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片炮火声中,加沙地带的医院、学校相继遭到袭击,整个中东局势笼罩着战争的阴云。就在国际社会都期待和平能够早日到来时,巴以局势却传来了三个急剧恶化的信号。
巴以冲突
第一个信号,中方作出最新研判。据环球网消息,10月18日,我国驻以色列大使馆发布通告称,建议我国在以公民趁着商业航班仍在运营之际,尽早回国或离境。10月9日,官方只是提醒我国公民暂勿前往以色列。随着局势恶化,10月13日我国再次紧急提醒在以公民加强安全防范。如今我国已经明确发出尽快离境的通告,说明在中方看来,当前局势有进一步恶化的可能。我们不拱火,且与各方保持着密切的对话沟通,所以中方的研判往往最贴合实际情况。
第二个信号,拜登访以。以色列会不会继续打下去,打算打多大,很大程度上是由美国能够提供的支持力度决定。拜登在出发访以前,外媒曾报道称,他此行除了展现挺以的姿态外,还有个重要任务就是说服以色列暂时不要对加沙发动地面进攻,早前白宫也确实发出过类似的劝告。
拜登访问以色列
19日凌晨,拜登乘坐专机回到了美国,并预计将在晚些时候发表政策演讲。如果拜登成功说服了以色列,应该会大张旗鼓宣扬,以展现自己对以色列,以及对中东局势的影响力,但这些暂时都还没有发生。相反,拜登还在加沙医院遇袭一事上力挺以色列,而不是借机施压。
第三个信号,伊朗开始行动。据观察者网援引外媒报道,10月18日,在伊斯兰合作组织会议上,伊朗外长在讨论巴以局势时,呼吁各成员国协调行动,为巴勒斯坦提供全面支持,例如对以色列实施制裁,对其商品实施禁运。成立法庭,专门审判以色列的战争罪行。另外,伊朗外长还呼吁穆斯林国家应当与以色列断绝外交关系。
伊朗外长
沙特、伊拉克、约旦、黎巴嫩、叙利亚、土耳其等能够直接影响巴以局势的国家均为伊斯兰合作组织的成员国,伊朗在会议上呼吁该组织团结起来,在政治以及经济上对以色列发动反击,标志着伊朗准备深入介入巴以局势,这也意味着,巴以局势将朝向扩大化以及复杂化的方向发展。如果会议达成共识,伊朗率先作出表率,第六次中东战争爆发的可能性将进一步增加。
美国与伊朗的动向,以及中国的研判,均预示着巴以局势可能会继续恶化。不同于以往的巴以冲突,这次美国干预局势的能力远不如从前,一方面美国正忙着援乌以及围堵中国,另一方面美国的经济正面临考验,拜登政府缺乏与中东产油大国撕破脸的底气。
伊斯兰合作组织
哈马斯选择此时袭击以色列,所承担的风险最小,而且最容易获得阿拉伯世界的支持。对于哈马斯来说,这次行动只要达到两个目的就算成功。一个是破坏沙以和解进程,避免自身陷入孤立。另一个是得到伊朗等阿拉伯国家的支持。因为对于哈马斯来说,凭借自身的实力,根本无法与以色列抗衡。目前来看,哈马斯的战略目的已经达到。
接下来的关键在于以色列如何选择,如果对加沙地带采取大规模地面行动,就必然会陷入一场消耗战。到时候主角就不再是哈马斯以及以色列,而是双方背后的伊朗与美国。如果美国再卷入中东战争,对我们来说或许又是难得的发展窗口期。因为中东产油大国与美国撕破脸后,全球经济发展环境将进一步恶化,而我国将成为最安全的避风港。