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德芹主任谈:慢阻肺的现状、挑战与防治策略全解析

元元的备忘录 2025-01-09 13:25: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犹如隐匿在健康之躯内的一颗 “定时炸弹”,正严重威胁着我国广大民众的健康。近年来,其患病人数呈攀升之势,已接近一亿人。

然而,令人忧心的是,慢阻肺却深陷漏诊与误诊的泥沼,大量患者未能得到及时、准确的诊断与治疗,延误了病情的最佳干预时机。

为何这一高发且危害严重的疾病会遭遇如此困境?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复杂的因素?是患者对自身健康的忽视,还是医疗体系在诊断与防治环节中存在短板?

为了深入探寻这些问题的答案,更为了寻求有效的应对策略,我们特别邀请到盐城市大丰人民医院呼吸内科葛德芹主任,全面剖析慢阻肺的诊断、治疗、预防以及药物合理应用,以期为改善这一现状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让更多的人能够正确认识、积极预防和有效治疗慢阻肺,重新拥抱健康的生活。

专家简介

葛德芹

副主任医师

盐城市大丰人民医院呼吸内科科主任

毕业于苏州大学,呼吸内科硕士

从事呼吸内科工作十余年,擅长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癌、肺部感染、慢性咳嗽等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

慢阻肺患者存在着严重的误诊和漏诊现象,究竟是什么原因?

葛德芹主任:慢阻肺在我国属于高发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一直维持在13%左右,患者数量接近一亿。这反映出一个问题,即死亡率与诊断率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其中漏诊现象较为普遍,在40岁以上人群中尤为明显。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其一,与患者自身有关。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不足,尤其是长期吸烟的患者,即便存在慢性咳嗽咳痰的情况,也未予以重视,认为这是常见现象,比如晨起时的慢性咳嗽、咳白黏痰,甚至在出现轻微呼吸困难时,也未想到要去做相关检查,这就是对疾病认识不够。

其二,与医生也有一定关联。对于专科医生而言,可能会关注到慢阻肺,但非专科医生可能不会刻意去诊断,仅仅将咳嗽咳痰当作支气管炎来处理,不会想到去检查肺功能。

而且,这也与医生的诊断水平以及健康宣教意识有关。慢阻肺纳入我国慢病管理的时间较晚,不像2型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起步早,目前虽然国家对慢病管理的投入不断加大,但在宣教方面仍有待加强。

在医疗条件受限的情况下,如何开展慢阻肺的治疗工作?

葛德芹主任:我们必须向广大患者宣传慢阻肺的危害,例如它可能引发多种合并症。患者若出现一两次急性加重,肺功能可能会迅速下降,还会累及心血管系统,甚至增加患肺肿瘤的风险,慢阻肺合并肿瘤的比例相当高。

在宣教与预防措施方面,戒烟是慢阻肺预防的首要措施,我们要提高公众对该疾病的认知,鼓励高危患者尽早就诊。长期吸烟以及慢性咳嗽咳痰,都是慢阻肺的高危因素。因此,慢阻肺强调早诊断、早发现、早治疗。

在诊断过程中,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的吸烟史、职业暴露史、症状以及进行体格检查等都非常重要。倘若基层没有肺功能仪,还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依据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以及症状等进行评估。若患者的评分较高,就应建议其尽早采取干预措施。

在治疗方面,一是戒烟,二是进行呼吸功能锻炼,三是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慢阻肺治疗的基础。随着国家投入的增加,吸入药物已推广至农村和社区。

此外,像糖尿病、高血压的管理模式一样,我们应为慢阻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并进行定期随访,目前各医院都建立了慢病随访系统,我们已将100多例慢阻肺患者纳入该系统,通过定期随访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和用药情况,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在基层医疗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我们应加强宣教、详细询问病史、做好体格检查以及合理用药和规范随访。

慢阻肺病理学改变,主要涉及哪些方面?慢阻肺发展的核心机制是什么?

葛德芹主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核心发病机制为慢性气道炎症,这是其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当机体接触如吸烟、烹饪油烟、空气污染等有害气体与颗粒,会引发气道的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同时导致蛋白-抗蛋白酶失衡,通过多种途径推动慢性炎症进展。

COPD的发病机制复杂,其炎症及有害气体不仅损害气道,还累及肺实质与肺血管。在气道损伤方面,中央气道出现炎症细胞浸润,如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肥大细胞等,它们释放多种炎症介质,导致气道损伤。

同时,气道上皮的柱状纤毛上皮细胞功能因慢性炎症出现障碍,表现为纤毛功能受损、黏液分泌增加且黏稠度增高。此外,外周小于2毫米的小气道,尤其是细支气管,发生炎症,引发气道狭窄,最终导致远端气腔扩大。

在肺部病理改变上,可见肺过度膨胀、弹性减退,形成以小叶中央型肺气肿为主的病变。这些炎症改变引发肺气肿,最终导致呼吸困难,这是COPD病理生理改变的关键原因。

慢阻肺的临床分期包括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两种情况下的治疗策略有何不同?

葛德芹主任:慢阻肺主要分为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二者的治疗方法差异较大。急性加重期是指患者的呼吸道症状急性恶化,需要额外的治疗,如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加重,尤其是感染因素导致的急性加重,70%~80%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是由感染引起的。

当患者的呼吸道症状与平时相比明显加重,例如出现发热、咳脓性痰,原本在活动时才出现的呼吸困难,现在在静息状态下也出现,甚至不能平卧,这些都属于急性加重的表现,急性加重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可采取门诊或住院治疗。

在稳定期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出现合并症如呼吸衰竭、肺心病、肺部感染肺炎等情况下,可能需要住院治疗。急性加重期的治疗策略与稳定期不同,通常需要在短期内联合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和糖皮质激素,若合并呼吸衰竭,还需要采用有创或无创通气支持。

稳定期是指患者的症状与平常相比无明显波动,其治疗手段较为多样,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稳定期治疗的核心部分,有吸入治疗以及增强免疫力的药物等。非药物治疗方面,肺康复在慢阻肺稳定期的治疗中也占据重要地位,例如呼吸训练、适当运动、饮食治疗等,我们提倡慢阻肺患者采用高蛋白、高纤维素、低碳水化合物的饮食结构,以增强免疫力,同时建议患者通过接种肺炎疫苗、流感疫苗等预防措施来减少急性加重的发生。

总体而言,稳定期的主要治疗目标是控制和缓解患者的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症状,降低未来的发病风险。

慢阻肺稳定期常用吸入药物有哪些?如何评价这些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葛德芹主任:目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吸入药物种类较为丰富,涵盖短效与长效制剂。

短效吸入药物中,沙丁胺醇颇受患者青睐,因其便携性,患者常在症状发作时即时喷吸。长效吸入药物主要有抗胆碱能药物(如噻托溴铵)以及β受体激动剂(如茚达特罗等),这些均属于支气管扩张剂。此外,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糠酸莫米松等,在COPD治疗中也具有重要地位。

当下,COPD治疗主张采用联合治疗方案,即不同作用机制的支气管扩张剂联合使用,包括双支气管扩张剂联合或单一支气管扩张剂与其他药物联用,尤其长效制剂的联合应用。例如,已上市的茚达特罗-格隆溴铵(ICS - LAMA)联合制剂,在改善患者肺功能、缓解临床症状及提升健康状况方面成效显著。

治疗方案的选择依据患者肺功能进行COPD分组。对于A组患者,通常只需使用一种长效支气管扩张剂;B组患者,可采用长效β受体激动剂(LABA)联合长效抗胆碱能药物(LAMA)的方案。

若患者为C组且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大于 300/μl ,则主张进行联合治疗,如采用三联固定治疗(如LABA+LAMA+ICS)作为首选,其在改善患者肺功能、临床症状及健康状态方面,显著优于单用支气管扩张剂。

在安全性方面,吸入制剂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以噻托溴铵、茚达特罗等为例,其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如心慌)及胃肠道反应均较轻。

慢阻肺急性加重治疗中,糖皮质激素如何安全有效地应用?

葛德芹主任:关于糖皮质激素,在急性加重期,无论是静脉使用还是吸入治疗,都是重要的治疗手段,在我们江苏省的质控指标中,急性加重期患者是否使用糖皮质激素,是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

对于中重度急性加重的患者,主张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不过静脉使用确实存在较多不良反应,如血糖异常、钙代谢异常、水电解质紊乱、胃肠道反应如应激性溃疡等,一般主张短期应用,5~7天,在这个时间范围内,其不良反应是可控的。

当然,目前不主张长期静脉使用或口服糖皮质激素,因为相对于吸入糖皮质激素,它们的不良反应更大。吸入糖皮质激素主要作用于气道,对于轻度急性加重以及稳定期的慢阻肺患者,我们都主张采用吸入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方式,这样既能达到治疗目的,不良反应又最小。

编辑 | 赵赛赛

审核 | 李冠妍、孙富康

排版 | 郑延飞

0 阅读:69
元元的备忘录

元元的备忘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