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榆林“财大气粗”的印象深入人心,国资背景的基金更不必言说。
但榆林能源产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榆能基金”)自设立以来就面临着募资难,投资也难的困局。
直到半月前,旗下基金终于投出首个项目——位于渭南的永辉彩食鲜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彩食鲜”)获得其战略投资。
榆能基金成立于2016年末,管理两只基金,投资方向分别为金属镁产业、乡村振兴。但目前仅乡村振兴基金投出彩食鲜一个项目。
对于现状,榆能基金投资部长张亚楠告诉镐科技(ID:Hao-keji),造成现状的原因比较复杂。
从乡村振兴基金的情况来看,农业项目回报率低,投资周期长,好项目非常少。在七年多的漫长探索中,他们多番尝试,将榆林当地的项目跑了遍,也感受到农业投资领域的困与难。
首次出手,投向永辉供应链
半个月前,榆能基金首次出手,6000万元战略融资投向彩食鲜。
彩食鲜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食材供应链企业,其主要订单来自于党政军、企事业单位。
它原本是永辉超市旗下B2B业务板块,2018年末,永辉超市将该板块剥离,同时引入高瓴资本、红杉资本等成立合资公司。此后,彩食鲜独立发展,不再纳入永辉超市合并报表。
在此次战略融资前,2020年12月,彩食鲜还曾获得过10亿元A轮融资,由中金资本旗下基金和腾讯领投,多方资本跟投,老股东高瓴、红杉亦持续加注。
而本次融资背后,出资方则是榆能基金旗下乡村振兴基金,名为陕西财投渝农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将其称为“乡村振兴基金”)。
乡村振兴基金成立于2022年年末,是陕西省首只以“乡村振兴”为投资方向的现代农业类股权投资基金。
这只基金不仅引入了老牌农业投资机构——重庆农投基金,还是陕西省引导基金与榆林市政府引导基金的首次合作。
基金规模3亿元,由榆能基金担任基金管理人,重庆农投为执行事务合伙人,二者共同管理该基金。这也是多方商议探索出的“双管理人模式”。
提到投资彩食鲜的细节,榆能基金投资部长张亚楠分享道,在此之前,重庆农投已对项目跟踪长达一年半之久,进行了充分的尽职调查及可行性论证。通过和同类型企业对比,他们判断,该项目预期收益不会差。
另一方面,基金获知,彩食鲜要进行港股资本市场Pre-IPO前的最后一轮融资,希望引进有政府产业背景的基金。恰好乡村振兴基金也一直在寻找农业供应链独角兽项目,二者一拍即合,融资落地。
而从彩食鲜的状况,可以清楚看到该基金的投资策略。2018年至今,彩食鲜营收持续增长,2023年规模更是超过70亿元,已是行业巨头。
张亚楠也提到,乡村振兴基金的投资策略确实偏向成熟企业,一般来说,营收未超5000万元,或净利润不超过1000万元的项目都不在他们的筛选范围。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之前,榆能基金已经成立超过七年,却始终未有投资消息传出。对此,榆能基金回应:“我们的投资理念比较稳健,宁愿不投,也不能乱投”。
榆能基金向镐科技分享了在这漫长七年的波折与探索之旅。
一波三折,募资困难重重
榆能基金公司的成立要追溯到八年前。2016年,张亚楠还在西安从事房地产私募基金投融资工作,偶然得知榆林要成立国有背景的基金管理公司。
怀着回家乡干一份事业的想法,年底他回到榆林,加入榆能基金初创团队。
很快,榆能基金的设立申请审批通过,注册金额1000万元。其中,榆林矿业公司出资700万占股70%,深圳市华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出资300万,占股30%。
2019年,为优化股权结构,榆能基金引入战投,榆林市企业发展投资公司入股。
至此,其股东结构为:榆林矿业占股51%,榆林企业发展投资公司34%,深圳华麟占股15%。
管理公司团队成功组建,仅仅是一个开始。调研当地特色产业、选择投资方向、寻找投资人、募资、找项目,无不考验着这个初创团队。
2018年底,榆林市农业农村局就曾发起设立规模6亿元的农业产业发展基金,还为此召开了千人的揭牌大会。
张亚楠说,原本该基金计划是:榆林市引导基金出资50%,剩余部分通过社会资本募集,榆能基金担任唯一的管理人。
但真正募资时,他们发现,“募资太难了,几乎就是募不到”。那两年,他们面对着外界的质疑,一直各处寻找合作伙伴……
2021年,榆能基金了解到陕西供销系统内一只基金,几乎有着与他们相似的命运。同为涉及三农产业基金,该基金原计划规模3亿元,也面临着社会募资困难的情况。
榆能基金团队满心欢喜,多次与该基金管理团队高层洽谈合作。但最终因为供销公司内部业务调整,出资暂停,一腔热血付之东流。
榆林当地的龙头民企,榆能基金也接触过,甚至拿到了机构出资意向函。但因为对方要求投资后,对自身项目进行1.5倍返投,管理人考虑到协会备案可能存在关联交易风险,民营资本也不得不退出本次合作。
直到2022年末,与重庆农投基金牵手,这个立足榆林的农业产业基金才终于落地。
一年后,榆能基金投出首个项目——彩食鲜。张亚楠告诉镐科技,其实这些年团队的压力很大。
此外,他提到,这个项目的顺利投资落地是双管理人模式在农业领域投资的可行性见证,后续将对接更多优质项目通过资本招商完成榆林的产业落地。
农业类基金的痛与难
榆能基金波折经历的背后,不仅是新基金面临的市场信任问题,更是农业类基金普遍的痛与难:不仅募资难,投资也难,本地符合真股权投资标准,且能够到期退出的项目凤毛麟角。
在乡村振兴基金募资初期,榆能基金还和传统能源企业进行过接触。但是“煤老板们”心里也有一笔账:我开煤矿挖煤,赚钱速度很快,利润也高。对比之下,农业类基金的收益率低,投资周期长,显然没什么吸引力。
拿到钱虽不容易,更苦恼的是“花钱”也尤为艰难。从2018年开始,榆能基金团队就开始对榆林当地农业项目摸排调查。
比如榆林推出的羊子“双千万”工程,计划将湖羊和超级绒山羊的养殖规模分别提升到千万只。
在湖羊领域,榆能基金走访当地多个大型养殖基地,养殖规模均在8-10万只,且项目涉及全产业链,从育种、养殖到屠宰、深加工皆有布局。
但因近年来玉米豆粕等饲料价格上涨,湖羊销售价格长期在每斤18-20元徘徊,营收无法覆盖成本,整体仍处亏损阶段,难以满足现阶段乡村振兴基金的投资策略。
绒山羊领域,榆能基金也曾与当地代表性企业有过接触。羊绒素来有软黄金的称号,营收自然不菲。但是调研企业只愿接受对养殖板块的投资,羊绒的深加工领域则不愿基金来“分一杯羹”。
甚至还有企业明确提出,要求明股实债的投资,收益仅对标同期银行利率。对于一个追求投资回报的投资机构来说,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此外,由于农业本身有税收优惠,不少企业的财务管理都不规范,投后管理工作难度很大,这也是行业的通病。
作为一个市场化投资机构,基金必然要考虑本金安全和收益问题。但乡村振兴基金又有着拉动当地产业发展,给农业延链、强链、补链的使命。
榆林市政府引导基金要求该基金投资项目必须在榆林当地完成60%返投。而投资成熟企业,带动本地发展,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如今,投资彩食鲜算是开了个好头,按照计划,乡村振兴基金正在接洽的数家大型农业类企业也即将做出决策。
对于榆能基金来说,农业类基金投资难的困局暂时得到了缓解。但农业发展、农业项目的投融资困境如何解决,还需更多机构持续探索……
(图片来源:彩食鲜、榆林财投、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