日,一位东北抗联文献片摄制工作编剧的到来打破了众人对于这颗头骨的幻想——他表示,这或许就是东北抗联名将赵尚志的头颅。
联合赵尚志的种种经历,众人立刻判定此言确实颇有道理,遂将此事上报相关机构。
6月2日,抗联老战士、省政协原副主席与赵尚志的亲属几经辗转来到长春,将这颗头骨小心翼翼地带了回去。
2004年12月,经过公安部第二研究所的专家研究评定。
从“颅像重合”与“人类学”等最新技术的结果来看,这颗出土的头骨正是革命烈士赵尚志的。
这一新闻瞬间引起了我国人民的各种猜想,其中大家认为最为真实可靠的,便是“倓虚带回烈士头颅”。
据相关信息表述,赵尚志是遭到内奸打伤昏迷,而后落入日本关东军手中惨遭杀害,头颅被人割下把玩,随后送至伪满洲新国“新京”长春请功。
几天以后,眼见赵尚志的头颅已经融化、腐烂,关东军决定将头颅焚烧灭迹。
就在这紧要关头,般若寺的倓虚高僧及时到场,提出将赵尚志的头颅带回般若寺。
那时候,日本关东军总司令颇为醉心佛教,曾多次前往般若寺拜访倓虚,均因种种原因未能成功相见。
得知高僧主动前来拜访、提出要求,他大喜过望,当即应允了倓虚的请求。
至于赵尚志的头颅在被带走后,是因担心日本关东军反悔而直接封入墙中,还是被倓虚供奉许久、因突遭祸端而紧急封入墙中,我们不得而知。
不过,这一说法在近年来很快被人推翻——据相关史料记载,1942年2月左右时,倓虚并不在长春般若寺。
显然,这一说法不过是人们杜撰而成。
2008年10月26时,《哈尔滨日报》记者曾就此问题采访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理事、编委、省委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研究员及《赵尚志传》作者赵俊清。
听闻记者的种种疑问与大众口中的“倓虚拯救英灵”猜想,赵俊清语出惊人——他表示,赵尚志的头骨之所以会出现在般若寺,是由日本高层经过会议商讨一致决定的。
而这一举动存在极其险恶的用心。
不等记者进一步问询,赵俊清立刻找来自己所探究的大量史实,并将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全盘托出。
那么,赵尚志的头颅出现在般若寺中,究竟掩藏着日军哪般险恶用心呢?
一、保家卫国1908年,赵尚志出生于今辽宁省朝阳市地区喇嘛店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
他的父亲是一名胸怀大志、挥毫笔墨的秀才,母亲是一名温柔贤惠的农妇。
少年赵尚志
得益于父亲的言传身教与谆谆教诲,从小,赵尚志就对学习产生了十分浓厚的兴趣,总是缠着父亲求学。
眼见儿子如此勤奋好学,赵尚志的父亲遂在悉心教导知识的同时倾家荡产地将他送至私塾读书。
这也使得赵尚志在年幼时接受了极为良好的教育。
原本,宁静的生活如此发展,一家人略显艰苦的生活也十分幸福。
只可惜,1917年,赵尚志的父亲因看不惯官兵们抢掠百姓、欺辱民女的行为,与其他义愤填膺的百姓一起对他们围追堵截,失手将其打死。
此后,这些百姓们便遭到官兵追捕,对方更是放话声称“要将他们一网打尽,折磨致死”。
听闻此事,赵尚志的母亲夜不能寐,与丈夫促膝长谈以后忍痛将其送上逃亡之路。
看着丈夫在当前形势所迫下只能背井离乡、外逃避难。
她的内心万分痛苦,也离开了这片令人伤心的土地,带着赵尚志投奔自己在哈尔滨居住的父母。
1919年,与母亲举家搬迁至哈尔滨的赵尚志,在母族亲友的介绍下,成为了一名账房先生,开始走上社会谋生。
不过,年仅11岁的他并未放弃学业,白日在账房工作时总是利用闲暇之余如痴如醉的阅读书籍。
将自己并不明确的文章内容着重标记,询问祖父或是家中同族。
次年,赵尚志的母亲家中突遭变故,经济状况一落千丈。
此时,为了能够赚取更多的收入补贴家用,赵尚志只好放弃了现在较为清闲的工作,也一并放弃了自己的读书梦想,利用所有时间进行工作。
他曾在别人家中做杂役、在银匠铺当学徒、在银行里当信差,更是利用剩余时间摆地摊。
尽管已经万分努力,可赵尚志的家庭情况依旧不容乐观。
眼见母亲每日愁容满面,赵尚志遂决定参军入伍,想着减少家中负担。
于是,1925年,赵尚志进入黄埔军校读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军校读书时,赵尚志逐渐发现了自己真正的心之所向——他能够凭借自己的双手抒发胸中大志,并非只在纸张上舞文弄墨。
这种感觉一度让他十分沉醉,开始憧憬着自己达成卫国抱负之志。
也就是在这种念头的驱使下,赵尚志一路奋勇向前,先后在东北最大的城市哈尔滨领导组织了学生运动,又在双城从事建党工作、在长春市开辟党的工作,担任长春通讯站负责人。
后来,他在担任国民党吉林省党部常务委员、青年部长期间,因被日本特务发现不幸锒铛入狱。
面对日本人的严刑逼供,赵尚志抵死不从,坚称自己仅是国民党员,并非共产党员,这才在关押近80天后得到释放。
二、参与抗日1932年时,二次入狱、“9·18”事变后方才出狱的赵尚志晋升至“省委军委书记”。
眼见我国疆土逐渐被日军吞噬,赵尚志立誓,一定要尽快成立一支“反满抗日”武装,用“以暴制暴”的方式反抗帝国主义。
只可惜,尽管赵尚志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培养出一批抗日骨干,组成“巴彦游击队”,而后并入中国工农红军,更名“中国工农红军第36师江北独立师”,屡战屡胜、威名大振。
但由于在一次战斗中,该师战士擅自收缴鄂伦春族牧民的猎枪后引起对方不满,遭到牧民围攻,损失惨重。
与此同时,日本关东军步步紧逼、以极其凶猛的攻势袭来,让这支队伍在接二连三的重创下不幸溃散。
1933年,得知这支骁勇善战、勇猛无双的队伍解体,中共满洲省委将所有责任归咎在该队伍主要负责人赵尚志头上,并将其开除党籍。
好在,念及赵尚志多年的革命经历以及对敌斗争表现,大部分省委党员仍然让他担任群众工作,不久后成为“工会主席”。
两年后,满洲省委发生变动,赵尚志当即请求恢复党籍。
经过一系列综合评定、群众佐证以及当年的事情真相大白,他终得以沉冤昭雪,兢兢业业地投入一线战争中。
只可惜,1940年时,中共北满省委再度做下“永久开除赵尚志党籍决定”,并怀疑他是“奸细”。
闻言,赵尚志满腹委屈无处诉说,当即修书一封送往省委。
后来,中共北满省委书记向其回复,称“并未怀疑‘奸细’……得知了曾经的反党意图”。
不过,得益于上级党与兄弟党、以及北满党大多数同志的声援,赵尚志最终得到“开除”,而非“永久开除”的惩罚 。
1941年,时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二陆军总指挥的赵尚志,领命赶赴苏联参加会议。
怎料,这项任务竟然也被有心之人拿出来大做文章,以“有言论错误”的名义,撤销了他总指挥的职务。
次年2月12日,赵尚志在率军袭击梧桐伪警察所的战斗中被内奸打伤,而后落入日军之手惨遭杀害,头颅被日本关东军割下当“证明”领功,享年34岁。
关于赵尚志的头颅为何会出现在般若寺的墙壁中,赵俊清表示,这是日本军官们想要将他当做“无缘佛”埋藏。
据史料考证,般若寺于1931年“9·18”事变后,被日军强行更名为“护国般若寺”,从“中国般若寺”变成了“满洲国护国寺”。
而“无缘佛”是日语中的“野鬼”,将抗日名将当作“野鬼”埋葬此地,无疑昭示着日军在“讨伐”成功以后,将其视作“护国养料”。
2004年11月28日,由市委宣传部、市公安局、市民政局相关人员,以及赵尚志生前战友、省政协原副主席李敏,赵尚志亲属赵尚文等8人,踏上赴京鉴定的路程。
据鉴定结果表示,从头骨性别、年龄、身高以及生前左眼下的陈旧性伤痕,与《赵尚志传》中的一切特征均符合,因此断定这便是赵尚志失踪多年的头颅。
得知此事,李敏欣喜若狂,当即买来两米长的白色绸缎,挥书题字“喜抱真魂归故乡”。
至此,一个长达62年的谜团,终于得以揭露于世人眼前。
参考资料:抗日英雄赵尚志头骨失踪始末-东北网黑龙江-东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