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作为一个极其特殊的朝代,建国276年,历经16位皇帝。很多学者认为明朝国力不断被削弱的原因,除了朝廷的混乱、皇帝的不作为,更大的原因在于庞大的藩王体系吃垮了整个财政。
明朝藩王的起源为解决皇权和相权之争,朱元璋先是废黜三省,设立三司,接着又从1370年开始,分三次陆陆续续封了25位藩王。
“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为国家,下安生民,今诸子既长,宜各有封爵,分镇诸国”。
势力做大为了避免出现“八王”之乱的悲剧,朱元璋规定藩王“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又规定一系列极为严格的藩王制度,企图用高薪和严规来稳住这些藩王。
朱元璋却独独忽略了藩王军事,明初藩王可以拥有王府卫队,一般1-3卫,三千到两万人。然而山高皇帝远,很多藩王卫兵快速膨胀,尤其镇守边关的藩王,比如。宁王朱权“带甲八万,革车六千”,燕王朱棣更是拥有“节制沿边士马”的权利。这才出现了后来的“靖难之役”。
宗族体系膨胀朱棣上台后,为了避免有人重蹈覆辙,实行了更为严格的藩禁制度,藩王不许擅役一军一民,不农、不工、不士、不商,只能作为皇帝宗室享受经济待遇。
朱棣仿照西汉的“推恩”,将藩王分为亲王、郡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8个等级,亲王郡王世袭,其他隔代降级。此外在经济上赋予了藩府极大的特权,甚至还配备了私人的官署、公署。朝廷不仅要按定制发放藩府人员的工资,还要承担藩府各种杂费。
这些藩府成员逐渐成为了只享受禄米的寄生集团,而且人数越来越大。
尾巴不掉,拖垮财政宗室人数急剧膨胀,万历年间做过粗略统计,全国亲王郡王五十多人,宗室成员高达两万多人,仅禄米一项就高达九百多万旦,而且还是不折钞的。万历年间财政支出1850万两,宗藩支出536万两,占比高达29%。
除了庞大的开支,宗室还占有庞大的无需纳税的土地。万历时期,沐王府拥有土地8000-10000顷,占云南政府土地的5.6%;陕西所有藩王占有土地保守估计50637顷,而万历6年陕西布政使司的土地仅为292924顷,占比17.3%。天启时期,瑞王占有土地8000公顷,山西晋王占有7200顷,湖广兴王占有土地高达14000顷。朝廷积贫积弱,而各路藩王宗室却富得流油。
藩王就像吸血虫一样趴在明朝这个巨大的寄主身上,不管朝廷死活。崇祯时期,明朝危机四伏,桂王、瑞王、惠王之国仍要求皇帝封地万顷。
明朝的灭亡,和文官的内斗、宦官的篡权、宗亲的消耗都脱不了关系,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他们直接导致了明朝的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