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北京来硕律师事务所李肖峰律师,今天咱们来聊一聊备受关注的山西大同这起订婚强奸案,这个案子硬生生被舆论掰成了“罗生门”。网络上有人说“收了彩礼就是默认同意”,有人说“订婚强奸是仙人跳”,我想从刑事技术层聊聊这个事,法律不是情感辩论赛,证据闭环才是定罪的唯一通道。从现有披露的信息看,床单DNA、报警时间、事后沟通记录这些碎片,拼不出一个铁板钉钉的“违背意志”结论——这就是“疑罪从无”原则必须死守的战场。
法律圈里有个经典比喻:“证据链就像水管,但凡有一处漏了,整条管子都废了。” 2021年广州发生过一起类似案件,男女双方恋爱同居期间发生关系后,女方报警称被强奸。监控显示男方离开时女方还帮忙整理衣服,事后两人继续微信讨论晚餐吃什么。法院最终以“亲密关系存续期间反抗证据不足”为由,判决男方无罪。这案子给所有人上了一课:法律上的“违背意志”,得用行为证据说话,不是靠道德想象填空。
再看彩礼这茬儿,纯粹是舆论场的烟雾弹。2023年河南有个案子,男方给了28万彩礼后,女方反悔结婚但拒绝退钱。男方气不过,跑到女方家闹事被拘留。民警当时撂下一句话:“彩礼不退就去法院民事庭,别拿刑事案子当讨债工具。”这话糙理不糙——《民法典》第1042条管的是钱,《刑法》第236条管的是罪,两本账混着算,迟早要乱套。如今的大同案里,有人非要把10万彩礼和强奸指控搅成一锅粥,这不就像“菜市场砍价砍急眼了报警说对方抢劫”吗?彩礼是彩礼强奸是强奸,我们需要明辨,不能混为一谈。
但现实往往比剧本更荒诞。2022年上海某高校副教授被女学生指控性侵,女方提交了撕破的衬衫和暧昧聊天记录。舆论一边倒骂“教授衣冠禽兽”,结果 forensic 检验发现衬衫破损方向与女方描述矛盾,聊天记录里还有女方主动邀约的证据。最后检察院以“证据存疑”不予起诉。这巴掌扇醒多少人:司法不是道德审判庭,证据闭环才是定罪的护城河。
说回大同案,目前曝光的几个关键点都让人捏把汗:一是事发后女方继续与男方筹备婚礼,二是报警时间距案发已过数小时,三是现场缺乏直接暴力痕迹。这些细节未必能否定强奸指控,但足以构成“合理怀疑”——而根据《刑事诉讼法》第55条,合理怀疑就是“疑罪从无”的开关。2020年轰动全国的鲍某某案,前期舆论恨不得把人钉死在耻辱柱上,最后最高检亲自下场调查,发现关键证据链条断裂,硬是顶着滔天骂声给了不起诉决定。这魄力才是法治精神的脊梁。
那些喊着“不判强奸就是纵容恶人”的网友,可能忘了2018年湖南教师强奸冤案。当事人被女学生诬告,坐了五年冤狱才等到DNA证据翻案。出狱时他说了句话:“舆论能把我送进监狱,却没人能还我这五年。”法律要是跟着热搜走,迟早变成网络暴力的打手。
说到底,订婚强奸案的真相或许永远无法100%还原,但司法者的使命不是当侦探,而是当证据的守门人。彩礼纠纷可以调解,舆论风暴总会过去,唯独“疑罪从无”这四个字,是文明社会的保险绳。今天要是为了平息舆论强行定罪,明天就可能有人被莫须有的罪名拖进深渊——这道理,2016年雷洋案、2022年唐山打人案,哪次没被验证过?
法律的眼睛从不会因为同情谁就闭上,也不会因为讨厌谁就睁只眼闭只眼。让彩礼归彩礼,让强奸归强奸,这才是对所有人真正的公平。我是李肖峰律师,欢迎关注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