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就快过半了,从今年整个汽车市场产品推新以及关注度来看,新能源车已经占据半边天。就拿北京车展来说,最火爆的不是丰田、本田、宝马这样的传统品牌,而是小米、蔚来、比亚迪这样以新能源为主的车企。说个玩笑话,一个雷军撑起了半个车展。所以,不是说油车时代已经过去,而是面对新能源时代,大家在主动拥抱变化了,纵然新能源车还有很多不足,但是大家没有以前那么排斥了。我想,其中一点很重要的原因,技术在革新。
比如说,从今年推出的主流新能源车来看,它们都有一个共同标签,那就是800V架构。什么是800V架构呢?它为用户带来什么体验价值呢?再说远点,800V技术是不是解决了用户纯电续航焦虑呢?围绕这些问题,我们来展开聊聊。
简单了解800V架构以及那些猫腻
关于800V,一般来说它指的是整车电气化架构,包括电池、电控、电机等等。首先,800V技术的加持,带来的是性能提升。都知道,功率=电压x电流。要想整车设备功率够高,发挥效能更高,电压够高shi1基础,因为如果要依靠高电流,那么会出现2个问题,车上电线的线束会很粗,不利于布局;同时,充电桩的充电线也会很粗,不利于操作。但是,电压如果可以做高,自然电流就不需要很高,在高功率的状态下更适合布线。
接上面的话,因为功率够高,所以带来最直接的好处是充电快,也就是超快充。当充电功率达到300千瓦甚至500千瓦,15分钟就能补能几百公里续航,是不是挺直观呢?当然,800V架构的车型自然成本也不低,比如说碳化硅。在800V架构里时常听到这个东西。因为它的特性是耐高压和高温,并且能提升电能的效能,降低损耗。所以,有了碳化硅,降低了能耗损失,提升了稳定性,续航的优势也发挥出来了。
讲了很多技术和理论,相信大家对800V架构包括说优势有了初步了解。其实有2点很容易被人忽视,第一点是真正的800V是指全域800V,因为有些800V架构部分部件并非达到800V工况,所以整车的电压高低不齐,导致功率不稳定,这样会使兼容性和效率达不到最佳状态。第二点是有些号称800V架构的车型,实际工作电压只有500V或者600V,它们也泛指800V。
其实还有第三点,那就是充电站的问题。比如符合800V快充的电网需要的硬件要求更高,所以800V电站的布局不可能遍地开花。再一个,要想享受到快充的体验,很多车型需要到同品牌的专用充电桩补能,并且说,如果在场的同时有多辆车充电,实际充电功率还会打折扣。而这些关乎硬件的问题,也是近期无法改善的。
好在800V车型有个隐藏技能,那就是当你去到充电功率没那么高的电站,比如充电功率只有60千瓦或者80千瓦,得益于自身800V架构的硬件优势,可以让你获得这个充电桩的满功率补能。
新技术总是需要时间去完善,不要盲目跟风
所以说,就个人而言,800V技术的出现,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纯电车出行的续航短板。但是,更多时候优势是停留在理论,现实是有太多的限制。包括说最近推出的一些新车,比如智己L6、乐道L60,宣称已经是900V了。没错,单方面听起来确实香,但是从大环境来看,这样的车型真正能够做到出行无忧吗?在走南闯北的长途出行中能够随处享受到超快充带来的便利吗?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我不是在泼冷水,我只是认为,任何新的技术,都需要一个过程去完善和印证。换句话说,要是超快充真那么香,那就基本解决了纯电车的续航焦虑问题,那还需要满街跑的插混车吗?即使如此,我也不是不看好800V技术,至少在当前,800V是有价值的,只是说对于用户,要理性对待,在价格OK的情况下,能够选800V自然是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