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血脂,老年人最怕的就是胆固醇,尤其是“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确实,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氧化后堆积在血管壁,就形成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而斑块会导致血管管腔狭窄,甚至是堵塞,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所以说,中老人一听说自己的胆固醇高了,就吓得不行。但其实,“坏”血脂不只有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一种,有一种血脂常被忽视,也是堵塞血管的元凶。
不容忽视的“坏”血脂!临床常规的血脂检查主要有四项,即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还有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其中高密度脂蛋白越高了越好,其他三项都是越高了越危险。所以大家去查血脂,也一般都以“血脂四项”为准,但其实想要全面知晓自己的血脂情况,应该接受完整的“血脂七项”检查。
血脂七项就是在基础的四项之上,又加了脂蛋白a、载脂蛋白a1和载脂蛋白B三个指标。今天所讲的“坏血脂”,就是其中的脂蛋白a。
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脂蛋白a升高和LDL-C升高一样,也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有关,也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的机制和LDL-C一样,该脂蛋白会通过动脉壁胆固醇沉积,直接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另外,它还会减少纤溶酶合成,加速血栓形成。所以,脂蛋白a升高,同样不容忽视。
关于脂蛋白a的相关研究:
① 脂蛋白a升高与心梗发生风险的增加有关,而且还与主动脉瓣狭窄有关。② 脂蛋白a升高会增加脑中风的发生风险,研究发现,相比于脂蛋白a正常者,其水平>93mg/dl时,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风险增加60%。脂蛋白a升高的危害显而易见。
如何应对?
脂蛋白a和其他的血脂不一样,它的升高主要与遗传相关,所以基本不会有变化。统计发现,非洲裔人群的脂蛋白a比亚欧人群要高出一倍左右。我国人群的脂蛋白a临床检查值也有很大的差异,一般在0.5-500mmol/L或0.2-200mg/dL之间波动。
35mmol/L(14mg/dL)以下为正常值;35-75mmol/L或14-30mg/dL之间属于交界危险值;75-125mmol/L或35-125mg/dL之间属于高度危险值;125mmol/L(125mg/dL)以上则为极端高度危险值。因为脂蛋白a基本不会随年龄变化,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尽早查一下脂蛋白a,知晓它的水平,做到心中有数。尤其是中老年人群、心血管高风险人群,一定要看看自己的脂蛋白a是否处于安全范围内。若发现高于正常值,要积极干预。
目前,PCSK9抑制剂、阿昔莫司被证实有降低脂蛋白a的功效,有需要的患者可以遵医嘱选择。当然,饮食、运动等生活干预方式可能对脂蛋白a的影响并不大,但却可以帮助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其他的“坏”血脂,这对脂蛋白a升高的患者来说,也是很关键的一点。控制血脂全面达标,才能最大限度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除了脂蛋白a,这些“坏”血脂也需谨慎对待!
1.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这个被称为“坏”胆固醇的血脂,是公认的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因为它沉积在血管壁,会堵塞血管,诱发血栓形成,从而导致心梗、脑梗、冠心病等疾病。所以说,一旦发现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必须积极应对,尤其是心血管高风险人群。
如何应对?
① 生活方式干预为首选,若患者还年轻,而且属于心血管低风险人群,单纯LDL-C升高低于4.9mmol/L的情况下,可以不用吃药,通过控制高胆固醇、高脂肪、高糖饮食,加强运动等措施来进行治疗。
② 若生活方式干预无效,或本身属于心血管高风险人群,或单纯LDL-C升高严重时,就应该及时开始用药治疗,一般首选他汀类药物,若不耐受可换用依折麦布等。
2. 甘油三酯(TG)甘油三酯升高对心血管的伤害,虽然不及低密度脂蛋白升高,但确实也是诱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不仅如此,甘油三酯严重升高还可能诱发急性胰腺炎,危及患者的生命。所以,发现甘油三酯升高,也需积极干预。
如何应对?
① 生活方式干预仍为首选,而且甘油三酯升高与饮食等生活习惯的关系更为密切,一般升高不严重的话,通过限制脂肪摄入、加强锻炼、减轻体重等方式,都能降到正常。
② 对于生活干预无效,或者升高至5.65mmol/L以上的患者,需要赶紧把甘油三酯降下来,此时药物治疗就是必要的,常用药为烟酸类、贝特类等,要遵医嘱用药。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真的是越高越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