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杨家也是四世三公,为什么没有如袁绍起兵成为诸侯?

苏苏文史 2023-06-25 14:02:40

咱们都知道,汉末乱世之初,袁绍、袁术是早期发展条件最好的诸侯了。

人们说到二袁,开头必是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

之所以把“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放在最显要的位置,是因为,这意味着庞大的政治资源和人脉关系。

所谓三公,是指太尉、司徒、司空。他们是公卿之首。

汉代时,还没有科举制度,官吏选拔采取的是察举制和征辟制。

三公拥有征辟权,也就是可以绕过地方官员的察举考核,直接选拔人才进入官僚队伍。

所以,三公,实际上也就能够成为众多官僚的提拔者和引路人,被三公提拔者,自然会“恩公”保持密切的关系,形成师生之谊。

而如果一个家族,如果几代人都做三公,那实际上就可以让他的家族成为官僚系统的一个中心,自然也就能“门生故吏遍天下”了。

袁术能空手套白狼,以东汉最富庶的南阳开局;袁绍能顺利入主冀州,无不凭借他们得天独厚的人脉关系。

实际上,东汉时,“四世三公”的顶级家族,除汝南袁氏外,还有弘农杨氏。

不过,比起风光无限的袁氏,弘农杨氏却在乱世中混得十分挣扎。

这是怎么回事呢?

“四世太尉”的弘农杨氏

弘农杨氏的崛起,可以追溯到西楚霸王项羽被杀的那一刻。

当年,西楚霸王项羽乌江自刎。汉军为争夺项羽的尸体大打出手,最后,项羽的尸首被分为五份。其中,时为郎中骑的杨喜争到一份。

五个争到项羽尸首者,后来皆被高祖封侯,杨喜,被封为赤泉侯,成为弘农杨氏之首。

弘农杨氏在西汉时,就曾盛极一时。

不过,汉宣帝时,弘农杨氏获罪,归于沉寂。

东汉中期,弘农杨氏再次崛起,并逐渐成为顶级大族。

杨震,被称为“关西孔子”,也就是那位著名的“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四知先生”,官至太尉。

杨震的儿子杨秉,也就是那位以“我有三不惑:酒、色、财也”闻名的名士,后来也官至太尉。

杨秉的儿子杨赐,后来也先后担任司空、司徒、太尉,把三公混了个遍。

杨赐的儿子杨彪,后来先后做了司空、司徒、太尉,也把三公混了个遍。

所以,弘农杨氏,也是如假包换的四世三公。由于四世都作过太尉,所以也被称为“四世太尉”,与汝南袁氏并列为东汉顶级家族。

不过,到了乱世,比起称王称霸,甚至一度称帝的汝南袁氏来,弘农杨氏却混得很挣扎。

弘农杨氏的汉末岁月

董卓入洛阳后,杨彪以公卿大臣的身份在京。

当时的董卓,也确实想要寻求官僚士大夫的支持,对杨彪这样的公卿大族采取了拉拢的手段。

因此,在董卓挟天子期间,杨彪先是接替董卓做了司空,后又做了司徒。

当时,虽有袁绍等人反抗董卓,但实际上,仍然有不少官僚士大夫对董卓抱有幻想,试图与之合作,共安汉室,杨彪就是其中之一。

直到董卓欲挟天子迁都长安时,杨彪才表现出激烈的反对。

然而,手上无兵,贵为三公又能如何呢?

杨彪根本阻止不了董卓迁都,甚至还险些被董卓杀了。好在他在荀爽的劝告下忍气吞声,随天子西迁。

董卓死后,李傕、郭汜为乱。

杨彪先是被李傕所劫持,后又因去郭汜处劝和而被郭汜扣留···堂堂三公,只是人质罢了。

其后,天子逃脱李傕、郭汜控制东逃,杨彪也跟着天子一起跑路。

其间,李傕、郭汜追于后,护驾的武装又内斗,乱七八糟,不少大臣死于途中,杨彪本人也几次险些遇害,可谓颠沛流离。

好不容易到了洛阳,因洛阳被毁得很干净,献帝君臣生活难以保障,杨彪,堂堂三公,甚至只能吃野草维持生计。

随后,曹操迎天子入许,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

一开始,曹操还有些畏惧杨彪。一次宴会上,曹操见杨彪面有怒色,害怕被害,借故先行逃离宴会。

事后,曹操视机罢免了杨彪,并一直对其提防。

袁术称帝后,曹操借口杨袁二家的姻亲关系,诬陷杨彪欲勾结袁术废除献帝,将其抓起来拷问,有致其于死地的意思。

后来,在经过拷问后,实在查不出什么证据。于是,在孔融、满宠的劝告下,曹操不得不放了杨彪。

后来,杨彪职务被免,爵位被罢,杨彪只好退居不出。

然而,退居不出,并不是悲剧的重点。

杨彪的儿子杨修,以自己的生命,为后人留下了“杀杨修”的故事···

直到曹丕篡汉后,弘农杨氏所受的迫害才算结束···

总之,汉末时,弘农杨氏,混得确实是太悲催了···

堂堂弘农杨氏,堂堂“四世太尉”,为何不能像隔壁袁氏一样“逐鹿”一把呢?

不一样的“四世三公”

因为,虽然同为“四世三公”,但弘农杨氏与汝南袁氏却截然不同。

汝南袁氏之所以后来如此嚣张,在于他们真的把“门生故吏遍天下”发展成了袁氏的私人资源。

其实,汝南袁氏、弘农杨氏,起家是比较接近的,主要人物都以德行闻名天下。

汝南袁氏早期,袁安以“袁安立雪”的经典事迹闻名天下,而袁敞”廉劲不阿权贵“也海内共知。

然而,到了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相继专权时期,汝南袁氏却“灵泛”了起来。

梁冀专权时,袁成成为梁冀心腹,“事不谐,问文开”;梁冀败后,汝南袁氏又依附宦官,继续长期保持高位。

如此,袁氏三公之位所赋予的察举权力,也就成为替外戚、宦官结党营私的工具了!

外戚、宦官,轮流上来,轮流倒下,唯汝南袁氏屹立不倒,如此,他们察举的官僚,实际上就成了汝南袁氏的私人势力!

汉末乱世之前,袁绍“壮健好交结”,袁术“少以气侠闻”,借着家族势力,进一步发展私人力量。

袁术母亲去世时,前来参加葬礼的人有3万之多!

曹操见之,私下说:天下将乱,祸端就在袁绍、袁术兄弟身上!

也就是说,汝南袁氏,已将朝廷赋予的权力,发展为私人力量,自然有“祸乱天下”(至少从曹操的角度看是如此)的能量了。

相比之下,弘农杨氏的家风则始终如一,与汝南袁氏截然不同。

杨震,仗义执言,得罪外戚、宦官,最后被迫引毒酒自尽。

杨秉,数次规劝天子,弹劾宦官,竟一度被罚做苦役!

杨赐,则因反对宦官,四起四落!

杨彪,早年揭发宦官,后又随天子不离不弃···

弘农杨氏,虽也四代三公之位,但“不以家势为名,交结英彦,不与豪右相交通”。

既然如此,弘农杨氏,自然不可能如汝南袁氏一般,发展出庞大的私人势力来。

如此,到了乱世,弘农杨氏,自然也不可能振臂一挥,风起云涌了···

家族年龄

而在乱世到来时,袁、杨二家的主要代表人物的年龄,也是其作为不同的重要原因。

不管家世如何优越,要到地方上扯旗起兵,成为一方诸侯,自然年纪也要合适。

一般来说,20岁-45岁吧,这已经是一个非常宽的年龄跨度了。当然,也有刘邦那种疑似48岁起兵的,但实在是凤毛麟角。

以汝南袁氏为例。

董卓之乱时,老一辈的袁隗、袁缝,留在天子身边,继续待在“体制内”,而中年人袁绍、袁术则外出“举旗”。

虽然袁绍、袁术的生年不详,但以一般角度看,应当与曹操基本上差不太远。

反董卓时,曹操是35岁,袁绍、袁术,应当也就是3、40岁的中年人,年富力强。

而弘农杨氏,当时的主要人物年纪都不太合适。

190年,董卓之乱时,杨彪48岁,杨修15岁。

如果以仕途角度考虑,弘农杨氏这个年龄结构还是很健康的,但是,以乱世争雄来说,这个年龄就是青黄不接了。

结局

袁绍、袁术,雄极一时。

但是,成王败寇,二袁败绩后,汝南袁氏基本沉寂了下去。

杨彪、杨修,在汉末可谓是吃了几十年亏,十分挣扎。

不过,魏代汉后,弘农杨氏渡过低谷,继续发展。

到西晋初年,弘农杨氏再次盛极一时。

杨修的儿子杨嚣,后来在西晋做了典军将军。

杨修的孙子杨准,在西晋时做到了冀州刺史,也是一时名流。

而弘农杨氏的女子杨艳,做了司马炎的皇后,后来生下了晋惠帝。

晋武帝末年,杨皇后的父亲杨骏,与杨洮、杨济一起,权倾天下,被称为“三杨”。

晋武帝去世后,杨骏一度独掌大权。

只是,后来,杨骏在权力斗争中被贾南风所败,三族被诛···

此后,尽管弘农杨氏在整个晋代都一直保持着相当高的地位,但已再不是顶级大族了。

再后来,一直有人自称弘农杨氏,不过,唐人考证,自北魏后,多系“冒领”了。

当然,再怎么说,就结局而论,弘农杨氏比汝南袁氏还是好很多的。

弘农杨氏、汝南袁氏,最初都以美德名满天下而崛起。

但最终,两家又都因野心而走向败落,令人唏嘘。

8 阅读:9332

评论列表

12345678

12345678

1
2023-07-01 06:46

后面那句名满天下才是最重要的

违规昵称

违规昵称

2023-07-19 08:09

司马是个什么官?

冬天的风 回复 07-25 14:54
高情商:管理马匹,低情商:养马的,不过古代马匹相当重要,司马是个位高权重的官职,再往上就是大司马,管理天下兵马,也就是大将军或元帅了

苏苏文史

苏苏文史

带你看不一样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