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传播学创立者王韬在“人民医学传播大会”作报告

中国医学传播网 2022-09-01 10:05:17

为传播“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人民医学,推动医学传播事业发展,加强川渝地区及全国、全球医学传播深度链接,实现“医学+传播”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2022年8月20-21日,由四川省医学传播学会、遂宁市人民政府主办的首届“人民医学传播大会”2022医学传播高峰论坛暨第一届川渝医学传播学术交流大会(主会场)在四川遂宁举行。遂宁市委副书记、市长刘会英受市委李江书记委托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副市长吴新春主持了开幕式。

原卫生部副部长、原华西医科大学校长、中国妇产界领军人物曹泽毅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生殖医学专家黄荷凤,中国工程院院士、消化病学专家李兆申,医学传播学学科创立者、上海交大教授王韬等多名院士和学科领军人物以线下或线上的方式出席大会并做学术报告。

(原卫生部副部长曹泽毅讲话并做学术报告)

(中国科学院院士、生殖医学专家黄荷凤致辞并做学术报告)

(中国工程院院士、消化病学专家李兆申致辞并做学术报告)‍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医院发展研究院卫生应急管理研究所所长、医学传播学学科创立者、《医学传播学》学科专著第一作者王韬在会上发表题为“科普学术化与医学传播学”的专家报告。遂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陶春潮、遂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主任覃刚担任学术主持。

(上海交大教授,医学传播学学科创立者,《医学传播学》学科专著第一作者王韬)

王韬教授在报告中,从3个方面做了学术分享:1、健康科普的思考;2、医学传播学的探索;3、达医晓护的实践。

王韬教授说,长期以来健康科普需求始终位居我国公民科普需求的第一位,随着自媒体的发展,我们正在进入一个人人传播、万物皆媒的时代,但是“伪科普”屡见不鲜。面对着“伪科学”,从事医学科普传播的医务工作者责无旁贷。但是如何传播、以什么方式传播?这是当前医务工作者想从事科普工作、但又无从下手的主要阻力。怎么样将健康讯息转化为医学科普呢?医学传播学作为新兴的学科,我们以医务人员为传播主体,以科普学术化为主要理论,集知识体系、学术组织、教学科目于一体,致力于打造医学传播事业。

最后王韬介绍了“达医晓护”这一医学传播实践的经典案例。目前“达医晓户”能够实现使用关键词搜索相关学科科普知识的功能,2016年至今,已建成一个能够覆盖所有学科的知识文库。“达医晓护”将知识文库分为三个层次:“病”、“看病”、“看待病”。

【学术主持】

遂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陶春潮

遂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主任:覃刚

(陶春潮院长、覃刚主任担任主持)

遂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陶春潮简要介绍了王韬教授。王韬教授作为上海领军人才,也是上海公共卫生重点学科负责人,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卫生管理奖、华夏医学科技奖卫生管理奖、中国中西医结合科技奖科普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等奖项,原创提出了科普学术化理论和医学传播学学科构想,是医学传播学学科创立者,《医学传播学》专著第一作者。

遂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主任覃刚在专题报告结束后总结发言说,现在生活当中有太多的伪科普,很多人有什么不舒服的症状,第一反应是搜百度,但推送的内容很不求真,所以老百姓都说“一上百度癌症起步”。对我们医务人员来说,科普学术化是我们应该重视的一种传播理论。

覃刚总结说,其实科普我们医护人员每一天都在做,每一个病人从入院开始,我们做病情术前的交流、术后的沟通都是科普工作。大家觉得科普离我们很远,其实就在我们身边,为我们身边的每一个患者,每一个家属,我们每天都在对他们进行科普。所以,通过规范的科普,最终我们要达到医学传播学这个理念,才是我们最终追求的目标。王韬教授的精彩讲座,对我们的临床工作有非常好的指导意义,通过规范的流程化和数据化的科普工作,最终让我们都成为医学传播学里的积极分子,为医学传播事业做出我们自己的贡献。

0 阅读:4
中国医学传播网

中国医学传播网

中国医学传播网四川省医学传播学会官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