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性”,在大家的脑海里往往出现的大多是像“HS、LT、XXOO、ZW……”这些听上去不怎么好,不能够拿来在台面上说的词汇。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大家都认为性是羞耻的代名词。
但近几年,3岁女孩来例假、5岁男孩长喉结、10岁女童怀孕……诸如此类性早熟的新闻动辄登上热搜。
近日,湖南长沙,一家长牵着女儿来到妇幼保健院儿童生长发育门诊就诊。
一见到医生,妈妈就焦急发问:“医生,我家女儿才7岁,最近胸部就开始发育了,她长得也不胖,怎么就性早熟了呢?”
经过询问,家长称因为孩子有些胆小,就给她在床头开了小夜灯,以此来提供安全感,这一情况持续了两三年。
医生表示:导致孩子性早熟的罪魁祸首是长期开灯睡觉。
人在夜间进入睡眠状态时,黑暗中松果体会分泌大量的褪黑激素,褪黑激素能抑制腺垂体促性腺激素的释放,可以防止儿童性早熟。
但光线会抑制松果体的正常工作,导致泌褪黑素减少,换言之,褪黑素分泌少了,性腺发育速度就会加快。
目前,性早熟已是我国发病率排名第二的儿童内分泌疾病(矮小排第一)。
许多儿童医院专门设立性早熟门诊,来应对越来越多发育抢跑的孩子。
事实上,开夜灯睡觉的危害远远超出你的想象!!!
导致近视
2岁之前的孩子在灯光下睡觉,将来患上近视的几率超过30%。
而2岁以后还开灯睡觉的话,将来患上近视的几率是更大的,超过了50%。
3岁以前的宝宝是视力发育的关键时期,父母们不要为了自己图方便,就忽略了孩子的正常发育。
其实,开灯睡觉并不是孩子的要求,而是父母的需求。
婴幼儿大多是跟父母同睡一个房间的,而夜里由于哺乳,或是换尿布等原因,很多父母都会开着一盏小灯,以方便自己半夜照顾婴儿。
引起神经衰弱
日光灯会抑制人体褪黑激素的产生。
褪黑激素是一种会在晚上,黑暗的环境里,从脑部的松果体产生的荷尔蒙。
它的功能主要会在晚上降低我们的血压、葡萄糖、体温,让我们可以有一个充分、舒适的睡眠。
但睡觉时暴露在灯光下,会推迟褪黑激素的分泌达1.5小时,而且分泌量也大大减少。
经常性开灯睡觉还会让机体出现疲劳的感觉,很难完全进入深度睡眠的状态,这种情况下就很容易引发神经衰弱、失眠等多种不良情况。
增加致癌风险
在正常的情况下,白天,我们血液里的可体松含量较高,用来平衡日间的活动和调整免疫系统;夜间,可体松的含量则会降低。
如果夜间长时间照明,会让大脑以为还是白天。
造成不正常的释放可体松,降低免疫细胞功能性,增加患癌的风险。
招致肥胖
夜间光照会扰乱生物钟,使体内皮质醇分泌增加、瘦素分泌减少。
人类的基因已经适应了白天有阳光、晚上黑暗的自然环境,晚上暴露在人造光下,光照会打断睡眠。
即使我们没有醒,但身体自动对光照起了反应,认为是白天了。
这时瘦素、胃饥饿素、胰高血糖素等激素水平会改变。
这样会使人胃口大开,不知不觉中吃的更多,而且更加偏爱高油高糖的东西。
诱发抑郁
《分子精神病学》杂志的一项研究用小白鼠做实验。
晚上用昏暗的灯光照射它们睡觉,这样持续4周后,小白鼠缺乏精力也不活泼了,表现出抑郁的症状,比如平时喜欢喝的糖水现在不喜欢喝了。
动物身上的实验表明,睡眠时暴露在灯光下,会使我们的情绪甚至大脑产生某种程度的变化。
有觉碎碎念
在人类生命历史的长河中,对于睡眠的研究还是近半个世纪的事情。在此之前,几乎全是空白。
上世纪50年代以后,由于多导睡眠仪的发明和推广使用,科学家对睡眠的认识才逐渐明晰和深入。
普及健康科学睡眠基础知识任重道远,有觉将不负使命,继续帮助改善国人的睡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