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篇幅较长,内容比较干。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公元199年,随着吕布的部下侯成、宋宪、魏续等人反叛,吕布也在绝望之中向曹操投降,最终被曹操处死。
但许多人感慨吕布之死的时候,却往往忽略了,在这个吕布众叛亲离的时候,还有一个人坚持效忠于他,最终也被曹操处死。
此人的武力恐怕不在张辽之下,却因此而早早退出了历史舞台,名声远不如张辽,成为了历史的遗憾。
此人正是高顺,他勇武过人,又富有谋略,然而却既不能得到吕布的重视,也不受曹操待见。为什么有勇有谋的高顺会落到这个地步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高顺的悲剧人生。
与许多出身高贵的汉末名将不同,高顺的出身甚至根本没有记载。不知道他父母是谁,更不知道他祖上都有哪些人物,很可能就是出身平民。
而关于高顺究竟是哪里人,史书中也语焉不详,至今仍存在争议。有人认为是陈留人,也有人认为是并州某个地方的人。
这可以说是高顺第一个悲催的地方,要知道汉末群雄之中,很多人都是出身世家大族,部分人的先祖甚至能追溯到先秦时代。
而高顺的父母尚且都不知道是谁,也不知道出身何处,很可能他早年过的就是流亡生活,在起点上就已经比他人差了一大截。
在史书中,他甚至连单独的传记都没有,而是附在吕布的传中写的,只能算吕布故事的“配角”。这对于一名才华横溢的大将而言,确实是个悲剧。
不过尽管命运对高顺如此残酷,他还是没有放弃奋斗。史书中高顺第一次出现的时候,他就已经是吕布麾下的猛将了。高顺是怎么以一个普通平民的身份做到这一点的,其中的辛酸可能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而高顺确实是一出场就表现不俗,史书记载他长期追随吕布四处征战,手下有一支七百多人的直属部队,号称千人。
这支部队铠甲精良,武器齐整,训练有素,严守军纪,在冲锋时又极其勇猛,可以说具备了一切“精兵”所应该具有的特质。这支部队通常用于直接突袭敌军的大本营,又往往能迅速“陷阵”,因此被称为“陷阵营”。
因此,这支部队实际上成为了吕布在战场上的“利刃”。
我们在许多小说中经常看到吕布在战场上一个人破敌的场面,敌方千军万马都被吕布打退,但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吕布个人再勇猛,也无法击败千军万马。
他之所以在早期获得那么多辉煌的胜利,很大程度上就是靠这支精锐的陷阵营。
吕布一人的勇武不足以让敌军丧胆,但吕布加上高顺的这支陷阵营,就足以冲垮当时的大多数“草头王”了。
而高顺本人也常常身先士卒,冲锋在前,他在史书中的第一项战绩是随吕布突袭刘备后方。之前吕布在面对曹操时连战连败,不得不投奔刘备,但随后又和刘备有了矛盾,企图取而代之。
在袁术拉拢他之后,吕布当即反水,趁着刘备外出与袁术交战时,派高顺率领陷阵营突袭下邳,一举攻破此城。
这场辉煌胜利成为了高顺在史书中的第一战,但高顺自己也想不到,这里也将成为他最后一战的地方。
刘备在下邳被袭击之后失去了根据地,走投无路,只得返回来投奔吕布,被吕布安置在小沛。
这下两人身份调转,当初刘备是吕布的主公,现在吕布却成了刘备的主公。随后吕布自称徐州刺史,试图在徐州一带割据。
但徐州情况复杂,吕布立足未稳,内部还发生了叛乱。当时吕布刚刚击败刘备,许多人——包括吕布自己的部分部下都对吕布不满。
与吕布敌对的袁术趁机挑拨,怂恿吕布的部将郝萌发动叛乱,并许诺将提供支援。
于是196年六月的某天深夜,郝萌突然造反,率兵直接攻打吕布所在的下邳。
此时就连以勇武出名的吕布都慌了神,在被惊醒之后首先想的不是抵抗,而是带家眷匆匆逃入高顺的营寨。
直到逃到高顺营寨后,吕布尚且是迷迷糊糊的,连是谁在造反都不知道。由此可见郝萌造反的威胁之大以及吕布对高顺武力的信任,高顺的武力能得到吕布的认可,这是很不容易的,他的武力很可能还强于张辽。
面对逃难而来,气喘吁吁的吕布,高顺却十分平静,问吕布有没有注意到叛军的什么特征。
此时情况紧急,高顺尚且能冷静下来询问叛军的情况,可见他绝非有勇无谋之辈。
吕布回答说听叛军的口音是河内人,高顺就马上反应过来:
“那肯定就是郝萌造反了,我去为您平叛。”
可见他对军队内部可能比吕布还要了解。
随后,高顺就带陷阵营突袭郝萌,与叛军交战。郝萌的部下曹性在关键时刻反戈一击,与郝萌交战,高顺趁势冲锋,大破叛军。
高顺亲自砍下了郝萌的首级,献给吕布,郝萌之乱就此平定。能够办到吕布办不到的事情,高顺属实不简单。
但是,这却反而让吕布更加猜忌高顺。之前高顺就曾多次劝吕布任用贤良,注意部下的忠诚:
“那些国破家亡的人之所以落到那个地步,不是因为手下没有忠臣良将,而是因为没能重用他们啊。将军您做事情太过轻浮,总是不肯慎重考虑,言行总是不经过思考,这就导致经常出差错。一两次失误也就罢了,但这样不断出现失误,将军您的基业还能保得住吗?”
但吕布并没有放在心上,对手下依然十分随意,以至于惹出了这么一场叛乱。但在郝萌之乱后,吕布反而对高顺不满。
这一方面可能是因为高顺准确说出了吕布的缺陷,让吕布很有挫败感,而他也并非一个宽宏大量的人。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吕布从高顺的表现中看出了他的才华横溢,担心这样一个人会威胁自己,甚至对自己取而代之。
因此就在高顺平定叛乱后,吕布就剥夺了他的兵权,让自己的亲家魏续代替高顺统领陷阵营,遇到作战的时候再把兵权还给高顺,让他统兵出征。
吕布自以为这样“任人唯亲”就可以避免再次叛乱,但他万万没想到的是,最后背叛他的正是他自以为可靠的魏续,反倒是高顺将对他的忠诚保留到了最后一刻。
面对吕布如此无情无义,把自己当“工具人”的行为,高顺也依然毫无怨言,在战时继续统领陷阵营出征,为吕布冲锋陷阵。
198年,吕布再次与袁术结盟,与刘备爆发了激烈冲突。
刘备派人抢了吕布用于买马的钱,吕布便派高顺、张辽攻打刘备。
高顺大破刘备,把刘备打得不得不向曹操求援。曹操派夏侯惇救援刘备,也被高顺击败,夏侯惇还在战斗中失去了一只眼睛。
高顺随即追击刘备,又一次将其打得大败,刘备的妻儿都被抓了,只能投奔曹操。
要知道,刘备麾下也有不少猛将和谋士,高顺能击败这一时期的刘备,也绝对不简单。而夏侯惇更是有名的猛将,也被高顺击败,可见其勇武绝非浪得虚名。
眼看夏侯惇都不行,曹操只有亲自出马了。吕布连战连败,又因为优柔寡断而困守下邳孤城。
此时吕布犯下了最后一个错误,他没有将守城重任交给骁勇善战的高顺,而是交给了部将侯成,但随后又激怒了他。
最终侯成和魏续、宋宪反叛,向曹操献出了城池,吕布在无奈之下也只得投降。
之后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吕布被杀,他的部下陈宫和高顺也因为拒绝投降而被杀。
而有意思的是,史书记载了吕布、陈宫与曹操的对话,却没有记载高顺与曹操的对话,只知道高顺是宁死不降而被杀的。
这可能是因为曹操并不待见高顺,因此不想和他说话,也可能是高顺宁死不降,因此曹操没什么好说的,直接把他砍了。
高顺就此结束了自己悲剧的一生,对比此时投降曹操的张辽的经历,不免让人感到可惜。
他有勇有谋,又忠心耿耿,才能也不在张辽之下,本来也可以像张辽一样建立累累战功,名扬天下的。可惜却早早退出了历史舞台,变得鲜为人知,在史书中也只有少量记载。
为什么高顺会落到这个地步呢?其实从他的经历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出端倪。
最关键的一点是,高顺为人过于耿直,认准了一点就不会改变,俗称“认死理”。他说话也十分直接,就是个直肠子,哪怕对于主公吕布也一点不给面子。
从之前他给吕布的建议就可以看出,他对于吕布都是有什么说什么,直接指出吕布的错误。而吕布也不是一个心胸宽广的人,因此必然会忌恨高顺。
虽然他知道可能高顺说的才是对的,但高傲自负的他也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和高顺的正确,因此必然会打压高顺了。
其次,高顺的勇武是让吕布都不得不重视的,这难免有些“功高震主”,让吕布感到忌惮。
并且高顺的出身也比较低,很难给吕布带来家族的助力,这导致他在吕布集团中缺乏后援。而当时的人对出身是十分看重的,这也是高顺不受待见的原因之一。
而曹操不待见高顺的原因就很简单了。因为即便受到吕布如此程度的打压,高顺也依然忠于吕布,到最后一刻也宁死不降。
这样“死忠”于吕布的人,曹操当然不可能任用了,留着他可能还会有后患。
并且高顺之前多次击败曹操,许多曹军将士都痛恨他,因此曹操把他和吕布一起处死了,既是为了铲除后患,也是为了安抚人心。本来能有更大作为的高顺,就这样抱憾离开了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