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这个时代已经不需要我这种人了”这是濮存昕在访谈中说的一句话,也让我们消失在他的九年间有了一丝的端倪。
虽然他没有再说,但是观众也看到了这一点,由于观众身上的兴奋点有很多,所以视线自然就容易从他身上转移过去了。
但是人们又总会想起当初那个在小品舞台上幽默诙谐的人。
那么多年的舞台生涯又是怎样的生活呢,濮存昕这九年又经历了什么,这些都成为了人们心中的疑问。
那么濮存昕的生活又到底是怎样的?
濮存昕的病痛经历。濮存昕的一生是一部坎坷的人生道路,一方面他享受着演艺行业给他带来的光辉,而另一方面又是他所经历过的艰难挑战。
文学可以说是时代中一个国家的精神力量,而艺术则是精神的动力。
两个集合在一起构成了文艺。
濮存昕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在文艺勃发兴起的时候,家庭中的文艺氛围浓厚,自然吸收了父母身上的文艺气息,所以在濮存昕身上自然会有浓厚的文艺修养。
但是学业也将濮存昕推到了这个学业至上的年代。
在1964年,濮存昕降生于北京城,但是这时候也恰恰是时候说文艺作品受到广泛打压的时候,这难免也会影响到濮存昕的健康生活。
幼年时期的濮存昕本是健康快乐的,但是在三岁的时候,却被小儿麻痹症找上了他,这也意味着他将遭受多次重病的摧残。
在医院中,他的父母一直陪伴在他身边,每天都为他进行治疗,感受到父母身上爱意的同时也感到了生活的不易。
因为他的腿部需要进行多次手术才行,这个流程下来需要消耗很长时间,还会有所耽误,甚至还有可能会影响到腿部的健康。
这是一个漫长而又痛苦的治疗过程,有时还会令他产生一些负面想法,时常会想是不是命该如此,是不是只能躺在病床上不能站立了。
但是在父母的悉心照顾下,他慢慢克服了各种困难,重新站立起来,但他身上也留下了很多病后的后遗症。
尽管如此,濮存昕并没有灰心丧气。
反而积极面对每一次挑战,并将这种精神延续到了后来去插队知青的生活中。
要知道,这一待就是九年,九年足够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即使身体健康的年轻人在农田劳作中也经常能受磨难,不要说像当时还没有完全恢复健康的濮存昕呢。
知青岁月自然也会非常艰苦,在农村中干着最辛苦的活,受着太阳的晒雨淋,还要面对饥肠辘辘的生活,无论是肉体上还是精神上都会受到许多摧残。
幸好有这种经历,才会让濮存昕变得更加吃苦耐劳,对于艰苦的岁月也能够坦然接受,更有耐力。
这么一磨炼他的意志更加坚定,也在艺术上更加精进,并且磨炼出来的意志不仅仅在事业上,在家庭中对于父母的照顾上也是一丝不苟。
. 濮存昕的艺术之路。1978年,濮存昕正式踏入了自己的艺术之路,同年考入了空政话剧团,这也是他走向官方舞台的第一步,也是走向演艺行业的一大步。
因为在此之前他一直是在农村插队,没有接受正规的表演训练,所以当时还以为自己没戏。
然而想不到的是,一个学建筑的学生却考虑到了艺术性,并将这个想法付诸实践,所以在后面面试的时候跳出了板凳上的广播音。
这就是人生中的未知与意外了,就连濮存昕自己也没有想到,只是想着当时这样子玩玩罢了。
另外一方面来说,既然能考入其中,也就代表着一些必然性吧。
24岁的濮存昕开始了正式的艺术生涯,不仅如此,这也是他重新认识自己的契机,同时也是一段新的关系的开始。
1980年的一天,濮存昕和同伴一起前往白求恩医院排练,走到一半的时候,同伴忽然说:“兄弟,我们要搭档了!”
濮存昕面前站着一位高挑又靓丽的姑娘宛萍,二人互相打量,也露出了会心的一笑,一见如故后的他们很快就进入到了角色中,两人的配合非常默契,很快就进入到排练状态,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后来两个人又一起合作了一些作品,无论是在艺术上还是生活中,两个人都扮演着“搭档”的角色,而他们之间那种轻松自在又默契十足的氛围,也是夫妻跻身模范夫妻的一方面原因。
和睦而又亲密的一家人自然是美好的,但是命运就是这样无情,有好的时候就一定有坏的时候。
2015年,弟弟濮存岩不幸过世,让濮存昕一下子就站在了风口浪尖上。
. 晚年生活 义无反顾对父母负责。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人们都是这样想,不去考虑明天可能发生的一切事情,而我们每一天都在不断步步向前推进,我们并不知道明天和我们开玩笑的是老天还是命运。
所以面对未来我们也有无数个可能,有好事张开怀抱的一面,也有坏事撂下一盆冷水的一面,它就像一个无形的人,把时间给一个个分割开来,这里有时间,还有可能和未来,甚至还有未知。
而接受这些的人就是我们曾经懵懂无知又天真无邪的小孩子。
当下来说,现在的小孩子们还享受着美好的童年,但是40年前却没有这样享受,40年前的人还处于“黑暗”时代,在他们心中不应该有自己的妄想,而随之而来的就是命运给他们准备的冷水,让他们清醒清醒!
这个叫做“上山下乡”的运动,不断有青年走出校园和城市奔赴农村插队劳动,其中当然少不了年轻帅气的小伙子,想要通过劳动锤炼意志。
但是又将自己如何面对未来这个问题抛之脑后,在那个年代少不了莽撞。
反正要下乡就去下乡,不考虑农村生活和自身价值之间是否能够统一?
反正到了农村,大多数人只要不是“反动派”基本不会和你计较什么,但即使这样,他们之间也不会形成友好的关系。
其中有很多青年面对农村接踵而来的各种困难选择放弃,也有一部分坚持下来了,但他们之间不会有什么深厚真挚的感情,更别提之间会碰撞出什么爱火花了,这些都是基于社会大环境下形成的结果。
更别提像当时下乡时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健康的人,要知道农村中不仅条件差还充满危险,一不小心再加上身体没有其他人的灵活,将自己给摔了,那后果可就严重了。
或者还有哪种就是想骑马代步,被马惊了一下摔下来,又或者是在干活的时候,不小心受伤后来发炎等,都足以要了他的命。
但这不是盲目的,而是有根源、有原因、有结果的,那就是当时社会大环境中的一些波动。
有些只能逆来顺受,甚至忍气吞声,有些则是抱怨个人和社会之间的一些关系,也有的选择以其他方面去反抗,但不管怎么说,一切都是因为当时社会环境造成的一切事情。
后来随着时代变迁,社会环境以及其中一些风气也变了,但是生活中的压力依旧存在。
2015年弟弟不幸过世,又压垮了濮存昕脆弱已久的内心,他承受不住这样的心理压力,同时负责照顾家人,让他一度陷入绝望之中。
但是家庭是支撑自己的原因,他不得不放弃这样的心理活动,更何况作为家中长者,他早已给自己贴上责任这张标签,也早已义无反顾。
作为家中长者,我们都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这是对家庭也是对社会的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
随后便是一系列繁杂而又琐碎的事情,让本就身体残疾的人陷入低谷之中,也让他一度有些颓废,但眷恋家庭身上的责任感也让他渐渐振作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