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跟大家道个歉。
前几天,写了一篇标题为《别再骂蒋介石和汪精卫了,“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是这个人说的》的文章,引起了很多小伙伴的误会。在这里,笔者跟大家声明:蒋介石和汪精卫都是迫害人民的历史罪人,尤其是汪精卫投靠日本侵略者,是彻头彻尾的汉奸,必将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文章原意是想探究“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最初的出处,并站在这个角度上看待蒋汪。当然,蒋汪即便没说过这话,他们“淸共”、“分共”的政策致使大批革命烈士无辜牺牲,实际上做的就是“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这是无可争议的事实。
今天,这篇文章是应粉丝们的要求,聊一聊在湖北实行白色恐怖统治、被湖北人称为“屠户”的胡宗铎和陶钧,他们二人最后的结局。
1、入主湖北胡宗铎和陶钧有很多相同点,如都是1892年出生,都是湖北人,都毕业于保定军校第三期(有的资料显示,这二人毕业于保定军校第四期,这里采用《李宗仁回忆录》中的说法),都是新桂系一派的重要将领等。但二人投入桂系门下的历程有所不同。
1917年,胡宗铎从保定军校毕业,同年12月,参加石星川领导的荆沙(现荆州市)独立,失利后,由武汉前往上海。1918年,胡宗铎抵达广州,担任护国军第一军官团教官。
随后,胡宗铎跟随李宗仁参加了统一广西的战役,因骁勇善战,立下不少功勋,由连长升任广西自治军第二路军参谋。至此,胡宗铎投入桂系门下,成为桂系一派将领。
1926年春季,以“李白”为首的新桂系为谋求更大发展,选择把自身置于北伐大旗之下,并对广西部队进行整编,改为国民革命军第七军。此时胡宗铎担任的是第七军第七旅旅长一职。
1926年,胡宗铎参加国民革命军北伐,担任第七军第二路指挥官,并兼任军参谋长。北伐过程中,胡宗铎率部与孙传芳在江西激战,并在攻克长沙、抢夺汀泗桥、贺胜桥等北伐著名战役中,出色地配合了友军。南京克复后,胡宗铎升任第七军第二师师长。
与胡宗铎不同,陶钧1917年从保定军校毕业后,直接投奔了桂军黄绍竑部,历任教官、排长、团长。北伐时,陶钧担任第七军第一团团长,在梧州以少胜多,击溃吴佩孚一部。龙潭大捷后,陶钧升任少将旅长。
也正是在龙潭大捷后,胡宗铎所在的十五军改编成为十九军,原十五军副军长胡宗铎摇身一变,成了十九军军长。1927年10月,胡宗铎率部参加西征讨唐(唐生智)战役,11月15日,占领武汉。
占领武汉后,新桂系收编了不少部队,遂打算成立十八军。在军长人选上,白崇禧和胡宗铎力荐陶钧。此时的陶钧依然是旅长身份,陶钧上面还有资历声望都比较高的钟祖培和李明瑞,这二人的职位都是师长,正常来说比陶钧更应该担任十八军军长。
但在白崇禧和胡宗铎支持下,陶钧顺利任职,与胡宗铎的十九军一起驻扎在武汉。这让钟祖培、李明瑞十分不满。钟祖培因此离去。李明瑞虽留了下来,却为桂系后来的失败埋下了隐患。
2、新桂系的湖北班底讨唐战役后,程潜被国民政府任命为湘鄂两省最高行政长官。他在汉口发表演说:“此次西征讨伐唐生智个人,至于湖北省的党和政府,都是受中央命令所组织的,仍应照常供职。”
唐生智时期的原湖北教育厅厅长李汉俊、财政厅长詹大悲等人本来已经打算逃亡日本了,听到程潜这么说,就又返回了汉口日本租界,打算继续任职。
但胡陶二人对此很不满意。湖北是他们出人、出力打下来的,自然应该由他们治理。而程潜的演说无疑是断了胡陶二人的后路,把胡陶二人统治湖北的愿望,一脚踢到了太平洋。
因此,在程潜发表演说后,陶钧就公然说道,“我又不是哪个的儿子,我们打出的天下由他们坐吗?还是推胡军长做湖北省主席,着手组织省政府。”而胡宗铎也非常着急,当面对李宗仁说道:“德公,这一次我应该当仁不让了。”
但李宗仁用自己的现身说法化解了胡宗铎对湖北省主席的执念。李宗仁主张军政分开,他和白崇禧、黄绍竑等现役军官都公开立誓,不做省主席、不参与地方政事。事实上是,在那个军阀混战的年代,你有枪杆子,说话就硬气,做不做省长都无所谓。
胡宗铎也很识趣,转头就保荐张知本为湖北省主席。彼时,张知本只是湘鄂临时政务委员会的一名委员,却因为与桂系的关系,一跃成为一省主席,怕是张知本自己也没有想到。随后,李白出面保举胡陶二人分别担任湖北清乡督办、会办,武汉卫戍正副司令。胡陶二人由此成为湖北的幕后操控者。
关于对张知本的举荐,说法不一。一个版本就是如上所述,由胡宗铎举荐。另一个则是李宗仁回忆录中的说法。李宗仁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说,是自己举荐的张知本,虽然其与张知本素昧平生,但觉得其非常干练,因此才举荐给国民政府。
3、白色恐怖统治“白色恐怖统治”一词源于法国大革命时期,最初特指法国东南部地区的保皇党人对雅各宾派的报复。之所以叫白色,是因为波旁王室的旗帜是缀有百合花的白旗。在中国,“白色恐怖统治”是指在反动派统治下,反革命暴力造成的大规模屠杀、逮捕等。
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实行的是“淸共”政策,已经开始屠杀共产党人;而汪精卫在武汉实行的是“分共”政策,就是把共产党人从国民党中分离出来,踢出去。因此,武汉的共产党力量在胡陶之前,依然被保留了下来。
胡陶入主湖北后,把武汉的白色恐怖统治推到了全国最盛。
新桂系进入武汉时,正赶上了中山大学为声援纱厂女工进行游行。陶钧为平息事态,直接派兵包围中山大学,抓捕了大量学生。但考虑到新桂系刚进入武汉,陶钧就把原来打算全部枪毙的二十三名学生,改成了“二十岁以上均判处死刑”。
此外,为了抓捕共产党,胡陶动辄就宣布戒严,出动大批军警人员进行武汉全城大搜捕。1928年1月初,胡陶听说有暴动,就在武汉三镇实施十天戒严。1928年1月6日,《申报》以“武汉防制共党暴动”为题对此进行了报道。
而落入胡陶手中的共产党人,基本上都没有逃脱被枪毙的命运。即使是民主人士也会遭到他们的毒手,这其中就包括李汉俊、詹大悲。
李汉俊是中共一大的东道主,后因与陈独秀意见相左而脱党,并以国民党左派身份参加了武汉国民政府。詹大悲是辛亥革命先驱,一直追随孙中山,从未与共产党有过关联。但他们二人在被捕后,数小时内,未经审判就被枪毙,想保二人的程潜马不停蹄赶到武汉时,二人的尸体都凉了。
孔庚、李书成也被抓了起来。但这一次程潜赶上了,还有冯玉祥作保,他们二人算是安然无恙,被关了一阵就出来了。
新桂系占领湖北期间,汉口、武昌刑场上一次被杀者经常达到二三十人之多,除了党派人士、学生外,其中不乏无辜百姓。胡陶二人也因为滥杀而被湖北人叫做“屠户”。激起民愤的陶钧,在“总理纪念周”上拍案大叫:“有人说我陶钧乱杀人,我姓陶的,宁可错杀一千,不可错放一人!”
4、最后的结局1929年,国民政府的北伐大业已经完成。1月,蒋召开了军事编遣会议,实际上是让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前来商议裁军问题。在那个拳头即真理的年代,这种自废武功的事情,但凡脑子没被踢过,都会拒绝。
碰了一鼻子灰的蒋介石打算是杀只鸡、儆个猴,但问题是谁是鸡?
西北冯玉祥占据绥(远)陕甘豫鲁5省,麾下21个军53个师、另5个旅,且西北军经久沙场,北伐中表现出来的战斗力让蒋介石记忆犹新。从实力上看,蒋冯阎李,除了蒋介石,就数冯玉祥了。蒋介石要是拿他当鸡,一不小心就被鸡啄死了。
阎锡山的实力倒是处于末流,但阎与冯背靠背,蒋介石有点投鼠忌器。
那就只有新桂系了。新桂系占据两湖和冀东地区,兵力16个军62个师,实力第三。但新桂系的势力范围是一条“长蛇”,很容易被各个击破。此外,新桂系还有一个要命的地方,就是其内部并不是铁板一块。
李宗仁把程潜软禁起来后,把鲁涤平推上了湖南省主席之位,但鲁涤平与新桂系并不是一路人。于新桂系而言,鲁涤平只是其接手湖南的一个过渡者,下一步就是推掉鲁涤平,换上新桂系,彻底掌握湖南。而这正是蒋介石的突破口。
过得战战兢兢的鲁涤平收到了来自蒋介石的善意,并欣然收下了蒋介石送来的枪支弹药。而湖南这个地方正是新桂系的“七寸”,一旦失守,整个新桂系势力会被拦腰斩断。
身在武汉的十九军军长胡宗铎、第七军军长夏威和第十八军军长陶钧,得到消息后,非常愤怒,立即操纵武汉政治分会,撤销了鲁涤平的主席职位;并派两个师入湘,打算彻底解决鲁涤平的第18师。
而这正落了蒋介石口实。
但蒋介石没有立即发作,而是开展起了幕后活动。他首先想要拉拢胡陶,许以湖北省主席和第4集团军司令之位,却被二人拒绝。但蒋介石却根据密报,策反了新任第15师师长李明瑞和57师师长杨腾辉。李明瑞在北伐中战功赫赫,却没有升任军长,对胡陶、李白意见甚大,愿意倒戈。
经过一个月的准备,1929年3月21日,蒋介石发表《关于湘事声明》,以武汉政治分会擅自调动军队、以武力任免地方官吏等为由,从徐州、蚌埠、庐州、新浦、扬州、芜湖等地调动军队,向武汉推进。
同时,蒋介石命令江西的朱培德西进,截断桂军退路;调冯玉祥手下韩复榘部由豫南南进。蒋介石还以国民党中央名义,免去李宗仁、白崇禧、李济深的职务。
讨伐事宜展开后,蒋介石拉拢活动的效果非常不错。冀东李品仙率先倒戈,唐生智也赶回天津掌握了旧部。白崇禧只得从海路南逃,与逃亡上海的李宗仁一同经香港入广西指挥作战。
武汉的胡陶则是指挥桂军分5路迎战中央军于鄂豫皖赣交界处,正面是胡宗铎的十九军,左右两翼分别是夏威的第七军、陶钧的十八军。但正值夏威生病住院,把指挥权交给了李明瑞。
3月30日,蒋介石下令进攻,随后李明瑞指挥部队后撤,并公开反对李白胡陶;侧翼暴露的胡陶也不得不把部队撤往鄂西,武汉由此陷落。4月21日,胡宗铎、陶钧、夏威被迫通电下野。
下野后,胡宗铎携家眷寓居香港;1929年底离港赴津,参与联合反蒋;1932年,投靠蒋介石。1949年,经白崇禧举荐,担任华中“剿匪”总司令部政务委员会副主任。1个月后,解放军逼近武汉,有人劝胡宗铎效法李济深投降,胡感慨道:“我血债累累,合敢效法李公!”
不久,胡宗铎携家眷经广州逃亡九龙,后客居台湾。1962年8月26日病死。
陶钧下野后,先后在香港、北平、上海寓居;抗战爆发后,返回武汉,开办南方印书馆和南方贸易行;抗战争胜利后寓居上海,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携眷去台湾。1974年10月14日病卒于荣总医院。
不知道你看完他们的结局,会不会有些愤懑不平,为什么他们做了那么多坏事,反而能够善终?
其实,这个世界一直这样:好人不一定就有好报,坏人也不一定就会得到惩罚。这才是世界的常理,从古至今,一直在都在这样轮回着,并没有因为我们的感情偏好而有所倾移。
我们也正因如此,才逐渐明白世界法则,这也是“读史明智”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