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演义故事04三战高句丽

划过指尖有烟云 2024-12-27 22:50:37

上册说到,自隋炀帝南下江都、巡游漠北、经略西域之后,西、南、北三方皆服,唯一就是东北的高句丽(也叫高句丽)不服,隋炀帝一怒之下准备攻打高句丽。

高句丽国始建于东汉末期,是中国东北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其疆域包括辽宁、吉林部分以及朝鲜半岛的北部和中部。朝鲜半岛有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其中高句丽最强大。

大业七年(公元611年)春,百姓已被国内数项工程折磨得疲惫不堪,而隋炀帝还是不顾百姓的死活,由江都来到涿郡,颁诏讨伐高句丽檄文,各路大军齐集涿郡。

隋炀帝令幽州总管元弘嗣在三个月内,督造三百艘战舰。为了及时完工,监工挥舞着皮鞭,疯狂地抽打工役,工役们天天泡在水中,腰部以下都生蛆化脓,却得不到医治,舰船造完,死者已达十之三四。

隋炀帝轻视民生,又征发江淮以南一万多名水手,三万名弓箭手,三万名凿冰手;并令河南、淮南、江南三地送来五万乘战车到高阳郡,运载盔甲、帐篷等军备物资。

同时,又征调民夫、民船,将黎阳仓、洛口仓的粮食经水路运往涿郡。

第二年,一百多万的隋军在涿郡集结完毕。隋炀帝将军队分为左、右十二路,前军先行,后军继进,两军相距约四十里,总共用了四十天,才全部走出涿郡城。

兵役、劳役、造船、准备物资等一系列折腾,除了耗费民力、财物以外,还使百姓错过了农耕时节。河北、山东等地田间荒芜,颗粒无收,致使粮价飞涨。

不仅如此,黄河又泛滥成灾,再加上各地贪官横征暴敛,百姓的生活雪上加霜。山东邹平人王薄率领百姓在长白山(今山东章丘)起义,他自称“知世郎”,取世事可知、隋朝必亡的意思。

山东全境逃避徭役的民众聚集到一起,投奔长白山义军。接着,平原郡的刘霸道、高鸡博的孙安祖、河曲的张金称、清河的高士达、河北的窦建德也纷纷拉起义旗。

但是,这些起义军影响不了隋炀帝东征的步伐,他认为小股刁民不足为虑,只派荥阳通守张须陀等人对付起义军,还继续向高句丽进发。

大业八年(公元612年)三月中旬,隋朝大军已达辽水西岸,高句丽利用辽水在东岸拒敌防守,隋军无法前进。

工部尚书宇文恺奉命搭建三座浮桥,右屯卫大将军麦铁杖做先锋,率领敢死队兵士,踏上浮桥杀向对岸。

可是因架桥时间仓促,浮桥的长度不够,敢死队员在距离东岸一丈的地方,被迫跳入水中,游泳登陆,溺死不少。

麦铁杖一路登岸,闯入高句丽阵中。虎贲郎将钱世雄、孟詧也率队跃上岸来,先后杀入。就像猛虎下山一样,高句丽兵被杀无数。

怎奈大队隋军没有跟上,麦铁杖等三人率少数士兵拼力死战,因势孤力竭,相继捐躯。隋炀帝听说麦铁杖战死,追赠他为宿郡公,让其长子继承爵位。

隋炀帝又命少府监何禂监督接长浮桥,用了两天架接完毕。隋军大队人马渡过辽水,大战东岸,杀得高句丽兵七零八落,死了一万余人,余众都退守辽东城。隋军把辽东城团团围住。

隋炀帝来到辽东,令尚书卫文升招抚辽左百姓,并下诏告诫各军将领说:“朕这次东征,是想征讨有罪的人以抚慰百姓,并非为功名而来。为减少伤亡,不得轻进,谁敢擅自行动,必定严惩。”

众将领接到这道谕旨,没有一人敢先动。这样半个月过去了,辽东城还没有拿下。隋炀帝不禁焦急起来,他找来众将领诘问,斥责众将领贪生怕死,不肯尽力。将领们十分惊慌,连忙谢罪。

右翊卫大将军来护儿,决计进攻高句丽的都城平壤。他率领江淮水军出发,在离平壤六十里的地方大破高句丽兵后,不等其他军队汇集,便冒险轻进,结果被高句丽兵杀得狼狈败回。

辽东城久攻不下,隋炀帝命令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右翊卫大将军于仲文等九位大将军,率领九路人马,绕过辽东城,自辽河东岸渡过鸭绿江,直接进击平壤。

九路大军每日身负百日粮草,再加上盔甲、刀枪等辎重,实在不堪重负,有的士兵就将部分粮食偷偷扔掉。

隋军七战七捷,一直打到平壤城下,士兵身上所带的粮食此时所剩无几,除非一鼓作气攻下平壤城,否则三十多万大军全得饿死。

平壤城防守严密,一时难以攻破,这时高句丽呈上降表(是诈降),宇文述为了保住三十多万将士不致饿死,顺势决定抗命班师。

就在隋军撤退之际,高句丽兵突然杀出平壤城,追击隋军。隋军且战且退,被萨水阻隔,被迫背水一战。萨水之战,三十万五千名隋军,回到辽东城的只有两千七百人。

隋炀帝又惊又怒,做龙舟返回东都。他首先要处置的是架桥长度不够的宇文恺,可宇文恺回到东都就病死了。而宇文述、于仲文等九路大将,只有卫文升全军而归,被晋升为光禄大夫,其余八人全部下狱。

在审讯过程中,宇文述等七人将罪责全部推给于仲文,说于仲文怕送降表的高句丽使者,发现隋军缺粮的秘密,扣押了使者,激怒了高句丽,所以高句丽才反攻的。

宇文述等人因此被放出狱。后来,于仲文在狱中得病也被释放,出来不久就病死了。

一转眼,便是大业九年(公元613年)正月,隋炀帝不甘心失败,再次诏令天下兵马汇集涿郡,征讨高句丽。并重新启用大将军宇文述为先锋。

到了四月,隋炀帝命大将军宇文述、杨义臣率军绕过辽东城直捣平壤;他自己则带兵攻打辽东城。

辽东城的高句丽兵严密防守,隋军夜以继日地攻打,二十多天过去了,双方各有伤亡,但辽东城依旧岿然不动。

隋炀帝仰攻用人梯,俯攻用锹凿,但始终不见效。他又命人做了几十万个布袋,里面装上石土,从城墙根下堆积起来,堆到与城墙平齐时,便令兵士登上去作战。

与此同时,又推出许多高出城墙的八轮楼车,上面搭载着数万名弓箭手,弯弓竟射。高句丽兵防不胜防,危急万分。

隋军正要一鼓作气攻入城中时,不料隋朝廷忽来急报说,国内发生叛乱,洛阳被围。逼得隋炀帝只好引军折回东都。

原来,这次起事的地点是在黎阳,起事人是杨素的儿子杨玄感,官居礼部尚书兼上柱国,继承了父亲楚国公的爵位。他体貌雄伟,擅长骑射,喜欢交朋好友。

杨玄感有一个莫逆的朋友叫李密,其父是隋初的柱国,他在隋廷担任左亲侍一职。李密睿智而机敏,他曾对杨玄感说:“临阵对决,我不如你;帐内运筹,你不如我。”

隋炀帝第二次征高句丽时,命杨玄感在黎阳督办粮饷,他听说山东盗贼四起,料知天下从此多事,又想到父亲死时,隋炀帝曾说杨素不死,定会灭他九族,因此十分忧虑。

虎贲郎将王仲伯、汲郡赞治赵怀义,趁机劝杨玄感谋变。杨玄感于是故意让粮船逗留,迟迟不肯发往涿郡,欲让东征各军因缺粮而哗变,以便伺机起兵。

同时,他又秘密召回出征辽东的弟弟武贲郎将杨玄纵、鹰扬郎将万硕,还有留在京师的小弟杨玄挺以及李密,一同赶往黎阳。

刚巧将军来护儿调集水兵自东莱入海,即将抵达平壤。杨玄感密遣家奴绕道来到平壤,散播谣言说来护儿想延期谋反,煽惑人心。

然后,杨玄感进入黎阳城招兵买马,并以讨伐来护儿为名,召集邻近各郡的兵士。同时任命赵怀义为卫州刺史,元务本为黎州刺史。河内主薄唐炜为怀州刺史。唐炜不肯受命,暗地逃走。

杨玄感劝与他一起督运粮草的御史游元,共同谋反,被游元凛然拒绝。杨玄感一怒之下,将他杀死。

随后组建了一支由运粮壮丁和船夫构成的八千人军队,杨玄感誓众说:“当今天子无道,视民如草芥,苛捐杂役,民不聊生,从征辽东的兵士战死无数,今天与你们起兵,去救百姓,你们愿意吗?”众人齐声回答:“愿意!”

杨玄感大喜,当即部署队伍。正巧李密与杨玄挺一同赶来,杨玄感忙将李密迎入营帐,向他问计。

李密认为:“隋军此次出征,南有大海,北有突厥、契丹,西面仅有辽西走廊一条生命线。若我军东进蓟州,高句丽再从隋军背后偷袭,两面夹击,隋军必败。此乃上策。”

李密又说:“关中八百里秦川可谓天府之国,守将卫文升不足为虑。若我军越过沿路关隘西进可直取长安。那时就算天子回朝,也为时已晚。我们据险临敌,进可战,退可守。此乃中策。”

杨玄感又问下策。李密道:“如就近攻打东都,可以号令四方。但只怕东都那些人,早已得到咱们起事的消息,而有所准备。也许不等拿下东都,就遭遇天下兵马的四面包围。”

杨玄感笑道:“眼下文武百官的家属都在东都,如果拿下东都,先声夺人,东征的官吏绝对不寒而栗。所以你的下策,其实是上策。”于是,没有依照李密的上、中策,杨玄感竟取其下策,带着义军径直杀向洛阳。

果然东都这边早有防备,杨玄感极尽精锐攻城,但留守东都的樊子盖也不示弱,一守一攻,杀伤相当。

留守长安的代王杨侑接到东都的急报,忙派刑部尚书卫文升前去援救。杨玄感用羸兵弱卒把卫文升引入埋伏中,一声号鼓,杀死隋兵无数。

三天后,两军再次交战,刚刚拼杀到一块儿,杨玄感就让人大声呼喝:“官军已经抓获杨玄感了。”隋军莫名其妙,东张西望,手足无措。

杨玄感乘机带领数千名精骑突然杀入卫文升的阵内。一场厮杀,隋军死了一大半,只剩八千余人保护着卫文升,狼狈退去。

自此,杨玄感兵威大震,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投到他的麾下。没过多久,八千人的队伍摇身一变,竟成了十万大军。

随同隋炀帝东征的右武侯大将军李子雄,因受到猜疑而逃回洛阳,投靠杨玄感,并劝杨玄感称帝。杨玄感转向李密,李密告诫他道:“请不要称帝!”

李密又对杨玄感说:“自黎阳起兵以来,虽然取得数场胜利,但是我们还没有攻克东都,而天下救兵即将到来,如不早拿下,关中就危险了,请杨公三思。”

杨玄感冷笑无言,虽然不再提称帝的事情,但心中不免存有芥蒂,因而渐渐疏远李密。

不久,隋炀帝返回涿郡,发兵四面逼近,令武贲郎将陈稜攻打黎阳,武卫将军屈突通进逼河阳,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继进,右骁卫大将军来护儿又从东莱援应,连战败的卫文升也重整旗鼓,与杨玄感一天数斗。

杨玄感的弟弟杨玄挺受伤而死,他这才有些惊惧。又听说屈突通的兵马即将杀到,他依照李子雄的计策发兵拦阻屈突通过河,偏偏东都的樊子盖又出兵骚扰。

这时是东有屈突通,西有卫文升,再加上樊子盖的夹攻,三路一齐动手。杨玄感再骁勇也招架不住,三战三败,无法挺住。

洛阳久攻不下,杨玄感只得采取中策:引军西行进潼关,以图长安。不料途中他因贪图近利,而停止前进,转而攻打弘宁宫,急得李密直叹气。

在弘宁宫耽误了三天,屈突通、宇文述等人率大军陆续追来,杨玄感不得不撤退,边战边行。来到了董杜原,被隋兵追上,展开了决战。

杨玄感大败,仅带十几名骑兵窜入林木间,回头一看,亲信只剩弟弟杨积善一人。杨玄感求弟弟杀了自己,以免被捉受辱。

杨积善无法狠下心来,忽见后面尘土飞扬,追兵将至,急忙抽刀将杨玄感杀死,然后准备自杀。此时隋军已到,将杨积善擒住,押往行宫斩首。

杨玄感的弟弟中,只有杨玄纵逃脱,不知下落;而朋党中,只有李密逃走。

隋炀帝还想杀尽杨玄感的党羽,他令大理卿郑善果到东都从严勘查。郑善果立即派人四下搜捕,不论首犯、从犯、只要与杨玄感有牵连的,一律斩首,竟有三万多人遇害。

跟随隋炀帝东征的兵部侍郎斛斯政,因曾与杨玄感暗地通谋,忙逃入高句丽。斛斯政与弘化留守元弘嗣是姻亲关系,隋炀帝也怀疑元弘嗣,当即令卫尉少卿李渊,把他抓捕入狱。

李渊是陇西郡成纪人,表字叔德,他的祖父李虎是西魏的太尉,他的父亲李昞是北周的柱国大将军,母亲是隋文帝独孤皇后的姐姐。

李渊与隋炀帝是姨表兄弟,李渊生于公元566年,比隋炀帝大三岁,世袭唐国公爵位。隋炀帝对李渊非常信任,抓捕元弘嗣后,让李渊担任弘化留守。

隋炀帝从涿郡回到长安,但全国的盗贼此起彼伏。隋炀帝派江都丞王世充率兵剿灭了几个自称“弥勒佛转世”的贼首后,又开始惦记征服高句丽了。群臣明知不妥,可都不敢进谏。

大业十年(公元614年)春,各路大军又齐集涿郡,三月十四日,正式开拔。许多士兵不忘两次东征的惨痛经历,在东征的路上开小差逃跑,隋炀帝诛杀逃跑的士兵祭旗,但还是阻止不了士兵逃亡。

好不容易到了怀远镇,正是夏尽秋来,前锋来护儿率兵在卑沙城大破高句丽兵。高句丽兵伤亡惨重,败归平壤,来护儿紧追不放。因前两次征战双方都损失惨重,现在高句丽人少,更是元气大伤。

无奈,高句丽国王高元只得订城下之盟,遣使向大隋请降,俯首称臣,并绑来在高句丽避难的斛斯政。来护儿忙请示隋炀帝,隋炀帝大喜,当即令他押解斛斯政班师。

大将军宇文述对隋炀帝说: “斛斯政犯谋逆、叛国大罪,为惩戒乱贼,应变例处死。”于是隋炀帝令人把斛斯政绑在柱子上,乱箭射死,然后又肢解尸体,放锅里煮后,分给百官吃。

这时,国内越来越纷乱,隋炀帝仍不以为意,只是派江都丞王世充、齐郡丞张须陀剿贼。

王世充大破齐郡贼孟让;张须陀扫平左孝文等余贼。隋炀帝高兴地封王世充为江都通守,张须陀为河南讨捕大使。

不久,又有涿郡人卢明月作乱,张须陀在得力战将罗士信与秦琼的辅助下,大破卢明月的十万大军。卢明月只带几百人逃走,后来掠夺河南时,被王世充杀死。

再说突厥,启民可汗已死,他的儿子咄吉世嗣位,被隋廷册封为始毕可汗。始毕又准备娶后母义成公主为妻,并上奏请示隋炀帝。隋炀帝鉴于突厥自古的习俗,也就允准了。

始毕很有勇略,他招兵买马,即位不到几年,部落便强盛起来。隋朝的黄门侍郎裴矩,怕始毕强大对隋朝不利,就向隋炀帝奏请,封始毕的弟弟咄吉设为南面可汗,以分减突厥的势力。

隋炀帝依计派使臣去册封,没想到咄吉设十分懦弱,不敢受诏。隋朝使臣只好又跋涉千里,捧着诏书回朝。

始毕得报后,对隋廷搬弄是非的动作特别不满。而裴矩探得突厥的史蜀胡是始毕的第一谋臣,就用重金诱使他来到边塞,谋害了史蜀胡。始毕自此与隋朝恩断义绝。

大业十一年初夏,汾阳宫告竣,隋炀帝带着妃嫔和三皇子赵王杨杲游幸汾阳。因怕路上遇见盗贼,隋炀帝特意调李渊为山西、河东抚慰大使,让他先行清道。

果然,龙门一带盘踞着母端儿、敬盘陀等贼人。李渊当即发兵剿捕,击破母端儿、收降敬盘陀,道途贼众被肃清,隋炀帝这才得以安全抵达汾阳宫。

在汾阳官住了几个月,到了秋高气爽的时候,隋炀帝却不想南归,开始顺道北巡。可是刚一出长城,忽然碰见从突厥来的密使,说是奉义成公主之命,前来送信。

隋炀帝取过书信一瞧,失声惊叫:“不好了!始毕要来杀我了!”说着,一面让人留住来使,一面下令回朝。众人听说有急变,仓促回头,拥着隋炀帝返回长城。

刚入雁门关,就猛听到呼哨声、人马声杂沓而来。隋炀帝非常害怕,他对众将士说:“可恨的始毕,无端偷袭,你们若是努力抗拒突厥,人人有赏,有职位的加官晋爵,没职位的就官居六品。”

将士们一听这话,齐呼万岁,就是寻常士兵也想乘此邀功。因此,全军上下人人摩拳擦掌,居关死战。始毕麾众猛扑,隋军顽强坚守,双方相持不下。

守城将士共有一万七千人,暂时可以阻挡住始毕可汗的攻击。城中的粮草只能支撑二十多天,而雁门关又被围得水泄不通,求援的信使没法冲出。

隋炀帝于是想出了一个浮木传诏的办法。没过多久,汾水河下游的郡县漂来了大量的木桩,上面都绑着隋炀帝的勤王诏令。各州府县闻讯而动,率领人马前去雁门关救驾。

屯卫将军云定兴收到诏令后,紧急招募壮士,应征的人多不胜数,其中有一个少年豪杰也来报名参军。云定兴见他器宇非凡,便把他召进营帐,细问他的姓名和籍贯。

那人回答道:“晚生姓李,名叫世民,是现任抚慰大使李渊的次子。”云定兴欢喜地道:“将门生将,看来古语不假,只是你年纪还小,恐怕现在不能为国效力。”

李世民朗声道:“世民今年已十六岁,大人怎么知道我不能效劳?况且将在谋不在勇,难道只有临阵杀敌,才称得上是大将么?”云定兴不禁称奇,忙让他坐下,问起救驾的计策。

李世民从容说道:“始毕突然大举兴兵,围攻天子,就是认定我们仓促之下无法调来援兵,所以他才如此猖獗。眼下这里兵少,临时募兵只能招来一群乌合之众,不堪一击。”

语气一转,李世民又说:“我们不如虚张声势,作为疑兵,白天引动旌旗,晚上击鼓相应,让胡虏以为我们已有大队人马赶到,使他们的围困无法得逞,自然望风而逃。”

云定兴拍手称赞,立刻安排部将施行李世民的计策。突厥望见绵延数十里的旌旗展动,不知来了多少增援的隋军,所以不敢轻举妄动,没有急攻雁门关。

隋炀帝又秘密派人去突厥,请义成公主设法解围。义成公主便致信始毕,骗他说国内有变,催其速速折返。大业十一年(公元615年)九月十五日,始毕可汗大军撤回漠北,雁门关整整被围困了三十三天。

隋炀帝见始毕退去,便率领将士回到东都。这次固守雁门的将士一万七千人,全部浴血奋战。然而回到东都,隋炀帝只奖赏了一千五百人,与在雁门关所许下的承诺严重不符。

将士们便觉得王言似戏,有所抱怨。樊子盖为众人请愿,说不能失信于人。隋炀帝生气地说:“你想收买人心吗?”樊子盖哪敢再多说。自此,军心涣散,各怀二心。

欲知后续故事,请看第六册《义旗并举》。

0 阅读:0
划过指尖有烟云

划过指尖有烟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