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干部职业倦怠的社会心理学研究

爱农者看闻 2024-06-14 17:10:35
摘 要:职业倦怠是一种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感低落的症状,是现代社会普遍性的职业问题。本文以平凉市乡镇干部这一群体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走访座谈、交流等方式,对其职业倦怠现象进行了分析,并通过走访部分群众,了解了群众心中的乡镇干部形象、作风等情况。旨在从社会心理学方面探讨乡镇干部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表现及消解对策,从而为改善和提高乡镇干部工作能力,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作者:强进前 乡镇是我国政权组织的基石,乡镇干部在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各项政策,维护群众利益各个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乡镇干部的立场、能力、作风等直接影响着党群干群关系和国家基层政权的稳固。然而,面临社会复杂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明显变化,乡镇干部和其他职业群体一样,在工作生活中同样面临着各种压力和困扰,不同地区、不同年龄,都存在着职业倦怠现象。 一、乡镇干部职业倦怠的现状分析(一)国内外学者对职业倦怠的研究职业倦怠现象存在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主要表现为工作上的无成就感,情绪上的疲惫感,人际交往中的疏离感,知识上的耗竭感,能力上的分裂感,等等。随着年龄和工龄的增加,一般会由起初的心理失衡、情绪失控、角色错位等精神疲劳,导致抑郁冷漠、食欲不振、人格分裂等身体疲劳,最终成为一种综合病理症状。20世纪70年代,国际学术界就开始关注和跟踪研究一些特殊行业和群体的职业倦怠问题,随着工业、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开始追求工作效率、身心健康等与工作本职的关系,曾在美国、日本等欧洲国家十分流行,主要是对医生、教师、警察等职业群体的调查和跟踪研究,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时,大多数学者主要是从某些群体的个人家庭背景、社会生存环境以及人格心理的形成等几个方面进行归纳和梳理,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为解决这些特殊职业群体的职业倦怠提供了有价值的对策建议。最具代表性的研究观点是加拿大教育领导学专家利思伍德在研究教师职业倦怠时采用的个人因素、组织因素和学校的领导“三要素”说,这一观点,对分析其他各行业的职业倦怠现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国内,对职业倦怠现象的认识较晚,主要是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工作生活条件的改善,思想观念的活跃,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不断提高,职业分类越来越精细,面临社会竞争的加剧,各行各业对工作效益的要求不断提高,面对繁重的工作负担和社会生活的压力,一些大城市的部分从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出现了厌倦、疲惫、失眠、抑郁甚至离职、自杀等影响身心健康的症状,严重影响了一些行业的事业和发展,并呈现出向社会各行业蔓延的势头。针对这些普遍存在的问题,一些专家学者开始对职业倦怠较为严重的公务员、教师、医生、护士、警察、金融工作者、市场营销员等职业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重点关注和分析了产生这些职业倦怠的个人因素、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和职业特征,取得了一系列实证性的研究成果,为解决部分行业的职业倦怠问题发挥了很好的理论引导作用,尤其是为各行各业引进和建立心理健康咨询机构打下了坚实基础。近30年来,从国内研究的总体情况来看,该领域的关注点主要集中于职业倦怠概念的扩展、影响因素的量化分析以及对特定群体职业倦怠的个案、实证研究。近年来,随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乡镇、社区等基层干部的认识和关注也较以前提高,对这一群体职业倦怠的研究也更加深入和细致。 (二)平凉市乡镇干部职业倦怠调研分析1. 调研基本情况。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主要选取平凉市辖区三个县的部分乡镇和市党校乡镇干部培训班学员进行访谈、座谈、问卷等调查,并通过走访部分群众,了解了他们心中的乡镇干部形象、作风等情况。在问卷调查中,按照乡镇干部的基本情况、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现状以及表现等,设置了四种问卷表,共发放问卷150份,收回147份,有效问卷144份,其中男性75份,女性69份。通过分析调查问卷数据、座谈交流和实地走访情况可知,平凉市乡镇干部不同程度地存在职业倦怠现象,而且导致产生职业倦怠现象的因素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畴和内容相吻合。 2. 平凉市乡镇干部职业倦怠问卷调查情况分析。问卷一:乡镇干部基本信息。从年龄和工龄来看,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乡镇干部,年龄越大,工龄越长职业倦怠的程度越强。工龄在5年以下的女性干部产生职业倦怠的现象较多,这可能与其刚走上工作岗位就面临结婚、生育、忙于家务等生活因素有关。从工作岗位来看,不论是驻村干部还是常在群众一线的干部或经常在办公室只是有时去基层一线的干部都有职业倦怠的症状。从婚姻状况来看,未婚男性较未婚女性职业倦怠人数多,已婚男性和女性都存在职业倦怠情况,婚后同城的女性比男性职业倦怠人数多。从乡镇干部职务来看,职位越高,职业倦怠程度越高,男性科级干部比同级女性职业倦怠程度高,女性普通科员和办事员的职业倦怠程度比同级男性高。 问卷二:导致职业倦怠的主要因素。从主观方面看,导致男性乡镇干部产生职业倦怠最主要的因素:一是面对一天的工作,感觉非常劳累;二是工作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没时间照顾家庭;三是长期以来,慢慢感觉对自己的工作不感兴趣和不适合干行政工作。导致女性乡镇干部职业倦怠最主要的因素:一是感觉自己的工作太辛苦,没有成就感;二是面对一天的工作,感觉非常累;三是工作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没时间照顾家庭。从客观方面看,导致男性职业倦怠最主要的原因:一是工作负荷重,收入较低;二是行政工作环境较为死板单调;三是职位升迁较为困难,职业发展目标不明确。导致女性职业倦怠最主要的原因:一是工作负荷重,收入较低;二是职位升迁较为困难,职业发展目标不明确;三是工作任务分配不合理,公平感缺失。综合来看,不论男性还是女性,影响其职业倦怠的共同因素主观上是工作忙、压力大,没有时间照顾家庭;客观上是工作负荷重、收入低,职位升迁较为困难。 问卷三:职业倦怠的现状分析。女性在工作5年之内,就已经有职业倦怠症,男性在工作10年以上产生职业倦怠的人数逐渐增加。而且,年龄越大,工龄越长的乡镇干部,不但认为自己有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症,还认为乡镇干部普遍存在职业倦怠现象。 问卷四:职业倦怠的表现分析。从年龄和工龄方面看,年龄越大,工龄越长,在工作中表现的职业倦怠程度越高,且女性高于男性;年龄越小,工龄越短的职业倦怠程度越低,且男性低于女性。从职业倦怠症出现的时间来看,工龄在5年以上的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且女性比男性出现的较早;工龄在20年以上的,大多数经常会有职业倦怠症,且女性高于男性。 3. 平凉市乡镇干部职业倦怠访谈、座谈情况分析。现状一:长期以来,一些工龄在10年以上的乡镇干部,虽在基层工作多年,但工资待遇增幅小,升职空间有限,奖惩激励机制不健全,加之群众对干部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工作成就感低,从而导致职业倦怠。 现状二:近年来,由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重,工作压力大,群众生活千差万别,各种问题层出不穷,乡镇干部在长期高负荷的一线工作中出现不同程度的工作倦怠现象,有的甚至比较严重,并呈现出滋长蔓延的态势。 现状三:近年来,通过“大学生村官”、“四支一扶”或“三支一扶”等渠道入职的乡镇年轻干部,往往要奔波于乡镇和农村之间,因需要两三年的实习期方能转正,而在实习期,工作任务重,工资待遇低,又面临结婚成家、房贷、车贷等生活压力,导致激情消退、身心疲惫、工作懈怠等职业倦怠现象。 综合问卷调查和座谈交流情况来看,相比于市、县机关干部,乡镇干部存在职业倦怠的症状更加普遍和严重,其工作热情度、工作成就感及生活质量明显低于市、县其他部门干部。从个人背景、社会、心理三个方面的因素分析,整体而言,乡镇干部的职业倦怠在日常工作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工作节奏散漫。一些工龄较长的干部,长期以来,工作节奏散漫,缺乏紧迫感,不论遇到什么问题和困难,都是漫不经心,按照原有的工作习惯去处理问题,不善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善于创新工作方法,只是满足于完成任务。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不能及时得到回应和解决,严重影响了干部形象和群众利益。二是工作动机庸俗。有些乡镇领导干部,重权轻责,只想享受地位和待遇带来的荣誉和好处,只做官不想干实事,整天想着投机钻营,走捷径,不思进取,安于现状,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甘于平庸,多年来工作业绩平平,没有亮点和特色。三是工作态度懒浮。一些干部特别是乡镇领导干部懒于学习、懒于思考、懒于动手、懒于接触群众,习惯于坐在办公室处理问题,不愿深入乡村农家,了解群众真正关切的现实问题和困难。有的乡镇干部干事创业的劲头小,牢骚多,满腹怨气,总觉得组织对不起他,没有及时提拔和任用。 综上所述,有一部分乡镇干部和领导干部工作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作风问题和职业倦怠症状,影响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群干群关系。但总体而言,多年来,大多数乡镇干部因在农村出生,又长期在农村工作,对农村与农民有着较深的感情,起初都对农村工作有较强的责任意识,希望通过乡镇这一基层平台,锻炼自己,发挥聪明才智,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想通过基层锻炼,积累经验,实现自己的价值。在近几年的脱贫攻坚战中,很多乡镇干部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敢于奉献,做出了很多实绩,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认可和称赞,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真正恢复践行了群众路线,充分体现了新时代基层党员干部的良好精神状态和工作面貌。很多可歌可泣的扶贫故事有力地说明,乡镇干部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功臣,乡镇是国家政权稳固的坚强基石。不论身处何种境地,他们都能克服各种困难,积极进取,奋发向上,为乡村振兴和地方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乡镇干部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通过分析问卷、座谈、访谈调查结果,结合社会心理学原理可知,造成乡镇干部职业倦怠的因素较为复杂,而且是长期积累的结果。现将导致乡镇干部工作倦怠的主要原因综合分析如下: (一)理想信念方面职业倦怠首先表现在日常工作倦怠。首要原因就是理想信念发生了动摇。习近平总书记把理想信念比作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理想信念丧失,就意味着没有精神支柱。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各种社会诱惑的增加,一些乡镇干部就会出现精神动摇,身在乡镇却不能谋其政,总是想着升官发财,对一些政策贯彻执行不到位,缺乏为民服务意识和正确的政绩观,应付工作,导致角色错位,甚至出现违规违纪行为。 (二)社会舆论方面通过走访部分群众和一些社会人士发现,当前乡镇干部的作风和形象并不是太好,尤其是在处理一些与群众利益较为密切的事情方面,往往会出现厚亲惠友的现象,尤其是近年来在精准扶贫户、困难户、五保户等国家帮扶政策的落实评定等问题上,不能做到完全公开公正,导致一些并不困难的家庭享受国家优惠政策,而真正困难的家庭却一直得不到帮扶,一些困难家庭持续多年享受帮扶政策却没有任何变化,甚至一些人就养成了等靠要,不思进取的懒汉思维,一些乡镇干部没有深入群众去了解真实情况,没有及时处理和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群众的呼声与诉求没有及时得到回应,长期以往,导致群众对乡镇干部的作风和形象产生了不好的影响。群众认为,中央和国家对农村、农民、农业的政策是好的,但由于乡镇干部没有全面准确地贯彻执行或者执行不到位,导致一些积重难返的问题。因此,一些乡镇干部在群众一线开展工作时得不到群众拥护和支持,感觉各项工作举步维艰,收效甚微,从而对自己的职业产生倦怠现象。 (三)个体心理方面调查发现,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很多乡镇干部都在乡镇工作,但在县城买了住房,而且很多是贷款买房、买车,在各种贷款和生活压力之下,一些乡镇干部往往存在月供焦虑、生活焦虑、情感焦虑。尤其是一些大龄青年,长期在基层一线工作,接触的人群有限,找对象、成家立业都成个人焦虑的主要问题。既要忙于工作,又要忙于维持生活。一些驻村干部,常常奔波于两地之间,既要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又要自己垫付车费、生活费等一大笔花销。一些乡镇领导干部,在每年的招商引资、产业培育、粮食生产、土地流转、民生工程等方面存在很多困难和压力。有的乡镇主要领导感觉班子不好带,工龄较长,年龄较大的乡镇干部安排工作难,年轻干部行为方式较为自由散漫,难以驾驭。 (四)管理体制方面一些乡镇对干部的管理还没有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考核评价机制。日常管理中,经常出现纪律散松弛、工作节奏慢,工作效率低,考勤督查不到位,缺岗、脱岗严重等现象,长此以往,导致工作能力下降、战斗力不强,各行其是的不良后果。在职位晋升和选拔任用管理中,往往出现论资排辈现象,不能结合工作实绩和听取同事、群众的意见,一些被提拔任用的干部往往是工作能力不足,作风不正,处理群众问题态度恶劣的干部。乡镇内部各部门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轮岗、换岗制度,一些干部在一个岗位工作十几年,导致遇到其他问题束手无策,在本职岗位上又固守传统,不能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活力不足。 (五)收入分配方面一般而言,乡镇干部的待遇较低,但其花销往往比其他部门的多。尤其是一些花销是为了公事,但又不能得到补贴和报销,这就对本来收入微薄的乡镇干部又加重了很多负担。一些干部不愿到基层一线工作,这样就会养成在办公室处理群众问题的工作方式。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提倡“乡镇干部工资水平应当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与社会进步相适应”的说法在大多数偏远乡镇仍然没有落实。 (六)干部选拔方面乡镇干部的选拔任用频率较慢,而且名额有限,要晋升一级非常困难,在其他县直部门工作几年就能提拔的,在乡镇或许要多干好多年。干部选拔任用渠道狭窄、政策机遇少、考核评价机制死板等客观因素的限制,极大挫伤了乡镇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有些工龄较长,工作踏实认真的干部,因得不到应有的待遇和重视,而产生对自己职业的厌倦,他们的这种境遇往往会影响到其他年轻干部。 三、乡镇干部职业倦怠的改善措施社会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个体的心态往往会受到群体心态的裹挟而扭曲变形。通过调查和结合社会心理学原理分析认为,解决乡镇干部职业倦怠问题,要结合本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实际和干部个人心理、社会环境及群众反映等因素,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科学合理的方法,在政策和制度允许的条件下,关切县镇干部的诉求,辨证施治、多策并举,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从个人心理、社会、组织等各方面入手,逐步增强自我调节能力和完善干部调配机制,为解决职业倦怠打下坚实基础。 (一)强化理想信念教育,提振“精气神”古人云,树活风雨土,人活精气神。“精气神”就是一个人成就事业的动力源泉,也是一个群体凝心聚力的源头活水。不论何时何地,只要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就能激发出不可估量的奋进力量。革命战争年代,一代代共产党人和革命先烈,他们为了自己心中的理想,而艰苦奋斗,不惜牺牲生命,前赴后继,才创造了一个个奇迹。如今,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更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在坚实的社会基础上,接续奋斗。尤其是在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乡村面临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乡村能否实现现代化,直接关系着中国式现代道路的前途和命运,乡镇干部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更应该发挥作用,密切联系群众,扎根中国农村大地,为建设乡村、发展乡村、振兴乡村做出更大贡献。因此,新时代应当把增强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教育作为重中之重,永不松懈。 (二)持续改进工作作风,消解“庸懒散”1. 强化日常教育。针对乡镇干部工作中存在的庸懒散慢现象,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从而带动和引导其他干部以“慎独、慎微、慎始、慎终”和“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方法提高自我修养。 2. 强化民意推动。针对乡镇干部庸懒散慢等现象,好的办法就是听取民意。要善于利用乡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农民代表等公众人物,参与考核评价干部的比重,注重业务实绩与干部作风、品德相结合,不能只注重业绩而轻视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干部能力强不强、业绩突出不突出、作风好不好,广大群众是最有发言权的,因此要强化民意评价作用,发挥群众评价干部主体地位,真正选拔任用能为群众办实事,群众认可和称赞的新时代乡镇好干部。 3. 强化监督检查。乡镇干部的监督检查要落实在日常工作中,不论是在办公室还是在基层一线,都要成立专门的工作督促检查机构,不定时间、地点,对其在岗时间的表现进行抽查,对不务正业、缺岗、脱岗等严重违反工作纪律的要进行相应的惩戒,让其认识到这种工作态度的危害和影响,力求改正。对长期工作在群众一线和驻村干部,一方面要强化乡镇的监督检查,另一方面要发挥群众的监督检查作用,并畅通群众举报和反馈信息渠道,使一线干部真正能够为民办事,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不能因其在基层一线,远离机关单位而疏于管理,自由散漫,更不能让其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形象,做出有损党群干群关系的事。通过监督检查,可以全面掌握乡镇干部动向和工作实绩,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树立值得群众信赖的良好干部形象。 4. 强化惩戒力度。认真做好乡镇干部“在岗考勤”“请假销假”“完成情况”“业务水准”“应急处理”“群众评议”等“六查”工作。对一些违纪违法的干部,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法律进行惩处,不能姑息养奸,一味纵容,尤其是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不能包庇纵容,不能在惩处违纪干部问题上搞两面派、走形式,在群众面前给予惩处,但实际上仍在享受各种待遇,这种现象一旦被群众所知,后果更加严重,影响更加恶劣,会严重损害党员干部的形象。 (三)注重人文情感关怀,增强“归属感”大多数乡镇干部因其工作性质所限,忙于群众工作,整天在单位吃、住、加班,以单位为家,基本上没有时间去照顾家庭,尤其是在遇到春耕和秋收农忙时节,要到农村一线帮扶一些困难群众,解决一切棘手的矛盾和问题,基本没有空闲时间。这就需要家庭、社会和组织给予乡镇干部更多的人文感情关怀和理解,让其对乡镇或乡村工作产生一种归属感、成就感,在工作中享受生活的乐趣,使其热爱自己的工作,热爱乡村生活。 1. 从工作上支持。根据乡镇自身条件和经济水平,要积极改善乡镇干部办公条件和生活环境,尤其是驻村帮扶干部的食宿条件;尽量创造一些适合工作生活需要的条件,让其在顺利地开展工作的同时,能够感受到在乡村的优越性,这样才能留得住干部,才能在基层一线锻炼干部,提高工作能力。对一些入职不久的年轻干部,更要大力支持他们干事创业,尊重他们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在政策范围内,让其利用现代新技术、新媒体为农产品开发、销售等开创一条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路,助力乡村经济社会发展。 2. 从政治上关心。不论是乡镇干部还是其他干部,一个很重要的工作目标和理想就是不断成长,不断进步,得到组织的认可重用,在更好的平台发挥自己的才能,做出更大的业绩,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就需要在选人用人的过程中,始终秉持以德为先、德才兼备,公开、公正的干部任用规则,提振广大乡镇干部的干劲和信心,让真正有能力、有品质、有思想、有知识、敢干事、能干事、能为群众谋利益的好干部用到合适的岗位,更好地为群众办实事。 3. 从生活上关爱。调查显示,经常在基层一线的乡镇干部,本身就有很多生活上的困难和问题,而他们在背负着很多压力的情况下,还要为群众办事,这就会产生很多负面情绪,不利于开展工作。因此,社会、单位、组织要在生活上关注乡镇干部他们自身的生活问题,在各项政策的允许下,给合理的帮助和关照,让自身的家庭和生活能有基本保障,为工作消除后顾之忧。 4. 从心理上关怀。乡镇干部生活圈子小,交际对象少,工作单调乏味,加之工作环境较为艰苦,长期以往,会在心理上产生一些焦虑和抑郁,又不能得到及时疏导和化解,往往会带着情绪工作,这样难免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所以,要尽可能地建立县镇干部身心健康服务检测工作队,对其身体、心理等问题,进行治疗和观察,让其在身心健康的条件下,进行工作,这样有助于提高工作质量。 (四)创新干部管理机制,打造“先锋队”当前,正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背景下,更需完善和创新乡镇干部管理机制,打造乡镇干部的“精锐之师”。 1. 干部任用要更加注重能力和群众口碑。遵从干部成长和选拔任用制度的基础上,尽量通过综合考评,注重群众评价,选拔德才兼备的干部。在乡镇连续担任党政现职10年以上,且德能勤绩廉各方面都较突出,经考察核实,应打破年龄限制,享受高一级职务待遇。对工作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要优先破格提拔重用。 2. 干部选拔更加注重竞争上岗、优胜劣汰机制。在一些主要岗位干部任用,竞争上岗、轮岗过程中,要更加注重通过公开遴选、对调、招考、职级并行等方式完善乡镇干部队伍选拔使用制度,更加公开公正地进行良性竞争,使每个干部都有机会、有盼头、有激情奉献自己的能力,为群众事业服务。倡导干部能上能下制度,能者上庸者下。 3. 干部考核更加注重过程导向。干部考核是督促干部成长的有效手段,也是检查干部业绩的主要方式。不论担任何种职务,在一定的岗位上,选准、用好乡镇干部,致力于形成干部“能上能下”机制,形成让肯干事的受尊重,让能干事的有舞台,让干成事的有位置的良好氛围,给德才兼备的人压担子,给实绩突出的人搭台子,给群众公认的人铺路子。 4. 干部队伍更加注重综合素质。乡镇干部要注重本土干部的选拔任用,要加大在本地户籍、优秀村干部、村党支书中选拔乡镇干部的力度;注重乡镇干部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应对和化解各种风险挑战的能力;要更加注重干部的身心健康,融入社会发展的能力。 正确认识和关注乡镇干部产生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现状及其影响,从个体、组织、社会各方面形成合力来预防和化解这一突出问题,对新时代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提高政府公信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干部队伍和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略作者:强进前 中共平凉市委党校 来源:《乡村论丛》期刊
0 阅读:0

爱农者看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