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权的影响力有多大?牺牲后毛主席立下一规矩,沿袭至今都没有改

史典籍说 2025-02-07 10:03:31
前言

1942年5月,左权将军才37岁,就在太行山那一带牺牲了。

将军牺牲的消息传来后,全党上下都沉浸在悲痛之中。彭老总眼睛都忍不住湿润了,主席,更是一整晚都没睡着觉。

新中国成立之后,左权将军的事儿让主席破了例,专门为他立下一条规定,到现在都没人去改这条规定。

主席破例的规定是啥?左权将军对我党有啥贡献?

一、精忠报国

1905年,将军生于湖南的一个穷苦农家。左权同样是湖南人,照理说,他和主席还是老乡。后来,主席都亲切地称他为“我湖南的小老乡”。

近代大多数我党将军都因为自幼家贫读不了书,左权也是这样。他爸妈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将军还不到两岁的时候,他爸就生病去世了。

左权的家庭本来就穷,他父亲这个劳动力没了之后,家庭更是难上加难,全家的担子都压到他母亲身上了。

但是左权将军小时候,他妈妈独自带着他,还得维持全家生计,那他小时候的生活状况就不难想象。在左权年少的时候,每天吃不饱、穿不暖那是常有的事儿。

左权稍微长大一点后,就开始跟母亲一块儿干活儿,好减轻家里的负担。你看,小小年纪的左权就挑起了家庭的重担。

在这样一个连饭都可能吃不上的家庭里,还想学习?那简直就是做白日梦。不过好在左权8岁的时候碰到了一个贵人,就因为这个贵人,左权以后的人生就改变了。

左权8岁的时候,有个私塾先生到他家去了。这先生见左权特别聪慧,就想让左权去私塾念书。

先生的话让左权的母亲特别心动,可那时候家里穷得叮当响,实在没钱供左权读书。

左权家里困难,没办法,左权的母亲只能狠下心来拒绝先生。后来先生知道了左权家的难处,就说左权能到私塾免费读书。

左权的母亲听了先生的话后,答应得特别爽快。实际上,她心里可盼着左权能接受教育。

于是,左权就这样开启了他的读书之旅。左权可没让老师和母亲失望,打从迈进私塾第一天起,他就一直成绩优异,名列前茅。

后来,左权顺利地进了小学,就在这个时候,他坚定了为国效力的念头。

当时袁世凯签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左权一听到这个消息,就特别痛恨日本帝国主义,对袁世凯的做法也特别不满。

不过,左权在那个时候毕竟还小,就算有这样的想法,他也不知道该咋去实现。

后来左权上中学的时候,陈独秀、李大钊创办的《新青年》正盛行,左权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第一次接触到了先进的思想。

后来全面革命开始蓬勃兴起,满怀着雄心壮志的左权立马就投身其中了。他跟几个同学一块儿到了广州,然后考上了黄埔军校,成了黄埔一期的学生。

左权和陈赓、杜聿明他们是同学。后来,在陈赓的介绍下,左权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了一名特别优秀的共产党员。

后来,左权就被咱们党派到苏联去学习了,一直到1930年才正式回国。

但是,就因为他有去苏联学习的这段经历,将军的人生就有了波澜。

后来林帅甚至都讲过这么一句话:“要是左权早年不去苏联就好了!”

从那以后,左权将军就踏上了南征北战的革命征程。

二、以为是暂别,竟成永别

1934年很快就到了,这时候左权在我们党里担任参谋长。当时,因为王明“左”倾错误,我们党不得不开始战略转移。

就这么着,我开始了长达两万五千里的长征,长征途中左权将军那也是立下了赫赫战功。

不管是当时强渡大渡河,还是后来飞夺泸定桥的时候,将军都在。就因为他特别英勇,咱们的军队才能顺利闯过长征途中这两个特别难的关卡。

1936年的时候,张学良、杨虎城搞了个兵谏,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西安事变”。当时,张学良的想法是,希望我党能派人过去商量相关的事儿。

主席首先想到的就是左权将军,左权将军有留苏的经历,在当时的党内属于为数不多的知识分子。

于是左权马上就出发去西安了,就这一趟西安之行,张学良和西北军可都对左权将军赞不绝口。

当这话传到主席耳朵里的时候,毛主席别提多高兴了,还感慨自己没看错人。

但是好景不长,1939年的时候,老蒋又一次出动军队,朝着我党所在的太行山区发起攻击了。

左权将军带着战士们拼了老命地打,最后总算守住了太行革命根据地!

1939年那会,瞅见左权都还没成家,朱老总和彭老总心里可着急了。

就这样,在朱老总两口子的介绍下,左权结识了后来成为他妻子的刘志兰。经过几次往来,他俩很快就互相喜欢上了,然后就自然而然地结婚了。

后来,这两人就有了爱情的成果。刘志兰生了个女儿,彭老总给取了个名字叫“左太北”。

但是左太北才刚出生不久,前线的战争就变得激烈起来了,当时正处于百团大战的前夕。

左权是战事总指挥之一,他每天忙得脚不沾地的,哪有空闲陪女儿。

百团大战胜利后,为了不让日军搞反攻,组织就决定把妇女儿童还有伤残战士都转移到延安去。

左权刚和女儿见了面,心里还没个寄托,就又得跟妻女分开了。可谁能想到,这一分开,就再也见不着了!

后来,刘志兰和左太北跟着大部队到延安去了。左权一听说妻女到了,马上就写信去问候。

在她们离开之后,一直到左权将军英勇牺牲,总共寄出了12封家书,将军的无尽思念都寄托在这每一封家书里。

1942年5月的一天,日军又一次把将军所在的山西辽县给包围了。那时候,左权将军让大部队先走,他自己留下来在后面阻拦日军。

可在突围的时候,将军不走运,被流弹打中了,当场就牺牲了,年仅37岁。

三、主席特批

左权将军逝世后,为了纪念他,就把他牺牲的山西辽县改名叫“左权县”了。

新中国成立以后,个人崇拜主义那可是严令禁止的。

所以,那些用英雄名字命名的县都一个接一个地取消了。

当时左权县也碰上了这个事儿,当地老百姓一听说要给左权县改名儿,就都联名上报了。

这件事让主席晓得了,主席稍作思考后,就答应了左权县百姓的愿望。

主席专门定下一个规定,那就是永久保留左权县,永远都不更改!这可真是破例之举!

主席说过:这可是左权留下的最后的念想了!

左权将军一辈子都在勤勤恳恳地为人民做事,还把自己宝贵的生命献给了革命事业。人民永远都不会忘掉他的事迹,他的精神也永远值得大家赞颂!

0 阅读:101
史典籍说

史典籍说

史典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