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蛤蚧的性味归经及入药三习俗

皇铭安康 2024-03-07 07:55:03

蛤蚧为壁虎科动物蛤蚧除去内脏的干燥体,其味咸、性平,归肺、肾经,有补肺益肾、纳气平喘、助阳益精的功效。

【中药名】蛤蚧 gejie

【别名】大壁虎、蚧蛇、蛤解、蛤蟹、仙蟾。

【药用部位】壁虎科动物蛤蚧除去内脏的全体。

【性味归经】性平,味咸。归肺经、肾经。

【功效与作用】补肺益肾、纳气定喘、助阻益精。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阳药。

【临床应用】用量3~6克,多入丸、散或酒剂。用治虚喘气促、劳嗽咳血、阳痿遗精。

【药理研究】蛤蚧具有免疫增强作用;还具有抗炎、抗衰老、抗过敏、抗应激、降血糖及解痉平喘等作用。

【化学成分】蛤蚧含天门冬氨酸、苏氨酸、组氨酸、蛋氨酸、色氨酸等18种氨基酸,溶血磷脂酰胆碱、神经鞘磷脂、磷脂酰胆碱等磷脂类,多种脂肪酸和钡、磷、镁等多种无机元素和肌肽、胆碱、肉碱、鸟嘌呤、蛋白质、脂肪等。有雄性激素样作用;对小鼠受低温、高温、缺氧等应激刺激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使用禁忌】外感风寒喘嗽及阳虚火旺者禁服。

【配伍药方】

①治虚劳咳嗽及肺壅上气:蛤蚧(头尾全者,涂酥炙黄)1对,贝母(煨微黄)30克,紫菀(去苗土)30克,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30克,鳖甲(涂醋,炙令黄)60克,皂荚仁(炒令焦黄)30克,桑根白皮(锉)30克。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二三百杵,如梧桐子大,每服以枣汤下20丸,日三四服。忌苋菜。(《圣惠方》蛤蚧丸)

 ②治肺痿咳嗽:蛤蚧(新好者,用汤洗十遍,慢火内炙令香,研细末)1对,人参、茯苓、知母、贝母(去心,煨过汤洗)、桑白皮各60克,甘草(炙)150克,大杏仁(汤洗,去皮、尖,烂煮令香,取出研)180克。上八味同为细末,入杏仁拌匀。每服1.5克,入生姜二片,酥少许,水八分,沸热服;如以汤点,频服亦妙。(《博济方》蛤蚧散)

 ③治久嗽不愈,肺间积虚热,久则成疮,故嗽出脓血,晓夕不止,喉中气塞,胸膈噎痛:蛤蚧、阿胶、牛犀角、鹿角胶、羚羊角各30克,除胶外,皆为屑,次入胶,分四服,每服用河水三升,于银石器中慢火煮至半升,滤去滓。临卧微温,细细呷。其滓,候服尽,再捶,都作一服,以水三升。煎至半升。如前服。(《本草衍义》)

 ④治产后喘,气血两脱:人参60克,熟地黄60克,麦冬9克,肉桂3克,苏子2克,蛤蚧6克,半夏0.9克,水煎服。(《辨证录》蛤蚧救喘丹)

入药三习俗

早在南北朝刘宋时期雷敩所撰《雷公炮炙论》中就有蛤蚧入药的相关记载。蛤蚧在千余年的用药历史中形成了入药三习俗——入药成对、贵在其尾、炮制去眼。

入药成对

自古以来,蛤蚧成对入药备受推崇。如《增订伪药条辨》云:“入药肆须雌雄两用最灵。”《雷公炮炙论》还有“男服雌,女服雄”的记载。因此,人们常用线或皮筋将成对的雌雄蛤蚧缠绕在一起入药。

为什么古人要将雌雄蛤蚧成对入药呢?清代吴仪洛《本草从新》记载:“雌雄相呼屡日乃交,两两相抱,捕者擘之,虽死不开,房术用之甚效。”其中就有两种考虑:一是“以情补情”,蛤蚧形影相随,夫妻恩爱,如胶似漆,故可借盛情补得情盛;二是“以能补能”,拥有频繁交配能力的蛤蚧可以补充性功能低下人士之不足,使蛤蚧成为“房中要药”。

贵在其尾

中医认为,上好的蛤蚧必须是尾与身等长或是尾长于身,断尾的蛤蚧将被列为等外品,有些地方甚至仅以尾入药,可见蛤蚧贵在其尾。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言蛤蚧“药力在尾,尾不全者不效”。清代《本草新编》也说蛤蚧“至神功用,全在于尾,尾损则无用也”。

为什么古人如此看重其尾?这主要是因为蛤蚧有尾断再生的特性。蛤蚧遇到敌害时,可自断其尾,借以迷惑对方,乘机逃脱。而蛤蚧断尾后还能再生新尾,新尾断后,仍能继续再生。现代研究表明,蛤蚧尾中锌与铁含量均高于其体部,特别是锌含量。机体缺锌时精子的生成及运动性能均会降低,可见锌是补肾壮阳的物质基础之一。所以,蛤蚧贵在其尾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

近代名医施今墨便擅用蛤蚧尾治疗气喘诸病,收效良好。在《中医临床家施今墨》一书中就有用蛤蚧尾研极细粉入汤剂或入蜜丸以治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的医案。

炮制去眼

关于蛤蚧去眼的原因,历代本草著作多云因“其毒在眼”,故去之。现代研究表明:蛤蚧眼部提取物可引起小鼠躁动不安、四处走窜、轻微抽搐等反应,证实蛤蚧眼有小毒。为确保用药安全,蛤蚧眼应作为非药用部位去掉。蛤蚧的主产地为广西、云南、贵州,在产地加工时,通常将蛤蚧剖开除去内脏,并切开眼睛放去汁液,这可谓是古代“去眼”之法的沿用。除了去眼,古书中亦有记载将其头、足、鳞片全去之法。

本文摘自中国中医药报,作者刘小平/湖南省洞口县中医医院

性状鉴别:原形似壁虎而长大。加工后的商品,头尾四足均用竹签撑直,胸腹纵向剖裂,除去内脏后,用竹片撑成扁圆片状。体形大小不一,全长20~30余厘米,腹胸横 宽6~10厘米。全身灰褐色,腹面稍淡,满布圆形或多角形小鳞片,并有黄棕色或棕色花斑。

头略呈钝三角形或卵圆形,牙齿无大小之分,均细密如锯齿,生于上下颚骨外缘,上颚前端两侧有 鼻孔一对,头中部有深陷的眼睛一对,后部有裂隙状椭圆形耳窍一对。背部脊椎呈嵴状突起,两旁肋骨微呈线状突起,另有纵列小点状突起十行,年久者突起较高,幼小者不甚显著。四足均 具五趾,除前足第一支趾无勾爪外,其余均具勾爪。趾膨大,底面具单行褶襞皮瓣(有吸附作用,活时可爬行于洞穴悬空的顶面及陡壁之上)。

尾长圆锥形,约占体全长的50%左右(活蛤蚧尾 易断落,但再生能力很强。再生尾较短小)。气腥,味微咸,以体形肥大,尾完整不残者为佳。

药理作用:

1、性激素样作用:1.1.雌激素作用:蛤蚧醇提物可延长正常雌小鼠的动情期,对去卵巢小鼠则可出现动情期;并使子宫及卵巢(正常小鼠重最增加)。蛤蚧醇提物(GEA)对雌大鼠附性器宫(子宫及阴道)主要为直接作用,但其完整作用须经卵巢、垂体及下丘脑。蛤蚧体、尾的醇提物均可使幼年雌小鼠子宫及卵巢增重,蛤蚧尾增重作用较蛤蚧体强。体、尾分别与求偶素比较,尾的增重作用超过求偶素,体的增重作用接近求偶素。蛤蚧体及尾的醇提物均可使幼年雌小鼠阴道开放的时间提前,而蛤蚧尾组又较蛤蚧体组时间提前。

1.2.雄激素样作用:以小鼠前列腺、精囊、提肛肌的重量为指标,蛤蚧醇提物表现雄性激素样作用。蛤蚧体和尾的醇提物均可使去势雄大鼠精囊和前列腺增重;而尾的增重作用较体强,但不及睾丸素;蛤蚧醇提物能缩短雄性果蝇交配潜伏期,延长交配时间,蛤蚧醇提物水溶性部分只能使雄小鼠睾丸增重,表现雄性激素样作用,而脂溶性部分对雌小鼠子宫及雄小鼠睾丸均可增重。蛤蚧尾的性激素样作用较蛤蚧体增强,可能与尾的锌含量较体高有关。

2.平喘作用:蛤蚧醇提物对乙酰胆碱所致的豚鼠哮喘有明显的平喘作用,对豚鼠离体气管也具有直接松弛作用,而蛤蚧水煎剂无明显作用。但也有报道蚧蚧醇提物对组胺或乙酰胆碱致疼的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无松弛作用。

3.免疫增强作用:蛤蚧身和尾的醇提物均可加强豚鼠白细胞的运动力、肺和支气管吞噬细胞对细菌的吞噬功能和腹腔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蛤蚧提取物能显着增加小鼠脾重,并能对抗强的松龙的免疫抑制作用,还能提高小鼠静脉注射碳粒的廓清指数,提高正常小鼠免疫后血清的溶血含量,蛤蚧尾醇提物能增强血清中溶菌酶活性,提高抗体效价和提高小鼠淋巴细胞转化率,蛤蚧体仅能提高溶菌酶活性和抗体效价,而头则无明显影响。

4.延缓衰老作用:蛤蚧的乙醇提取物(GEA)可延长雄雌果蝇平均寿命及半数致死时间,提高果蝇飞翔活力和耐寒力,延长小鼠缺氧存活时间,初步证实蛤蚧具有一定的抗衰老作用。

5.抗炎作用及其它作用:蛤蚧醇提物水溶性部分和脂溶性部分对甲醛性大鼠踝关节肿胀、二甲苯所致小鼠耳部炎症及冰醋酸所致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均有抑制作用,并可使幼年大鼠胸腺蒌缩,还能显着降低正常大鼠肾上腺内维生素C含量,表现促肾上皮质激素样作用,但不能对抗蛋清所致的豚鼠过敏性休克。桂圆肉和蛤蚧的醇提物除有明显的抗应激作用外,尚能增加正常小鼠体重,对利血平化小鼠体重下降有非常显着的对抗作用,并能增加小鼠脾重,提高小鼠对静脉碳粒廓清指数。

毒性:蛤蚧毒性低,未能测出蛤蚧醇提物经口半数致死量灌胃最大耐受量大于135g/kg,腹腔注射醇提物脂溶性部分的半数致死量为5.24g/kg水溶性部分的半数致死量与脂溶性相近。蛤蚧眼及脑在相当于25-200倍剂量下未见动物出现毒性反应。

炮制:蛤蚧:除去竹片,截去头足及鳞(无尾者拣去不用),切成小方块,酒蛤蚧:取蛤蚧块用黄酒浸渍后微火焙干。焙干后,但剪取尾部供用者,称为"蛤蚧尾"。(每蛤蚧10对,用黄酒半斤)

性味:咸,温。

归经:入肺、肾经。

功能:补肺肾,益精血,强腰膝,止咳喘。

主治:虚劳咳嗽,气喘,肺痿,咯血,消渴,阳痿,腰膝无力等症。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虚喘。

1、治虚症喘咳,包括肾阳虚和肺阴虚所致的慢性喘咳,例如支气管哮喘、心性喘息、肺气肿,特别是治疗肺结核引起的喘咳、痰中带血,蛤蚧更是常用药。或配百部、紫菀、五味子;或配贝母、桑白皮、杏仁等。水煎服,方如蛤蚧汤。也可单用蛤蚧注射液。

急性支气管炎、肺炎所致的喘咳,蛤蚧疗效不显著;咳喘属风寒痰饮者也不宜用。

2、用于治肾阳虚之阳痿、性机能减退、五更泄泻、小便频数,可与朝鲜参、五味子、核桃肉共研末为丸服食,或配马戟、茯苓、白术等。

此外,也用于治久病体弱、神经衰弱。

使用注意:蛤蚧可水煎服、制丸散,或浸酒服。著名的蛤蚧酒就常用于补肾壮阳,但对喘咳者,酒有刺激性,反为不利,最好还是焙干后蜜炙成蜜丸,或研碎,和药冲 服。

用量:浸酒用1~2对,鲜品剖形后去内脏,浸入50度米酒内。干品研末,一般用0.9~1.5g大剂用3~6g,最好取尾(习惯上认为药力在尾),配其他滋补汤药冲服。又可用 蛤蚧一对清炖,或加瘦猪肉、冬虫草炖服。

贮藏:用木箱严密封装,常用花椒拌存,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处方举例:蛤蚧汤:蛤蚧1对,百部12g,紫菀9g,五味子1.5g,杏仁9g,桑白皮9g,水煎服。

复方:

①治虚劳咳嗽及肺壅上气:蛤蚧一对(头尾全者,涂酥炙令黄),贝母一两(煨微黄),紫菀一两(去苗、土),杏仁一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鳖甲二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皂荚仁一两(炒令焦黄)。桑根白皮一两(锉)。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枣汤下二十丸,日三、四服。忌苋菜。(《圣惠方》蛤蚧丸)

②治肺劳咳嗽:蛤蚧一对(用醋少许涂,炙令亦色),白羊肺一两(分为三分),麦门冬半两(去心,焙),款冬花一分,胡黄连一分。上药除羊肺外,捣细罗为散,先将羊肺一分,于沙盆内细研如膏,以无灰酒一中盏,暖令鱼眼沸,下羊肺,后入药末三钱,搅令匀,令患者卧,去枕,用衣簟腰,仰面徐徐而咽,勿太急。(《圣惠方》蛤蚧散)

③治肺嗽,面浮,四肢浮:蛤蚧一对(雌雄头尾全者,净洗,用法酒和蜜涂炙熟),人参一株(紫团参)。上二味,捣罗为末,熔蜡四两,滤去滓,和药末,作六饼子。每服,空心,用糯米作薄粥一盏,投药一饼,趁热,细细呷之。(《圣济总录》独圣饼)

④蛤蚧一对连尾,涂以蜜、酒,放火上烤脆,研细末,加东北红参等量,共研匀,蜂蜜炼为丸如小豆大,每服3克,一日两次,治咳嗽面浮,老人肺虚咳喘。

⑤蛤蚧焙干10克,党参、山药、麦冬、百合各30克,共研末蜜丸,每服3克,一日两次,温开水送服,治久咳肺痨。

⑥人参蛤蚧酒:蛤蚧一对连尾,放火上烤熟,人参(或红参)10-20克,同浸于2000克米酒中,七日后开始饮用,每日酌量饮20-50毫升。有补肾壮阳,益气安神作用。适用于身体虚弱,食欲不振,失眠健忘,阳痿早泄,肺虚咳喘,夜多小便等症。

注:广东、广西以及华东地区和西藏部分地区,有一种蜥鬣科动物蜡皮蜥(喜山鬣蜥)与蛤蚧类似,当地土名四脚蛇或鸡公蛇,与蛤蚧的主要区别在于本品背部鳞片极 细小,有较明显的橙色花斑并常随季节而变换颜色。趾如鸟爪而不褶襞皮瓣,牙齿生于上下颚内缘并有大牙齿,尾特长几达身长的1.5~2.5倍。据在西藏地区工作的药工人员以喜山鬣蜥饲畜进 行试验,有明显的兴阳作用,是否与蛤蚧同功,尚待研究,但不宜称为蛤蚧药用。

0 阅读:32

皇铭安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