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少年时期还有西方文学可看,只缘那时文化还未被彻底革了命去。何况那些名著揭示了西方社会深刻矛盾,以及资本主义对人性的压迫摧残——这是它们还能存在的理由。
到了青年时期,风雷大作,那些书籍不是焚烧就是化为纸浆,让它涅槃重生,好印制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终极真理。
后来始知,西方文学就没有不揭示深刻社会矛盾的,而这个有缺陷的社会对人性的压迫、异化、摧残,正是西方文学艺术的永恒主题。
美国香花与毒草
及至我也从事文学创作,就牢牢记着,正是那些杰出作家的优秀作品刺痛社会的良心,使人民警醒,原来这个国家还有那么多毛病,必须正视和痛改。
这些作家并非总被身处那个时代接受,很多传世之作在美国一度被禁。哈珀·李的《杀死一只知更鸟》、约翰·斯坦贝克《愤怒的葡萄》、乔治·奥威尔的《1984》和《动物庄园》、威廉·戈尔丁《蝇王》、罗姆·大卫·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库尔特·冯内古特的《五号屠场》、约瑟夫·海勒的《第22条军规》、安妮・弗兰克的《安妮日记》都曾是美国(至少是部分保守州)禁书。
至于被认为道德上伤风败俗的“大毒草”就更多,美国曾禁过卢梭的《忏悔录》、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D·H·劳伦斯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霍桑的《红字》、萨维拉·贺兰德的《一个妓女的自传》、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斯蒂芬妮·迈耶的《暮光之城》……
少儿读物在美(保守州)被禁的书籍就更多,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就被禁过,理由是“不雅、非宗教、不正确”;《哈利波特》也被禁过,理由是美化巫术、魔法和“反基督”;《仙境之桥》被禁理由是“宣扬世俗人文主义”和“非宗教”;漫画名著《鼠族》被禁理由是对纳粹集中营的描写对儿童太过残酷;《三口之家》是写一对雄性企鹅同性恋生活以及收养一只鸡蛋的得奖作品,被禁理由是宣扬同性恋;《夏洛特的网》描写蜘蛛和小猪的跨种族友谊,被禁理由是“亵渎神明”和“不适合儿童阅读”;《詹姆斯与大仙桃》被禁理由是“暴力、酗酒、毒品、种族主义”;《时间的皱纹》被禁理由是“超自然,反科学”;《内裤超人》被禁止理由是暴力和诱导孩子“不服从权威”;《野兽国》被禁理由是“黑暗和可怕”……
然而,这些儿童读物在问世的不同年代都极受孩子们欢迎。再去数数,前述那些成人禁书榜单里有多少部成了文学经典?几乎全部都是!
被列为美国初中必读“老三篇”,曾经的禁书就占了两部,《杀死一只知更鸟》和《蝇王》。美国高中生必读“老三篇”也有一部曾被禁的《麦田里的守望者》。
相对欧洲而言,美国观念上更保守,所以有禁书癖。所幸者,联邦政府没有干预民众阅读自由的权力,禁书都是州一级、主要是郡县一级的事。比如“圣经带”的郡政府学监就对公立学校的图书馆收藏和借出的书籍有否决权。另一情况是保守社区以及家长群起鼓噪,学校也会让某些书籍下架。
密苏里州共和党MAGA派系州长候选人,用焚书的肢体语言去竞选,她用火焰喷射器烧掉一批公共图书馆书籍,她宣称如当选,将要焚烧图书馆一大半书籍,因为那些毒草不讲圣经和基督,“毒害青少年”。谢天谢地,她输给另一个不那么变态的共和党人了。
在一段X上发布的视频中,密苏里州共和党候选人Valentina Gomez焚烧了两本有关LGBTQ的图书。
拜登就职典礼上由青年桂冠诗人朗诵的《我们攀登的山》,就被佛罗里达州一间学校禁掉,理由是极右翼团体“自由妈妈” (Moms for Liberty)投诉该作品“对学生洗脑”、“宣传仇恨”。
阿肯色州新增一个政府部门“道德委员会”,对教师和校图书馆发布指令,如果给孩子提供禁书,将受州法起诉。
乔治亚州一所学校的校董会表决开除一个女教师,只缘她在五年级课堂上朗读一本性别认同的书。
是否觉得这样的美国很陌生?那是你少见多怪。
当愤青成了九斤老太
却说《麦田里的守望者》是西方“愤怒的青年”这个文学流派代表作之一。当初被它触怒的那些老派人,如今在哪里?
犹记那个不堪年代刚结束,我仍是一介愤怒青年,彼时日历还未翻到80年代,大众观念尚未冰河开冻。1978年,日本电影周的《追捕》、《望乡》、《狐狸的故事》成了一代人的青春记忆。
别忘记,当时反对《望乡》的人很多,这部表现慰安妇苦难的电影虽然剪去了不少段落,却仍被认为不适合上演,“对青少年有什么好处?”“看过这部电影,流氓不是更多了?”
那时我对这类九斤老太的言论哭笑不得,但他们声音分贝相当大,以致巴金、曹禺都不得不出来说话撰文力挺《望乡》。如今那些九斤老太还记得自己说过什么吗?
那一辈人已退出历史舞台,问题是启蒙年代的弄潮儿如今也老了,而且很多人也成了九斤老太。
我有一篇文章提到美国少儿读物《三口之家》被某些州下架,该文被一个公众号转载,有一位澳洲读者留言如下(见截图)。
能为伤痕文学感动和流泪的青年读者,都是思想解放运动的呐喊者。然而,当后浪变成前浪,就不幸老成了他们曾鄙夷和反对的模板。从这位读者留言可以知道,澳洲孩子也很喜欢《三口之家》,保守家长只得为澳洲不能禁书而抱憾了。
人老是自然规律,观念老了则不是。不妨照录一段鲁迅《风波》原文——“九斤老太自从庆祝了五十大寿以后,便渐渐的变了不平家,常说伊年青的时候,天气没有现在这般热,豆子也没有现在这般硬;总之现在的时世是不对了。何况六斤比伊的曾祖,少了三斤,比伊父亲七斤,又少了一斤,这真是一条颠扑不破的实例。所以伊又用劲说,‘这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我于2020年曾加入一个精英微信群,群友大都是思想解放运动中名声赫赫的先驱。然而其中变成九斤老太的还真不少。
其中一位身心投入挺川的远方群友,偏偏对“川粉”这个词大觉碍耳,便在群里回呛:“那你们就是拜粉!”还真别说,美国华川粉中也有这样说话的,自己非得要粉一个什么人才活得踏实,便以为别人也如此。
他们非常反感某种事物,但这种事物只要换了一种装束便欣然接受,甚至以身相许。有时不免怀疑他们是否真的憎厌自己反抗过的东西。
或许是真的,只不过威权文化的遗传密码已经进入了血液,要易筋洗髓实在很难。
再例如,他们对民主宪政曾那样向往和推崇,但当自己心仪那个人输了,就不相信宪政了。
美国另一半人也好不到哪里去,美国人口有21%是文盲,54%阅读能力在小学六年级以下。2020承认大选公正的共和党人只有26%,尽管选后大多数州(不管票数接近与否)都进行了审计,没有一个州挑得出毛病。
2024共和党人认为大选公正的达到91%,没人再咋呼死人投票、重复投票、非法移民投票、不查看选民身份证了。
Ipsos民调显示,逾九成共和党人认为2024年大选公正。这不是输打赢要吗?民主党这边也有样学样的话,民主宪政如何运转下去?我只知道一点,就凭华川粉一定建立不起民主制度,美国已有的现成宪政也会被他们玩坏。
我刚看完Netflix新纪录片《战时丘吉尔》,丘吉尔著名的演说:“我们绝不投降,即使我们这个岛屿或这个岛屿的大部分被征服并陷于饥饿之中,我从来不相信会发生这种情况;我们在海外的帝国臣民,在英国舰队的武装和保护下也会继续战斗,直到新世界在上帝认为适当的时候,拿出它所有一切力量来拯救和解放这个旧世界。”
这个新世界指的就是美国,当时美国正被孤立主义和“美国优先”的阴魂所纠缠。但美国之伟大在于挣脱了那种纠缠,毅然兑现了丘吉尔的预言——“拿出它所有一切力量来拯救和解放这个旧世界”。
美国1939-1945年步入成年的年轻人,被称为“伟大的一代”。这个称谓源自记者汤姆·布罗考的纪实畅销书《The Greatest Generation》。这代人为道义而战,为远方从未见过的人们而战。这样的人和国家才真正伟大。
如今乌克兰人也期盼着新世界去拯救,可叹MAGA所谓“重新伟大”,再也不愿负起前人肩上的道义与责任,“父辈的旗帜”已委弃泥尘。上世纪30年代的旧破烂“美国优先”,成了这群孙子的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