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共持续了四百余年,其中西汉持续了二百一十四年,东汉则持续了一百九十五年。但是汉朝却谈不上是一个连贯的朝代。东汉和西汉不同于南宋和北宋就本质而言仍然算得上是一个朝代,而之所以会这样其实主要就是因为东西汉之间持续了十五年的王莽新朝。
可是如今的我们对于当初的那段王莽新朝的了解,事实上可谓是知之甚少,那么在位的这十五年的时间中,王莽究竟都做了些什么呢?
西汉末年的中国已经陷入了一个土地兼并相当严重的时代,大量的农民因为失去土地,最终被迫卖身为奴,成为了世家大族的奴隶,而这些奴婢并不被计入官方所统计的人口数据之中,所以对于国家而言,大量的底层平民成为大族的奴隶也不是一件好事,只会让国家陷入恶性循环。
而在当时的那种环境下,能够委身为奴甚至都算是幸运的,还有更多的人干脆连卖身都无门,只能等着活活饿死。而在这种环境之下,地方的世家大族以及各种豪强的势力开始飞速的增强,汉帝国的所谓中央集权也被极大的削弱。
因此当时无论是帝国的民间还是朝野上下,无不渴望着一个救世主来扭转危局,王莽的出现在当时反倒称得上是众望所归。与此同时,自汉元帝时期便开始逐渐左右朝政的儒生也开始在这场西汉末年的乱世之中发出自己的声音,他们开始探索自己独特的救亡道路。
而儒生们最终给出的答案就是所谓的“复礼”,恢复当年周朝那种注重道德,人间大同的社会环境。随着儒生的反复宣传,所谓的“述旧礼,明王制”的儒学主张已经渐渐的开始深入人心。
王莽在篡汉之前的形象,当真算是全天下最为知名的“道德完人”,更是广大儒生心目中的楷模。其道德水平在当时甚至已经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不仅乐善好施,自己和妻子省吃俭用,甚至还因为其次子杀死了一名奴婢,就将自己的儿子赐死,为了维护所谓的礼法更是不惜顶撞汉哀帝。
王莽的种种行为,完美的符合了儒生阶层对“救世主”的要求,甚至可以说王莽就是在这些人不断地政治投资下,而相对被动的登上了皇位。而在登上皇位之后,王莽清楚自己的帝位其实是百姓和知识分子的支持而得来的,所以他主动的和汉王朝划清了界限,并且立刻着手开始改革。
而后王莽真的开始了自己一系列的“复古改革”,比如将土地的分配改为所谓的“王田制”,实际上就是三代的井田制,土地不得买卖,且采取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此后王莽又进行了自己的货币改革,而其改革完全遵从于《周礼》,甚至复活了刀币和布钱等乱七八糟的货币。
儒家还有“天无二日,地无二主”的理念,所以王莽在外交上也是一通瞎搞,周边邻国都被其专门起了一个蔑称,例如将高句丽改为“下句丽”之类的。王莽改革的核心原则其实就只有两个,一个是符合儒生的要求和他们的变态三观,另一个就是顺应当时底层百姓的诉求。
可是王莽的这种顺应诉求不同于我党早年革命时的路线,是真心的为民众着想。王莽最重视其实并非是能否满足民众的诉求,而是维护自己的政权,所以他不是真的在为民众做事,而是假装自己在做事,用现在的话来说,这实际上是一种民粹的行为。
失败的改革王莽的改革实际上是注定要失败的,我们都能看的出来,中国的封建历史实际上就是一个大的周期论,王朝更迭的周期论。这是因为在封建时代,土地兼并就是无可避免的,要支撑社会人口的生存和发展,客观上就是需要进行社会化的一个整体的大生产,作为当时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地主阶级自然会进行土地兼并,这是客观需求。
而当这种土地兼并达到了一个临界点之后,那么国家就会像一个高压水壶一样彻底的炸开,于是一切清零重启,土地兼并消失,一个王朝进入新的时代。今天我们能够跳出封建周期论的怪圈,是因为我党掌握了更加先进的生产力,我们不需要继续走在封建的这个历史阶段了。
但是在王莽的那个年代,帝王的利益和地主阶级的利益其实是高度趋同的,所以王莽如果想要稳住自己的政权,那么他必须获得地主阶级的支持才行。而受士大夫阶级扶持的王莽对地主却存在天然的不信任感,这是王莽操之过急的土地改革所决定的。
王莽确实是认真的推行了自己的国有化土地改革,但是他的改革最终还是毫无疑问的失败了,因为王莽改掉封建主义从来都不是走向先进,而是走回落后,是选择回到原始社会。中国的社会从原始社会的平均主义过渡到封建主义后,实际上生产力就是得到了提升,是更先进的。
封建土地的私有化促进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人口快速增加,社会矛盾被缓和,生产效率提高促使国家形成,国家形成促使商品贸易发达,一切的一切又使得国家获得了对抗天灾和外敌的能力。我们当然不否认,底层农民在这个过程中是被剥削的。
但是王莽的土地改革,事实上依然是在剥削农民,只是由地主这个中间阶级间接的剥削,变成了皇帝直接剥削。地主作为基层组织结构被摧毁,基层农业生产失序,最终导致改革的彻底失败...
参考资料:
《汉末统治思想与王莽改制》 赵昆生 王艳楠 周晓红
《理想主义、民意与野心——王莽改制的内在逻辑》 陈语悠悠
《论王莽改制与社会改革》 赵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