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茶道始创于哪个朝代?

茶韵之舞 2023-04-15 13:29:41

唐朝(618一907年)是我国历史上最为兴旺发达的封建王朝。公元618年,唐高祖李渊领兵推翻隋朝,建都长安。公元626年,唐太宗李世民发动玄武门兵变,登基后开创了“贞观之治”,后经过高宗、中宗、睿宗的传承和武则天的发展,到唐玄宗李隆基时,唐朝达到了鼎盛时期。这个时期,唐朝疆域辽阔、国富民丰、军事强盛、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史家称为“开元、天宝盛世”。自古以来,国运兴则茶道兴,中国茶道在大唐盛世应运而生,唐代儒、释、道三家的许多杰出人物都对茶道的创立作出了贡献,其中陆羽被认为是中国茶道的创始人。

陆羽(733一804年)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他一生嗜茶,精于茶道,工于诗词,善于书法,因编著了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而闻名于世,流芳千古,被尊为“茶圣”。

陆羽的身世坎坷凄凉,极富传奇色彩。据《天门县志》、《上饶县志》以及陆羽《自传》记载,陆羽大约出生于开元二十一年(733年),约3岁时被弃于竟陵的一座小石桥下。当时竟陵龙盖寺住持智积禅师在清晨路过小桥时,听到群雁哀鸣声和小孩的啼哭声,禅师寻声下桥去看,发现一个弃儿冻得瑟瑟发抖,啼哭不止,一群大雁唯恐他受冻,都张开翅膀为其遮挡寒风,于是禅师发慈悲心,把他抱回寺中抚养。后人把这座小石桥称为“古雁桥”

因为弃儿无姓无名也无法访得父母是谁,智积禅师便用《易经》让弃儿自己抓阄卜卦,占得“渐”卦,卦辞是:“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于是禅师按照卦辞为弃儿定姓为“陆”,取名为“羽”,字“鸿渐”。此事在《唐国史补》和《新唐书·陆羽传》中均有记载。

陆羽长大后,智积禅师教他学文识字,习诵佛经,还教他煮茶。陆羽虽然生长在寺庙之中,与青灯古佛为伴,但他执意不愿削发为僧。9岁那年,有一次智积禅师让陆羽抄颂佛经,但陆羽却向老和尚发难,师徒之间展开了一场佛儒之道的大辩论。陆羽在其《自传》中对这场大辩论有一段精彩的记载:“段公示以佛书,出世之业,子答曰:‘终鲜兄弟,无复后嗣,染衣削发,号为释氏,使儒者闻之,得为孝乎?'”这段话的大意是:智积和尚手持佛书向陆羽讲解超脱生死轮回的出世之业。陆羽却针锋相对地回答:“我是一个孤儿,没有兄弟,如果我皈依了佛门,身披缁衣,终身为僧,不能生儿育女,死后无嗣。孔子讲:'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如果我这样做将被天下儒士耻笑为不孝之子。”陆羽还公然宣称要学习并宣传孔孟之道。

智积禅师恼陆羽桀骜不驯,藐视尊长,不愿皈依佛门,所以用繁重的劳役来迫他悔悟,罚他“扫寺院、洁僧厕、践泥污墙,负瓦施屋,牧牛一百二十蹄”。陆羽并不因此而屈服,相反,求知的欲望更加强烈。他无纸学写字,就以竹划牛背练字。有一次他偶然得到一本张衡写的《南都赋》,就终日念念有词,攻读不倦。智积禅师得知后,怕陆羽在外面活动会受儒家学说的影响,就把他禁闭在寺院中,令他栽花种树,还派年长的僧人管束他。陆羽不堪忍受折磨,于12岁那一年逃离了龙盖寺,跑到一个戏班子里学戏,做了伶人(当时社会地位最低下的人)。

陆羽虽然相貌丑陋,而且口吃,但他聪明过人,且机智幽默,不但演丑角很成功,后来还编写了三卷笑话书——《谑谈》。唐天宝五年(746年),河南尹李齐物被贬为竟陵太守。李齐物到任之后移风易俗,励精图治,求贤若渴,他十分赏识陆羽的才华和抱负,并非常同情其身世,不仅赠送诗书给陆羽,而且介绍陆羽去火门山邹夫子处读书,使其真正开始了学子生涯,这对陆羽后来成长为唐代著名文人,被尊为“茶圣”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唐天宝十年(751年),著名大诗人崔国辅被贬为竟陵司马,在这一年,陆羽揖别了邹夫子离开火门山,回到竟陵。崔、陆两人相见恨晚。崔国辅比陆羽足足年长46岁,但这一老一少,一官一民却结为“忘年之交”。他们交游三年,常在一起品茶鉴水、谈诗论文、谑笑永日,友谊至深。唐天宝十三年(754年)陆羽为考察茶事,出游巴山峡川,行前崔国辅以白驴、乌牛及文槐书函相赠。崔国辅与陆羽的友谊被载入了《唐才子传·崔国辅传》,传为千古美谈。

唐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陆羽随着陕西涌向南方的难民渡过了长江。陆羽南渡长江后,沿着长江对今湖北、江西、江苏、浙江等地的江河山川,风物特产,尤其是茶园名泉,进行了实地考察。至德二年春(757年)陆羽流落到太湖之滨的无锡,结识了无锡尉皇甫冉。皇甫冉,天宝十五年(756年)进士,是个多才多艺,惜才重友的地方官,陆羽与他一见如故,成为挚友。

其后陆羽来到吴兴,结识了唐代有名的诗僧皎然,并同居妙喜寺三年。皎然是南朝大诗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出身世族,自幼出家,精于佛法诗文,名声极大。陆羽与皎然心灵相通,成为莫逆之交。从至德二年结谊到他们相继辞世,在三十余年风风雨雨的岁月中,他们友谊笃深,真情不渝,做到了生相知,死相随。陆羽与皎然的佛俗情缘达到了生死超然的境界,他们的情谊亦被载入了《唐才子传》,为后人所仰慕。

上元元年(760年)陆羽结庐于苕溪之滨,开始了他“闭门著书,不杂非类,名僧高士,谭宴永日”(《陆文学自传》)以及“细写《茶经》煮香茗,为留清香驻人间”的隐居生活。在他隐居期间,一方面继续游历名山大川访泉问茶,广泛搜集资料,一方面同名僧高士保持交往,寻求知音,共研茶道。

永泰元年(765年),陆羽的《茶经》初稿完成后,社会名流们争相传抄,广受好评,使得陆羽声名鹊起,享誉朝野。皇帝曾先后两次诏拜陆羽为“太子文学”和“太常寺太祝”,陆羽都婉辞圣命。陆羽在成名后,晚年依然四处品泉问茶,先后到过绍兴、余杭、苏州、无锡、宜兴、丹阳、南京、上饶、抚州等地,最终又返回湖州。于贞元末年(804年)陆羽走完了他皓首穷茶之路,悄然逝世。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