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基伟向姚依林反映问题,请他帮一帮自己老家的卷烟厂,后来呢

冰点百年 2024-07-28 22:20:55
前言

1982年,红安县领导为当地卷烟厂的事,找过中央有关部委,也找过红安籍将军秦基伟。秦基伟看过报告后,当即许了个愿,他答应在临近要召开的中央全会上,同李先念、姚依林都讲一讲。

原来,中央有规定,凡是1977年以后办的卷烟厂都不予考虑。而红安上报的报告说是1981年办的。这样问题就有些棘手了。那么,作为从红安走出来的秦基伟,他会怎么做呢?

秦基伟以第2连连长身份参加了黄安(今红安)战役

黄麻起义时,秦基伟的年纪尚小,只能说是参加了起义。他亲眼目睹了起义军挥舞着大刀和梭镖,攻破城门,冲进县衙,将反动县长直接揪了出来。那个震撼的场面,令他终生难忘。

相比于第一次打黄安城,第二次他就成了主力了。他那时担任红四方面军军总部手枪营第2连连长,跟随徐向前总指挥一起,参加了“黄安战役”的整个过程。

说起来,这场仗是红四方面军建军以后,第一次从游击战转到大规模的“围城打援”,可以说是意义重大。“黄安战役”打响后,红军在“永佳河、桃花、嶂山”设置了三道防线。敌军派了三次增援,接连攻破了两道防线。眼看就要攻到最后一道了。

此时,徐向前亲自坐镇前线,他站在嶂山山顶,举着望远镜观察敌情。他不顾已经攻到半山腰的敌军,朝着他的方向发射密集子弹,依旧显得很从容。秦基伟见状,心里很是担心。他与其他指战员们,纷纷劝说徐向前退到安全地带,可徐向前却岿然不动。

情况万分紧急,秦基伟差点儿就要冲上去把人拽下来了。虽说敌人越来越靠近,但徐向前似乎已成竹在胸,他在等待发起反击的最佳时机。突然,他放下望远镜,下达命令:“28团与手枪营冲锋!”

这时,秦基伟带着战士们,伴着冲锋号从徐向前的身边冲过去。只见徐向前的身子一歪,鲜血从右臂冒了出来。徐向前中弹了,但他却没有慌张,反而更加坚定地说:“同志们,坚决把敌人打下山去!”大家见徐总负伤了,却还坚持作战,都备受鼓舞!

秦基伟指挥部队像山洪暴发般地冲杀过去,一举将敌军击溃。从此,敌军再不敢派兵增援了。这样一来,黄安城内的敌军就成了“瓮中之鳖”了。

打退援军后,徐向前并未直接发动进攻,而是派了“空军力量”打头阵。这天,红军第一架飞机“列宁号”飞到县城上空,敌人以为是自己飞机来空投食物的,纷纷从掩体爬出来准备抢物资。结果,丢下来的是炸弹和传单。

敌人慌乱无措之际,徐向前下达总攻命令,很快拿下了黄安城。为了纪念此次战役,黄安改名为了红安。秦基伟记得很清楚,当时县城的老百姓十分高兴,他们一边送慰问品给红军,一边唱起了赞美红军的歌谣:“排好队,呼口号,欢迎我红军。攻下黄安城,活捉赵冠英(敌69师师长)。”

秦基伟不光勇猛,还很风趣

秦基伟是一位猛将,打了太多的大仗、恶仗。而他被人们最为记住的,还属在朝鲜战场上,由他直接指挥的震惊全世界的“上甘岭战役”。

1952年10月,美国片面中断谈判,在我第15军防守的上甘岭地区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指挥进攻的是美第8集团军司令范佛里特。这个人号称“战争狂人”,妄图使用残暴的武力,将我军阵地完全火力打击。

战役持续了43天,在横直不到2公里的地方,敌人投放了大量的炸弹,使得上甘岭前沿两侧的597和537高地上,山头都被削平了近2米。秦基伟足智多谋,采用“狡兔战”来应对敌人的进攻。

当地面阵地失守时,秦基伟就指挥部队转入坑道。敌人见状,使用了爆破,燃烧等残酷手段,妄图破坏坑道。秦基伟与战士们克服了断水、断粮的极其困难,一次次地利用坑道反攻夺回地面阵地。战斗一直进行着,最终以敌军伤亡25500多人而告终。

此战结束后,创下了多个“之最”:最小作战范围(3.7平方公里);最多的参战人数(双方共达10万人);最长作战时间(43天);最多炮弹使用(美方一方就投下了200万发);最多反复争夺阵地(29次)。

秦基伟利用敢打敢拼,智慧勇敢,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敌将范弗利特。秦基伟一身虎胆,实在是令人敬佩!其实,秦基伟不光大仗厉害,私下里他很风趣。

郭天民的秘书,曾讲过这样一件趣事。云南解放后,2野4兵团的司令员兼政委陈赓到野战军总部开会去了。副司令员郭天民主持召开军干部会议,散会后,3个军长(13军军长周希汉、14军军长李成芳、15军军长秦基伟)提出上馆子吃饭,庆贺成功解放云南!郭天民答应了。

到了餐馆后,几个将领一改往日地严肃,都显得很随和。大家吃着,聊着,好不热闹。吃罢饭后,郭天民提出今天的饭钱,4人均摊。秦基伟说,让郭副司令员分摊他觉得不好,他倒有个办法。

郭天民被勾起了好奇心,就让秦基伟说说看。秦基伟说,谁的头大,谁请客。但怎么判断谁的头大呢?秦基伟说,看军帽的号码不就好了吗?

随后,大家一起比较了军帽的号码,发现郭天民的最大。郭天民一下子就明白过来了,他边掏钱边说,你秦基伟真是鬼点子太多了!看来你们2个也知道,3个一起合起伙来要宰我!

确实如此,3个军长早就商量好了,要副司令员来请客,但谁都不想直白地说出来。秦基伟就让另外2位军长不要管了,事情就交给他来!于是就出现了比较“谁头最大”的这个小游戏了!

秦基伟为家乡的卷烟厂奔走

秦基伟作为红安人,他对家乡很关心。家乡人有了什么事,也愿意找他求助。当秦基伟看过红安领导拿来的报告后,发现红安办卷烟厂是符合标准的。

首先,红安产烟叶,自己有原料。其次,湖北在调整,黄冈地区只留了红安一个厂。最后,红安作为老区应该受到照顾。

对于办厂时间,秦基伟听说该厂最早是县轻工业局于1976年创办的。后改为了县知青办主办,最后才是县卷烟厂独立办。这样说来,红安的卷烟厂就符合了中央规定的1977年之前办的厂。

秦基伟很感慨地表示,现在办事一要原则,二要关系。说到关系,有人说过“三个公章不抵一个老乡”,由此可见关系的重要性。但关系的前提,也是要符合原则的。如果都去讲关系而不讲原则,那不就乱套了吗?

而自己老家办卷烟厂,符合中央的政策和原则。他作为老家的一份子,自然是要出些力的。秦基伟去找了姚依林副总理说:“红安那个地方穷得叮当响,就这么一个稍微能赚钱的厂,全县的干部群众都眼巴巴地看着它,请你无论如何帮一把。”

姚依林被秦基伟的这份对老区一片真情所打动,表示将给予照顾。但还是要秦基伟和其他部门讲一讲。于是,秦基伟找了计委主任张劲夫,轻工业领导等人一一沟通。

终于,在1983年5月,轻工业部发布的调整后的全国卷烟厂名单中,红安卷烟厂就在其中。

参考资料:《红安名人与大事聚焦》、《耳闻目睹秦基伟将军的风采》

3 阅读:1026

冰点百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