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提出“对华去风险化”的说法后,欧美国家都在研究如何应对中国,然而事实证明,想要摆脱对中国的依赖,可能很难。相反,中国已经先下手为强,开始“去西方化”了。
据观察者网报道,日前德媒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对‘德国进口’为何没了胃口?”的文章,文章指出,自从朔尔茨政府调整了对华进出口政策以来,中国对德国的进口比例不断下降。截至2023年上半年,只有6.2%的德国出口货物销往中国,这是过去七年中的最低水平之一。
这种下降趋势并非偶然,英国媒体认为这可能是一个长期的趋势,德国与中国之间的贸易前景可能会更加惨淡。原本今年德国就出现订单减少、产出低迷以及物价高企等情况,如果制造业再出现衰退,德国经济不容乐观。
过去20多年里,每当美欧国家经济下滑之时,无论是政府还是商界,都会想办法通过与中国交易来改善贸易滑坡的情况,可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了。
上个月中德汽车界有一条消息引发广泛关注:德国奥迪公司计划从中国购买整套电动汽车平台的授权,以开发他们自己独立的品牌。尽管尚不清楚奥迪购买的是哪个车企的技术授权,但外媒认为,奥迪从向中国出口技术协议,到现在要从中国进口,这个转变太大了,反映出中德贸易有了全新的走向。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转变呢?德国专家和路透社提了几个原因。
首先,德国商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约尔格·克雷默表示,近几年来,欧元区的出口优势正在不断下降,这给德国制造业带来了较大压力,对其他国家也是如此,只是在中国身上表现得更明显一些;
其次,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贸易专家文森特·斯塔默认为,中国正在攀登技术阶梯,随着技术不断进步,中国能够自己创造越来越多的附加值;
近年来,中国正在加大自主创新的力度,并且在人工智能、新能源和信息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随着中国继续推动技术创新和研发,他们将减少对德国等国家的技术依赖。
这种变化对德国来说可能是个挑战。作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德国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的重要贸易伙伴和技术供应国。双方之间的贸易合作长期以来一直非常紧密,并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然而,随着中国逐渐减少对德国技术的依赖,可能给德国企业带来巨大的挑战。
最后,荷兰国际集团德国首席经济学家、全球宏观经济主管卡斯滕·布热斯基表示,中国经济仍有可能复苏,而美国经济将降温,贸易格局将改变,但从长远来看,德国不该将希望全放在中国身上,“我们应该为中国不会拯救德国做好准备。”
时至今日,欧盟国家还在推动“对华去风险化”。在德国经济面临不利的情况下,他们并未吸取教训。
值得注意的是,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德国的政策依然深受美国影响,根本谈不上独立。在前任政府默克尔手里还好,到了如今的朔尔茨政府手里,完全就是美国的傀儡,甚至于美国把他们的天然气管道炸了,都要帮美国人找理由,和这样的国家合作,也不比和一个傀儡合作好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