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为对付匈奴的高明手段——在边关种榆树,原因何在?

趣叭叭呀呀 2025-02-12 18:39:36
前言

秦汉时期,边疆一直都深受匈奴人的侵袭,他们的铁蹄十分迅猛,常常对我们的人民进行掠夺,为此,秦汉两朝尽出名将迎战匈奴。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派出将领打仗以外,在我们的边关还种满了榆树,以此来抵挡匈奴,这是怎么回事,小小榆树为何能抵挡住匈奴的步伐?

匈奴的源起

说起匈奴,据记载他们首次出现是在战国时期,他们中鱼龙混杂,有着来自各个部落的人,而他们在阴山地区崛起的时候,中原对其一无所知。

据史实记载,匈奴人的祖先或许是夏朝的人,也或许是夏朝的后代与各部落互相通婚后的后人。

无论怎样,对匈奴人最确切的描述,便是他们是一支游牧民族,几经辗转下才形成了实力逐渐强大的奴隶制国家,他们也培养起自己的势力,以强大的骑兵威胁着边关。

最先与匈奴有接触的是燕、赵两国,当时的匈奴进犯来势汹汹,燕赵与秦国都需要修筑长城以拒之。

在战国末年的时候,赵国名将李牧率领数十万大军与匈奴会战,那一战大破匈奴十万余骑兵,这给匈奴留下了较大的阴影。

此后的十几年间,匈奴再也没有进犯过,远离了赵国边境,也消失在秦国和燕国的边境,原以为匈奴会就此收手,不再进犯,谁知他们竟是韬光养晦,悄然壮大自己的力量。

此时,中原混战,秦国正忙着一统六国,这边匈奴竟然与日暮穷途的燕国搭上了关系,直至秦国灭掉燕赵之后,秦国与匈奴之间再无屏障。

秦朝与匈奴之间的关系

或许,是匈奴明白秦国兵强马壮,所以才没有在第一时间发生冲突,反而是悄悄渡过黄河,重新占领了所谓的“河南地”(今内蒙、河套地区)。

秦始皇知道后,亲巡陇西、北地,还修治驰道,先后不下五次的“周游天下,游览山河”,你以为他是在向世界各地炫耀自己的强盛,殊不知秦始皇是在假借“游览”之名,探查边境以外的地区。

秦始皇早就做好了攻打匈奴的准备,只是时机尚未成熟,还需要等待,直到燕人卢生说了一句:“亡秦胡者也”,让秦始皇有了出兵的借口。

于是,秦始皇开始对匈奴用兵,并做了两手准备,一方面任用蒙恬将军为主帅,率兵驻守上郡,另一方面修筑万里长城,抵挡匈奴进犯。

要知道,匈奴大多都是以骑兵为主的作战方式,要是以人力驻守边关,岂不是以卵击石,秦始皇还下令将燕赵两国之前修筑的长城与新修的相连接,以此,形成一道巨大的屏障。

公元215年,秦始皇下令蒙恬率领三十万将士北击匈奴,攻占“河南地”,这是秦国首次以重兵攻打匈奴。

攻打情况异常顺利,匈奴败退,秦军见形势大好乘胜追击,多亏蒙恬将军一力击杀,才使得匈奴向北边逃跑足足有700余里,不愧是大秦的猛将。

随后,由蒙恬将军亲自坐镇上郡,匈奴惧怕其威名,根本不敢南下牧马,就连蒙恬将军去世后,匈奴都始终不敢来犯秦国边境。

多年来,匈奴始终是秦国的心腹大患,他们骚扰我们的边境,就如同入无人之境一样,再加上他们是以骑兵闻名,动作迅猛,更是为秦军的攻打加重了困难程度。

但好在蒙恬将军一举打败了匈奴,这其中除了有将领之功。万里长城的抵挡以外,还有一物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以榆树挡匈奴

那就是榆树,据史料记载,在攻打匈奴的时候,边关长满了榆树,一片一片的榆树林不仅抵挡了边关的风沙,保护了那里的人民;更是抵挡住了匈奴骑兵的步伐。

在蒙恬修筑的县城中,就有一个地方名为“榆中”,连司马迁也曾称赞蒙恬的功绩:“为秦开地益众, 北靡匈奴, 据河为塞, 因山为固, 建榆中”。

在《汉书》中,也有记载:“以河为境,累石为城,树榆为塞,匈奴不敢饮马于河。”

这些都是蒙恬将军以榆树抵挡匈奴的记载,匈奴不是以骑兵胜天下吗?有了榆树的阻挡,他们的战马想要跑起来根本就是难上加难。

没了战马的优势,他们也不过是普通士兵,秦军制服他们,也就是小菜一碟了。

况且榆树,还有一个别名“活命树”,就是因为榆树的皮、根部和叶子都可以食用,人马都能吃,在荒年的时候甚至还可以当粮食吃。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荒岁,农人取皮为粉,食之当粮,不损人。”

后来,人们还把榆树皮列为上品的中药,像这种可食用又好养活的,自然是人们更喜爱的。

在《救荒本草》中,也记载了榆树“救饥”之法,可以将榆树叶炸熟,然后淘洗干净后以油盐调食;也可以焯水过后晒干备用等等。

在古代,百姓总是喜欢在名字上取巧,把榆树上结的果子“榆荚”,称为“榆钱儿”,只因为“榆钱”与“余钱”谐音,是吉利的意思。

而他们家中栽种榆树,也是为了那一句话:“阳宅背后栽榆树,铜钱串串必主富”。

还有人认为榆树有辟邪的作用,古有“宅后有榆,百鬼迁移”的说法,虽说是迷信,但相信也不是空穴来风。

毕竟,秦军能够战争匈奴,也正是因为有了榆树的“加持”,所以说,榆树在秦汉时期功不可没。

而当初,秦陇西郡下的地区,根本没有城名,是蒙恬广泛修筑榆树,以“榆中”命名此城,这才有了兰州的城建史。

结语

总的来说,榆树在秦国与匈奴的战斗中,是个“吉祥”的存在,没有榆树为战士们挡住漫天的风沙和匈奴人的战马,或许秦军的取胜还要另想他法。

战场上,任何一件不起眼的小事,都或许能够影响整个大局,匈奴人败给秦国,是历史的推动,也有人为的因素。

秦亡后,再也没有可以制衡匈奴的对手,直到汉代崛起,才开始继续与匈奴纠缠战斗,而以榆树抵挡匈奴的惯例也沿袭下来,成为解决匈奴祸患的最佳帮手。

参考资料:秦与匈奴的关系--秦文化论丛/郭向东

在古代最受青睐的树种---甘肃省博物馆

0 阅读:10
趣叭叭呀呀

趣叭叭呀呀

趣叭叭呀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