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感是什么?

心理安全岛 2024-07-08 13:21:56

安全感是什么?我们为什么会缺乏安全感?缺乏安全感 让我们感到不安和失控,安全感不足是大多数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发生的原因之一。

西方对安全感的研究

对心理安全感的研究始于西方,各种学派的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对安全感有过深入的研究。

1精神分析学派

最早对安全感进行研究的是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弗洛伊德说:“当个体面对的刺激超过了自身的控制和释放能量的界限时,就会产生一种创伤感、危险感,伴随而来的体验就是焦虑。这种焦虑被称作“不安全感”。

霍尼(Honey)认为幼儿有安全和满足两种基本需要。儿童必须得到成人的帮助才能满足需要,如果父母不能给予儿童真正的爱,就会造成儿童的不安全感。这样儿童既依赖父母又敌视父母,最终导致了儿童的基本焦虑。敌意和焦虑引发的不安全感和痛苦会促使神经症的形成。

2人本主义学派

最早将安全感作为一个概念正式提出的是马斯洛,他认为安全感是指个体从焦虑和恐惧中脱离出来的信心、安全和自由的一种感觉,特别是一个人现在或是将来的各种需要被满足的感觉。马斯洛认为充足的安全感是心理健康的表现之一。有充足安全感的人感知到的世界是温暖的、友好的,倾向于自我认同和自我接纳,也能感受到自己被别人接纳;缺乏安全感的人放大风险,容易产生焦虑、悲观,并持续不断地追求安全感。

3精神病学研究

德国精神病学家Asdhaffenberg提出了不安全感的概念,并认为不安全感更容易引发抑郁、焦虑等的神经症。其后,K.Schineider(1958)提出了“不安全感人格类型”,认为过分追求安全感,可以解释多种的神经症行为。

3 认知心理学派

加拿大心理学家威廉·布列茨(William Blaze)提出的安全感理论是第一个相对完善且被普遍认可的理论。布列茨自1925年起对儿童的安全感发展状况进行了长达60多年的追踪研究,提出了相对系统的理论。他认为安全感是在个体把控自己的行为并对最终结果负责的过程中形成的。安全感是一种心理状态,它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它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个体在面对某些情境或他人时,可能会体验到不安全感,而在其他场合时,安全感水平可能会提高。

4其他

也有许多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心理安全感/不安全感与亲子关系紧密联系。Ainsworth (1967)研究发现,当个体有需要而接近依恋对象时,如果依恋对象是敏感的、有反应的,那么他感觉世界是一个安全的地方,在心理上会有安全感,能够认真地和自信地对周围的环境进行积极探索和操作;然而如果依恋对象在躯体或情绪上是没有反应的,不能帮助个体减轻痛苦或提供一个安全基地,那么个体就会体验到不舒适,感觉不到安心或安全。

这个对我们影响最大的依恋对象就是父母。

国内对安全感的研究

国内对安全感的界定,基本上是在借鉴国外定义的基础上再结合自己的研究实。总体主要有两类定义:

第一种,倾向于认为安全感是个体的一种需要,这种需要的满足会带来安全感,当安全需要没能得到满足时,个体会体验到焦虑、不安等感受。与马斯洛对安全感的界定接近。第二种,倾向于控制感。倾向于布列茨理论(William Blaze),基本观点是安全感是个体对外界风险的认知、感受以及自身对风险的控制感。主要表现为确定感和可控制感。这些外来的风险或危险主要来自于生活、自我、家庭、人际关系和紧急事件。 安全感是人在摆脱了恐惧、焦虑,处于没有威胁的、安全的状态时内心的感受和体验,这种感受主要体现为信任感、归属感、确定感、控制感。

心理安全岛对安全感的定义

心理安全岛对于安全感的定义:安全感是人的一种本能需要,是没有威胁和安全状态下的感受,这种感受体现为对环境的可控制感。有安全感指的是对自己的生活有基本的控制感。如果大部分感觉控制不住,就形成了安全感不足。安全感不足是感觉出了问题,现实不一定那么危险。大多数安全感不足是放大了风险。

在心理安全岛定义的“安全感不足”主要指潜意识层面的“安全感不足”。根据鞠门学术体系的研究,约有70%的心理疾病存在潜意识的安全感不足。

安全感是心理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也是人非常重要的感受和需要。心理学一直在探究安全感,因为它和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0 阅读:10
心理安全岛

心理安全岛

为安全感不足人群提供中国本土科研技术的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