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一帝”秦始皇以雷霆万钧之力、摧枯拉朽之势扫灭六国,南取百越修灵渠,北伐匈奴筑长城,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帝国,又大刀阔斧地废封国置郡县,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成就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避开焚书坑儒等暴政不说,他的确是一个有作为的政治家,在世创建了彪炳史册的功业,死后安葬的苦心建造三四十年的骊山皇陵,两千年后还成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这一切固然有先祖之基业可承,然而在开创这一前无古人业绩的征途中,绝对是离不开始皇那种夙兴夜寐、励精图治、天下既定也丝毫不敢懈怠的进取精神的。
秦始皇陵白手起家的皇帝最为不易,历史上刘邦、刘备、朱元璋都是历经了千辛万苦才当上皇帝的。汉高祖刘邦出生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年轻时是个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浪荡之徒。孔夫子说:“食色,性也。”可以说,刘邦就是这个伟大理论的忠实实践者。他不但喜欢喝烧酒吃狗肉,而且好女色,既不安于贫困,也不喜欢务农,凭着脑袋瓜子好使,得以出任沛县泗水亭亭长,管辖范围大约十里,职务尚低于今天的乡镇长。
换个角度来讲,他其实就是一个具有一定管理水平和领导才能的小混混。在秦末农民起义的烽火中,刘邦挑起义旗,率众杀死沛县令,团结笼络了一批英才,如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的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的韩信等。他虽曾败彭城、走荥阳,却以“壮士行,何畏”的精神,修栈道渡陈仓,历经坎坷,终于奠定了汉朝几百年的基业。“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游历了楚汉相争的古战场之后,曾长叹: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
蜀主刘备少时孤贫,曾以贩鞋、织席为生。在汉末平定黄巾起义中,他虽有勃勃雄心,忧天下苍生之不幸,发愿兴复汉室,救民倒悬,结交了关羽、张飞等豪杰,但由于根基太浅,只得依公孙、靠陶谦、投曹操、奔袁绍、托刘表,总是寄人篱下,饱尝了冷眼与辛酸。后访得卧龙、凤雏,东联孙吴、西取荆益、南和彝越、北拒曹魏,终成一代霸业。
如果将刘备与曹操、孙权作比较,他既不像孙权那样有父兄之业可承,也没有曹操那样有雄厚的政治经济实力,而只能靠自己的智慧、才能和坚韧不拔的毅力,从一无所有、身世微贱到建立蜀国,经历了更为艰难曲折的道路,借乱世而打出一片天下,与曹魏、孙吴形成鼎足之势。可以说,刘备是屡战屡败,又屡败屡兴。
明太祖朱元璋幼年家贫,小时候给地主放过牛,为生活所迫曾入皇觉寺为僧,后投奔淮西一带红巾军首领郭子兴,因口齿伶俐、骁勇多谋,得到郭子兴的赏识,被当作心腹并招为东床。他以此为基础,扩充队伍,重视收用知识分子,乘势而起,削平群雄,驱逐鞑靼,东征西讨历时近二十年,终于完成了统一大业,打出了明朝天下。
朱元璋从一个贫苦农民的儿子,一个云游四方的和尚,一个普通的红巾军将领,成为新王朝的开国皇帝--明太祖,这不由得使人想起一首诗:“天为罗帐地为毡,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间不敢长伸脚,恐踏山河社稷穿。”传说这首诗是朱元璋做和尚时,有一次因化缘晚归而被关在山门外,栖于露天有感而发。困顿时亦不失达观,失意时仍志存高远,这恐怕是朱元璋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有苦就有乐,有创业的艰难才有成功的喜悦。“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那种君临天下、俯仰寰宇的感觉一般人永远也体会不到。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为了宣扬皇帝的声威,扩大政治影响,曾五次大规模巡游天下,沿途以皇帝的名义祭祀名山大川,七处刻石作颂,宣扬皇帝的文治武功,表示自己是山河的主人,夸耀帝国的空前强盛。这支庞大的巡游队伍,把皇帝的威严、官府的权势、帝国的雄伟气魄一展无遗。
汉高祖刘邦早年未发迹时,乡邻多少有点瞧不起他,而当他贵为天子、衣锦还乡之时,人们却山呼万岁,欢呼雀跃,以得见天子而无比激动与自豪。刘邦宴请父老乡亲,在纵情欢乐中回想起一桩往事,心中感慨万千,豪情万丈,情不自禁地乘兴起舞,击筑而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这其中所浸透的帝王功成名就的喜悦和君临天下的豪迈气魄,将永远烙在历史的画卷之中,万古留传。
汉长陵开国是非常艰难的,但对于权倾朝野的文官和兵权在握的武将来说,近水楼台先得月,只要条件成熟,一不小心就可黄袍加身。如果搞一个开国皇帝职业调查,则先朝的文官和武将篡位登基者无疑居于榜首。不过文官篡权武将反戈,毕竟会被正统的史学家斥为乱臣贼子,并受到舆论的谴责。
无苦就无甜,那些轻而易举坐上皇帝宝座的人当然体会不到这种成功的喜悦。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三岁被抱上龙座接受百官朝拜时大哭不止,抱着他的摄政王手足无措,只好一个劲地劝说:“别哭,快完了,别哭,快完了。”谶语成真,不久清朝就完了,灭亡了。对三岁的溥仪来说,当皇帝实在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哪里有玩游戏来得自在呀!
不经历创业的艰难,怎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不经历风雨的涤荡如何能见到绚丽的彩虹?不经拼搏获得的成功,难以让人珍惜,唯有披荆斩棘的创业者,才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人生的真正内涵。
——讷言 [读史漫笔]系列之2
王华旭,西安市鄠邑区人。中学毕业后回乡务农,1977年冬考试入学,从医数年获主治医师职称。后又在乡、县、市机关供职。退休后任陕西省南泥湾精神研究会特邀研究员、陕西省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会顾问、西安市象棋协会会长。出版有《往事如风》《远方有约》(合著)《在希望的田野上》《春风化雨花千树》等作品。
——————————————————————————
那时我们年少
曾把青春当作鲜衣怒马
而今我们渐老
愿从容岁月依旧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