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张灵甫遗孀站在孟良崮前,含泪留下四个字,让人唏嘘!

谈谈旧历史 2024-10-30 09:59:12

前言

“我先生就是死在这个山洞里?”站在孟良崮一洞穴外的正是王玉龄,身为国民党将军张灵甫的妻子,看到丈夫当时去世的地方她忍不住泪流满面,当初张灵甫的死都是一个谜,国民政府也没有给她一个合理的解释;

又想起丈夫离开人世后国民党对她们母子二人的不公和委屈,她蹲下身子含恨在洞口外写下了四个字。

英雄遇美女

王玉龄出生在一个商贾之家,自她的祖父辈就开始为了家族昌盛经商,一直到自己的父亲被培养成了知识分子能谋个一官半职,王玉龄的家族在当地就颇有名望。家中条件十分优渥对她的教育从来都是在大家闺秀上培养的,或许也正是因为家中的规矩繁琐,王玉龄的心中还是十分叛逆的,她往往不被书本里的情爱故事吸引感兴趣,都是报纸上的军政要务更能吸引她的眼球。

她虽为女流之辈但对日军的侵略行径十分痛恶,时常看着新闻义愤填膺,“我就恨自己不是个男人!”当时的她说出这话大有不懂事的因素,但心中爱国的情怀和对日寇的憎恨却一点儿不假。她心中暗想,哪怕嫁人我也要嫁个保家卫国的大丈夫。

很快在她十七岁这年,家中来往了许多的媒人为她说亲,在她五岁那年父亲就已经去世了,正是因为这个缘故,母亲想要为她择一位同样出自商贾之家或是书香门第的夫婿,起码能保佑一家人在乱世中平安过活,可没想到王玉龄被媒人介绍的张灵甫很感兴趣。

询问之下张灵甫是在上海的街头上见过王玉龄的,当时王玉龄在和姐妹们逛街,依靠在车边吸烟的他注意到了这一团闹腾的小姑娘,其中一个咋咋呼呼的又有些顽皮和姐妹们吵闹,可等到售货员一来就又立马变的端庄稳重,这样的“两面派”性格吸引了他。

多方询问下他得知这是王家的女儿,便找了媒人前往她家提亲。

作为黄埔军校的学生,张灵甫可谓是一毕业就跟着老蒋干了,参加国民革命军后在军队里表现的十分勇猛,他的职位也一路扶摇直上,可他的感情生活却并不顺利,甚至枪杀了自己的妻子。

坎坷的感情生活

与吴海兰相识到相爱的过程是十分顺利的,两个人的小日子过得也十分有滋有味,可张灵甫却从友人口中听说他的妻子与别的男人在上海的街头上逛街约会,这顶“绿帽子”让他十分愤怒,赶忙回到家中质问妻子。

可吴海兰面对他的质问并没有正面回答,两个人心中都各有情绪就着这个事大吵一架。吴海兰抱怨他在外打仗一直不着家,让她一个人带孩子十分辛苦,张灵甫顺着话茬便说出了自己朋友的所见所闻。

“好啊,原来你是怀疑我在外面有人了!”吴海兰丢下这句话气愤的转身离去,张灵甫在情绪的操控下拔枪而出射杀了妻子,反应过来后身边已经有许多邻居报警,而后他被判十年牢狱。

张灵甫这段感情生活是人尽皆知,上门提亲来让王母心中不免胆寒,怕直接拒绝得罪了这位大人物,更怕答应下来自己的女儿就会是下一个死在枪下的亡魂。王玉龄是个大胆的姑娘,便要求和张灵甫一见,当面说清楚总比日后再被他找麻烦要强。

两个人第一次见面可谓是剑拔弩张,可久经沙场的张灵甫在一个十七岁小姑娘面前气势怎么会弱。很快王玉龄在不经意的引导下被张灵甫吸引,张灵甫在战争的闲暇之余都会赶来与王玉龄见面,送她一些礼物,两个人就这样一来二去的熟络了起来。

战争不休造就生离死别

抗日战争的结束让全军上下都松了一大口气,张灵甫则向王玉龄求婚,两人就此结为夫妻。

可让人没想到的是,老蒋从未放弃他的野心,选择将自己的国民军进行重编,继续将枪口指向自己人。

战争一经打响就已经覆水难收,还未好好享受婚后生活的张灵甫奔赴战场,奉命在陕北和山东两地向共产党发起进攻,他带领的74师装备武器都是最先进的,对于这场战役他势在必得。

解放军的军队貌似是被他们的气势吓破了胆,连连后退,为了能早日结束这场战争张灵甫都未有研究战役地势就选择下令追上解放军,也正是因为他的自大狂妄使他在此葬送了自己的性命。

有传闻是说张灵甫在孟良崮山洞中的指挥所被我军六纵特团副团长何凤山当场击毙,事后才发现是他本人;更有传闻说张灵甫是在山洞中发觉军队已经处于失败的境地,想想这次的失败都源自于自我膨胀,心死之后决心以身殉国,还为老蒋留下了遗书,随后饮弹自尽。

不管究竟是哪种说法,消息传到张灵甫家中后她的妻子尤其伤心。在张灵甫奔赴此次战场之前她即将生育,还在等丈夫归来能赶上迎接孩子的出生,可没想到竟然在战场上去世了。他们的孩子还未满月。

国军遗孀遭遇冷待

十九岁的王玉龄只能带着未满月的孩子找到丈夫曾经的同僚,乱世之中孤儿寡母该如何过活。张灵甫的同僚提议他可以去往台湾,毕竟那里的战争情况要比大陆好很多,况且张灵甫身为国民党74师师长牺牲,国民政府也会优待他的遗孀。

就此王玉龄带着孩子前往台湾开始新的生活。可让她没想到的是待遇还没有在国内好,丈夫的阵亡抚恤金并没有多少,就算自己省吃俭用也不够养活孩子和老母亲,无奈她只能再次求助国民政府。可老蒋对战争已经接近于痴迷的状态,政府里的财产都被他算计用来重整军队和政府,国民军的遗孀那么多,哪里他还会念及旧情。

万般失意她也无可奈何,靠着自己家中剩下的财产、仅剩的抚恤金和丈夫战友送来的慰问金,她这些年过得十分困苦,没有太多学历文化的她只靠着做零工才将孩子拉扯大。

也正是因为如此她萌生出了读书的想法,此时的她也只有二十五岁,一切都还来得及。打听好后她便前往美国那边薪水较高,她准备半工半读,在美国独自艰难生活。身在美国她不但取得了美国纽约大学财会专业的证书,还半工半读,会剩下一部分的生活费寄给台湾的母亲和儿子。

一直到1973年,周总理想要为当年抗日做出贡献的烈士遗孀略出绵薄之力,他心中十分清楚战争时期的财政紧张导致这些遗孤们生活的十分艰难,在他得知王玉龄的处境后便向她发出回国的邀请。

这个消息让王玉龄十分诧异,对政治上的事她也是略知一二,如今共产党不计前嫌也不怀疑她国民政府军官遗孀的身份来诚恳邀请她,她心中大为感动。思索后便踏上了回国的飞机。

回到大陆物是人非

77岁的王玉龄踏上故土这一刻心中万般感慨,从小她就生活在这里,与张灵甫婚后两年更是创造了人生最幸福的回忆,可惜一切都已经物是人非。

周总理也十分感怀连忙宽慰道:“也是当年没有做好张灵甫的引导工作,不然也不会造成这样的局面。”其实王的心中自然明白当年的局势,时过境迁她早已不憎恨任何人,都是为了自我认同的心中大意而做出的牺牲罢了。

随后王玉龄在上海玫瑰园为丈夫立了衣冠冢,并作诗一首纪念他们两人的爱情,虽只有短暂两年的夫妻缘分,但这两年也足够让她回忆一辈子。

在张灵甫牺牲的孟良崮山洞外,粟裕的侄子守在他身旁显得略不自在。当年这一战的指挥官正是粟裕,她意识到后只是摇了摇头:“我的丈夫是军人,都是听从命令,况且这都是战争的结果。”她离开时特意在山洞外写下了“和平统一”四字。

结语

王玉龄虽为女子,但心中的大义从未有过改变,当年17岁就嫁人的她并未因为自己是师长太太的身份而居功自傲或是端着大小姐脾气,反而是学着婚后贤妻的模样洗手作羹汤。她十分体谅身在战场的战士们,常带着东西去军队慰问张灵甫的下属们。

她对和平之事十分殷切,在当年日本人占领台湾,还妄想将光华寮清华寮占为己有,也是王玉龄出手相助将房子的产权证复印件交由中央,而后请律师为此事在台湾出面申辩。在蒋家王朝倾倒后她就一直致力于两岸统一的意愿,势必要将分裂两岸的“台独”请出台湾。

而我国也一直记得她做出的贡献,她也是除了杨振宁以外第二个能够自由从美来华的中国人。王玉龄为两年的爱情婚姻坚守一生,孤儿寡母在外多难都未想过舍去战死的丈夫再嫁,这样的爱情值得歌颂,王玉龄身为中华儿女心中的民族大义也值得我们称赞!

0 阅读:0

谈谈旧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