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嗣问题一直以来始终都是封建统治者所最为关注的头等大事之一,一些本身就比较摆烂的帝王还好,但是那些比较有大作为的君主,其为了让自己后继有人乃至“江山永固”永远都想要找一个能力至少能够比得上自己的子嗣。
可是封建礼法的嫡长子继承制,却又使得统治者的愿望往往难以实现。哪怕是对于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之一的汉武帝,更换储君的问题同样也是汉武帝在自己人生中最为担心,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之一,甚至可以说是汉武帝晚年最大的一个困境...
汉武帝十六岁便登上了王位,且在同年便立了自己的皇后,从生理学的角度而言,此时汉武帝确实已经算是达到了正常的进行生理性行为的年龄了。但是汉武帝和皇后却数年都没有子嗣,而后汉武帝宠幸其他妃子连生了三个女儿,却始终都没有一个能够继承皇位的儿子。
直到元朔元年,卫子夫才为汉武帝生下了一个儿子,此时的汉武帝已经29岁了,对于现代人而言这个年龄当然算不上什么,可是对于古代的帝王而言,这个年龄已经算是“老来得子”了。而汉武帝对于这个儿子也是相当的喜悦,卫子夫甚至专门被立为皇后,同时还大赦天下。
当时太子刘据在汉武帝眼中就是最为理想的接班人,也是自己最亲近的人之一,刘据母亲家的卫氏在当时的汉帝国也是相当显赫的大家族,太子的舅父卫青和表兄霍去病都是大汉军队北击匈奴的大将,为国家可谓是立下了汗马功劳。
刘据成长的那十几年,既是卫氏最为显赫的时期,同时也是汉武帝自己功业的一个急速的扩张期。汉武帝在这一时期充分的施展了自己的雄才大略,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汉帝国在汉武帝手中正式击败了匈奴等生死大敌,成为了目之所及区域内的霸主。
丞相权力被收回,封国实力被削弱,中央集权被加强,匈奴被驱逐到了漠北,漠南再无王庭,西域被打通,南越被平定,朝鲜被征服,西南夷也被击败,大汉帝国的疆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扩张。在经济上,汉武帝推行了五铢钱,盐铁专营等措施,使得经济权力被归于中央。
汉武帝有充足的理由为自己的成就感到骄傲,更有理由志得意满,他当然希望自己的接班人也能够有和自己相同的雄才大略,能够使得大汉帝国的事业能够更加的辉煌,可是他所选定的接班人刘据偏偏是个秉性软弱,礼让恭谦的人,汉武帝也当然有理由对此感到不满。
随着刘据年龄的增长,两人间的矛盾自然日趋增加,汉武帝的行为在客观上而言确实谈得上是穷兵黩武,所以刘据其实并不支持汉武帝四处用兵,反而经常对其进行劝诫。汉武帝对此自然非常不满,因为他一方面认为太子没有资格对自己的做法横加指责,另一方面又确实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太子。
他就曾如此对太子刘据说道:“吾当其劳,以逸遗汝,不亦可乎!”
而这仅仅只是汉武帝和刘据之间分歧的一个起点,随着太子的成长,汉武帝开始在出游期间将朝政交给太子处理,父子间缺乏沟通,太子宽厚,但武帝喜任用酷吏,二者施政方向上存在本质不同,不沟通又导致两人逐渐渐行渐远。
随着霍去病和卫青先后去世,卫青的几个子嗣又因为各种原因而失去了继承爵位的资格,最终导致卫青和霍去病两大集团的覆灭,太子失去了来自外戚的支持,势力受到了极大的削弱。加上武帝身边总有奸佞污蔑太子,双方间隙愈发增加。
而随着幼子刘弗陵出生之后,刘据和武帝之间的关系也愈发紧张。刘弗陵此人深得汉武帝的喜爱,六七岁时便已经是身材高大,聪颖过人之人,其智力和体力都远超同龄人。汉武帝就喜欢这样的勇武之人,所以很喜爱刘弗陵,常常夸赞刘弗陵“类己”,意思就是像他自己。
然而汉武帝对刘弗陵的喜爱,却使得江充等反对太子的人看到了一种信号,他们开始加快对太子的污蔑。而这些小人恰好就选中了汉武帝很忌讳的一种东西来污蔑刘据,便是巫蛊之术。这种东西最早来自匈奴,后来传入大汉之后,一时之间很是盛行,大家都认为一旦遭到诅咒必然会遭遇不测。
后来卫氏的一些人,就是在江充以巫蛊之名的污蔑下遭到了处决,最后甚至就连太子刘据都因为被江充污蔑行巫蛊之术诅咒皇帝而被逼入角落。最终太子怒杀江充,汉武帝得知情况后反而认定是刘据下定决心要和自己作对,说什么也要杀了刘据。
刘据和卫皇后被迫出逃并双双自杀,自此之后,汉武帝的选择便只剩下了一个人,那便是自己的幼子刘弗陵。为了给刘弗陵的继位扫清障碍,汉武帝甚至还专门处决了自己心爱的妃子,也是刘弗陵的母亲。
因为汉武帝担心刘弗陵年龄太小,自己百年之后大汉再次出现吕后乱权的情况,所以提前便处决了刘弗陵的母亲...只是最终汉武帝选择霍光为自己托孤大臣的事情,实在也谈不上是对还是错...
参考资料:
《再探汉武帝与太子刘据的父子关系》 王阳
《汉武帝更换继嗣的心路历程》 马雪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